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約 13,700 項搜尋結果

  1. 我是COVID-19確診個案,應該要注意甚麼?. 1. 大部分的COVID-19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3 ...

    • 如果我已經接獲醫院通知或查詢健保快易通APP檢驗PCR結果爲陽性,但尚未接到衛生單位通知,該怎麼辦?A:若PCR檢驗結果爲陽性,不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或探檢院所告知,但尚未接獲衛生單位連繫,請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 我自己使用家用快篩檢驗爲陽性,後續該如何處理?A:若爲居家隔離者,請聯絡衛生單位解除電子圍籬,請佩戴好口罩、勿搭乘大衆運輸工具,並儘速至郯近的醫療探檢院所或社區探檢站進一步檢測。
    • 我接到確診親友(卽同住家人、同班同學、同職場同仁)通知我是他的密切觸者,但尚未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該怎麼辦?A:民眾在收到確診者、衛生單位或任職單位防疫長等通知爲密切接觸者時,就可以開始執行居家隔離並快篩,以與確診者最後一次接觸起算三天居家隔離,第四天起快篩陰性可以出門。
    • 我是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淸、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該怎麼辦?A:如有上述症狀請立卽聯繫119,或聯繫衛生局依規劃指示,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前往就醫。
  2. 本土案例持續擴散,高雄市於20日新增確診個案因餐廳群聚所感染,雖然彼此不認識、在不同包廂內用餐,傳染途徑推測是「與確診者上間廁所」! 對此,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上發文 ,建議大家若非得上公共廁所,一定要做好5件事。

    • Cron亞型變異株(Bq.1、Ba.2.75及xbb)病例出現
    • 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
    • 感冒、流感、新冠症狀大不同 新冠肺炎omicron 3大症狀曝光
    • 5種人確診者可居家照護
    • 地中海飲食法有效避免重症
    • 6食物輕症確診者加速康復
    • 3招居家習慣避免重症
    • 8大警示新冠肺炎症狀代表病況惡化了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異株,從Alpha、Beta、Gamma、Delta,到Omicron及Omicron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指揮中心說明,目前Omicron亞型變異株(BQ.1、BA.2.75及XBB等)已發展出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增長優勢,惟是否引發新一波疫情仍取決於該地區人群免疫力、既往Omicron疫情發生時間與規模及疫苗涵蓋率等要素,現有證據顯示疾病嚴重度影響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延伸閱讀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感冒的症狀,通常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疼痛,可能會伴隨咳嗽、感覺疲累、全身痠痛,但發燒、頭痛比較少見。如果是流感,最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咳嗽、頭痛、全身痠痛,有些人會感到疲倦、喉嚨不適、流鼻水、腹瀉,幾乎很少會打噴嚏。 目前感染新冠肺炎Omicron的常見症狀,前3大症狀分別是喉嚨不適最多,喉嚨疼痛、喉嚨搔癢,占55%;其次為43%咳嗽、發燒27%,其餘依序為流鼻水15%、頭痛12%、3%嘔吐、1.7%腹瀉。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者,大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約有14%出現重症,需住院接受氧氣治療,住進急性加護病房治療僅5%。林嘉謨表示,目前輕症確診者,初期於醫院進行治療7至10天治療,之後可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自行康復,但必須遵照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標準。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指引」,5大適用居家照護的族群,包括:年紀小於60歲成年人、無懷孕且無慢性病或是免疫低下疾病病史、生活可自理且能遵守醫囑、無特殊醫療照護需求(洗腎)、居家環境能做到一人一室。 延伸閱讀 林嘉謨說明,輕症確診者返家的藥物治療,可針對不適症狀使用緩解藥物,例如:喉嚨症狀、流鼻水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咳嗽、頭痛及發燒,可以口服退燒止痛藥;嘔吐、腹瀉,可使用止吐、止瀉的腸胃藥物。

    營養師程涵宇認為,輕症確診者應特別注意營養,補充身體不足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不適症狀,特別是以健康植物性食物,建議可採用地中海飲食法,能夠有效避免變成重症的風險。 地中海飲食的特點,就是大量攝入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穀物、豆類、堅果及種子;適量食用海鮮、魚肉,以及雞、鴨、鵝等家禽類,並減少攝取紅肉及甜食;脂肪以橄欖油為主要來源。 程涵宇說明,根據研究顯示,多元天然食物的地中海飲食,可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有效發揮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同時減少促炎細胞因子、抑制發炎反應。 延伸閱讀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維生素A、C、D、B6、B12、葉酸,以及鋅、硒、鐵、銅,共10種維生素及快物質,對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程涵宇推薦6種食物,強化免疫系統功能、減輕新冠肺炎症狀,幫助輕症確診者加速康復。

