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第二次為2022年4月Omicron變異株成為台灣主流株其特色在於傳播力極高Rt值可達15),但致死力明顯較低民眾的疫苗接種狀況也較前2年高每日確診數開始上升至今2023年每日皆有萬例以上超過924萬人確診過

  2. 此外還有一種尚無罰鍰限制更低的自我健康監測」,該詞在2021年4月至5月國內發生華航諾富特案時首度出現提醒與確診者足跡相同者要落實防疫措施

  3. 2021年5月24日 · 指揮中心原本都選擇以確診日作為指標這次社區大爆發後通報過程因遇到行政程序讓確診作業塞車未能當日處理完所有通報才出現當日確診卻沒辦法即時統計完成的病例數據。 「校正回歸就是把這些延遲確診的病例填補回到原本的確診日期去以呈現當日真正確診的人數不過這並非學術專有名詞也與統計學的迴歸分析無關是指揮中心為了與大眾溝通而創造的新名詞。 在急性傳染病的發生期間,「即刻回補」病例數的意義在於,讓決策者得以根據準確的確診資訊,判斷要讓多大程度的行政介入防疫(如是否警戒升級)。 但回補的病例數愈多,也代表疫情風險愈高: 代表決策單位原先對於疫情規模的研判可能輕忽、失準; 代表許多民眾可能很晚才得知自己確診,不知染病下,未能及早隔離或加強防護,也可能再將病毒傳播出去。

  4. 指揮中心已經掌握了平鎮某醫院的相關接觸者只要可以掌握就不會公布,」其他如老街觀光地等確診者足跡公布的主要原因則是提醒去過該地的一般民眾隨時注意身體狀況

  5. 2020年4月10日 · 台灣的病例也從一開始境外移入個案以中國港澳為主轉變到近期主要來自歐美返台留學生旅遊團確診症狀臨床表現都有所不同。 因應疫情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不斷更新,有些甚至翻轉了前期防疫措施,例如,到底口罩能不能用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 除了咳嗽、流鼻水,還有哪些症狀需注意? 《報導者》整理出3大類、共6項指揮中心政策改變及說明,並由專家學者一一解析,釐清政策轉變前後的考量和疑慮。 一、社區感染威脅增,防疫政策翻轉. 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 (攝影/楊子磊) Q:搭乘大眾運輸,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6. 2021年1月20日 · 目前最大防疫挑戰何在? 一年前的今日(2020年1月21日),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襲入台灣,一名55歲女台商,由中國武漢入境時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採檢後確診,為台灣首名病例。 但因患者未隱瞞症狀、加上台灣提早啟動的邊境防疫手段,成功攔下這名個案、未進入社區。 隨著疫情由武漢快速蔓延到全世界,台灣防疫壓力也持續上升。 一年後的今日(2021年1月21日),全球確診人數已達9,685萬人、207萬人死亡,全球五大洲皆有病例,最新難題是多種變異病毒株出現,又提高了傳播速率。

  7. 2021年9月14日 · 如今的焦點是一名8月4日返台探親的埃及籍30多歲男子因為就讀幼兒園的兩位小孩確診而被匡列在近一個月後9月8日檢驗確診原被指為是整起群聚案的破口但後續卻發現因為其病毒量不夠無法確定基因定序是否為Delta病毒株甚至是幼兒園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