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1.企業營運兼顧生物多樣性,友達提早10年就開始做! 它認養霄裡溪,每月監測水質與生態,還成立資源教育館、號召志工進行外來種植清除活動。 2.它花20年從排大戶轉型為永續指標企業,每年節電率3%以上,遠勝同業。 友達永續長古秀華 (攝影者.郭涵羚)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框架去年才完備,強調企業營運時要兼顧生物多樣性。 很多企業現在才開始學習怎麼做,但友達卻因霄裡溪事件,提早別人10年開始做這份功課。 「跌倒別急著爬起來,看看有沒有寶可以撿?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常這樣說。

  2. 2023年11月8日 · 2023.11.08. 摘要. 今年10月,歐盟邊境關稅試行上路;今年底,台灣剛成立的權交易所即將開張;明年,台灣開始要跟企業收費 。 風暴真的來了! 「競爭力100強」73家企業股價表現在過去3年平均都優於同類股。 看他們如何把「」真正融入經營策略、商業模式,甚至重新定位自己變成內部創新的動能。 小企業如何從「做簡單的事」減,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認為,要調整商業模式做綠色轉型很難一步登天,但從綠色產品做起,是不錯的起點。 你買的企業股票,或是你任職的公司,是屬於哪一種呢? 壞的公司被危機打敗、好的公司會度過危機、優秀的公司會因危機而更上一層樓。 今年十月,歐盟邊境關稅試行上路。 今年底,台灣剛成立的權交易所即將開 . 張。 明年,台灣開始要跟企業收費。

  3. 2021年9月13日 · 綠色能源. 特別企劃. 不同產業,減手段不一樣? 6大產業「中和全景圖」一次看. 2021年,被稱為「中和元年」。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盒飯財經. 獨立觀點 2021.09.13. 摘要. 1.2021年,又稱為「中和元年」。 中和概念,不只帶動資本市場,更涉及產業結構、企業營運、消費模式、生活方式。 2.未來40年,中和帶動的產業轉型,必然涉及電力、非電力、工業、交通、建築、服務等6大產業發展。 而不同產業的轉型機遇,也各自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中和? 為什麼提出中和? 實現中和的4個關鍵要素、6個重點行業,以及3大支撐要素。 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可以做些什麼? 工業上市公司股票會被大幅拋售? 關於中和的幾大誤區.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12月5日 · 經濟部為了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今年針對中小企業,在疫後特別預算中爭取到319億元,投入低轉型的補貼與輔導。 目前台電正在進行小額綠電銷售,同時擴大風電規模,目前已建置270座風機,再生能源已佔台灣系統容量10%,並希望在2030年達到30%,提供充足、可負擔的綠電,將綠電價格控制在每度4.5~5元之間。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簡任技正張尚鈞表示,低碳化、智慧化的「雙軸轉型」是全球大趨勢。 提升能源效率,等於直接提升企業競爭力。 他建議企業善用政府提供的資源與課程,加速培訓低智慧人才,並利用政府提供的升級轉型診斷、輔導方案,找出問題,加速減。 由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主持「競爭力百強對談」,企業如何「客製化」自己的公司減創新路? 低消費,成為電商競爭熱點.

  6. 2023年10月31日 · 請看本文詳細說明。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陳瑋鴻. 商周ESG 2023.12.07. 摘要. 1.當我們開車、使用電器、吃漢堡等行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排放。 以企業角度來說,生產商品的過程、辦公室用電,也會產生排放。 2.「減」的意思就是企業或個人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如種樹、投資自然匯),減少排放量。 3.企業響應減及永續發展並非只訴諸理念,而是隨全球減而來的生存壓力,如歐盟於2023年針對高排商品課徵關稅,對於出口導向的我國產業將帶來衝擊。 二氧化碳雖然無形,一旦超量排放卻能對地球氣候產生嚴重影響,如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生態環境變遷,都將危害到人類生存的延續。 為此,全球已經將「減」定為共同努力的目標,在這樣的浪潮下,企業該如何進行減行動呢?

  7. 2024年1月17日 · 商周. 減ESG. 地方創生. 特別企劃. 固、漁業與畜牧效益高達5千億美元! 「海藻」能成為農業排新解方嗎?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全球海藻產量超過3.5千萬噸,更在漁業生產、養分循環和減上擁有巨大的效益高達5千億美元。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B型企業協會 B Lab Taiwan. 商周ESG 2024.01.17. 摘要. 加國海藻養殖業者Cascadia Seaweed擁有7座海藻農場,更受邀在COP28分享農場經營、海藻養殖心法及加工副產品經驗。 海藻近年在ESG界大受歡迎,它可以製成生物可降解的商品包裝,吸收排,作為飼料還可以減少畜牧業甲烷排放。 雀巢旗下的寵物食品公司也在尋求將海藻加入產品的可能性,但受礙於適口性問題。

  8. 2021年8月26日 · 1.國家管理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四種:減量目標、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效能標準、費或稅。 2.目前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只有授權前三個政策工具,且執行進度並不理想。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要求的2050年國家減量目標已經力有未逮,因此,環保署於2020年底提出修正草案,升級成為《氣候變遷調適法》,能夠提升臺灣管理的效能。 最近熱度很高、百工百業都在詢問的熱門關鍵字,就是費。 這是老瓶、但裝了新酒,大部分企業都一知半解,於是四處打聽,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不只容易緊張焦慮,各種因誤解而產生的問題,也讓我們為了釐清來自各界的詢問而疲於奔命。 臺灣管理的腳步,事實上是依循著國際的進展。 也許你有聽過「先期抵換專案」,從2010年開始實施,這就是最早期的獎勵工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