    1.曬太陽

    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不能外出,但可以在陽台曬曬太陽,曬不到太陽可補充維生素D,幫助減輕新冠肺炎的病程。程涵宇表示,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狀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等,能否發揮正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能調節免疫功能、有效抑制發炎反應。

    2.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維持良好代謝,建議做些肌力訓練、有氧伸展,幫助控制體重、預防肥胖。肥胖會導致免疫失調,加重發炎反應,增加嚴重呼吸道感染、心臟損傷及肺纖維化等併發症的機率,甚至心肺腎等器官衰竭,提高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風險。 程涵宇強調,尤其是肝臟脂肪堆積,可能會在BMI發生顯著變化前,促成身體炎症環境,可能導致新冠肺炎更嚴重的結果。根據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BMI大於28,重症機率顯著增加;若BMI超過30以上,住進加護病房及死亡風險大增。

    3.控制血糖

    血糖與發炎反應成正比,高血糖是新冠肺炎症狀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會誘發身體釋放發炎的細胞激素,導致患者呼吸道感染負擔增加,增加心肺器官衰竭、重症住院及死亡等不良結果。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血糖控制良好、血糖波動在70至180mg/dL之內,與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動上限超過180mg/dL相比,死亡率顯著降低。

    林嘉謨提醒,輕症確診者於居家照護期間,如果發生新冠肺炎8大警示症狀中任何一項,代表病況惡化,有低血氧、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跡象的可能,延誤就醫可能發生休克、猝死,應立即撥打119、1922防疫專線或各縣市衛生單位,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自行就醫,由專人協助就醫。 1.體溫低於38度無發燒,但心跳每分鐘大於100次。 2.會喘或呼吸困難,可使用家用血氧機監測每分鐘呼吸速率超過30次或血氧監測≦94%。 3.皮膚、嘴唇、指甲床發紫發青。 4.持續胸痛及胸悶。 5.意識不清或癲癇。 6.無法進食、喝水及服藥。 7.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減少,或兒童因病況無法喝水,合併出現眼眶凹陷、無淚、口腔舌頭乾燥等脫水症狀。 8.血壓收縮壓小於90mmHg。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

  3. 2022年6月2日 · 新冠肺炎後養身的第一要訣:補充優質蛋白質 為什麼要補足優質蛋白質呢?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基礎,人體活動時需要的能量來源就是三磷酸腺苷(ATP),用來製造ATP的營養素有脂肪、蛋白質、醣類、維生素B群、鐵、鎂,所以優質的營養來源也會提升身體的狀態提升活力! 評估蛋白質的價值可以從必需胺基酸來衡量,因為人體所需的22種胺基酸中有9種無法自行合成稱為必須胺基酸,當中的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組成總之鏈胺基酸,來幫助身體修護與提振精神,所以選用營養食品時也 可以留意總支鏈胺基酸的數值 ,較高的數值提供的營養價值也相對提高。 建議可從雞肉、牛肉、豬肉等動物性食材來攝取胺基酸也相對均衡易人體吸收。

  4. 2022年5月25日 · 快篩陽性即確診5大QA!. 什麼時候需要做PCR?. 隔離證明怎麼領?. 快篩陽性即確診了嗎?. 指揮中心最新宣佈修訂病例定義,5月26日起,只要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 ...

  5. 2022年6月16日 · 輕症確診者主要有喉嚨痛的症狀,冰涼的食物可以舒緩喉嚨痛,建議優先選擇天然食物,例如:牛奶、豆漿、燕麥奶、杏仁奶,都是不錯的食物來源 ,同時也提供足夠的熱量。 另外,冰品、布丁、果凍等加工食品,要注意適量食用, 避免高糖、添加物,也會促進體內的發炎反應 。 迷思4、確診者吃過多油炸類食物,容易造成病情加劇? 確診時期可多吃高熱量食物,來減緩食慾不振及、疲累狀況? 夏子雯指出, 確診者因免疫細胞與新冠病毒對抗的過程,身體正處於高度發炎狀態,如果選擇的高熱量食物,像是油炸、高脂肪及高糖食物,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更為激烈,就像是「火上加油」,咳嗽、喉嚨痛、食慾不振、肌肉酸痛及疲累等,各種不適症狀也會更為加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