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9日 · 王培寧指出失智患者跟其他長者一樣可能突發心臟病中風肺炎等面臨要不要急救救到什麼程度的難題國外便建議當失智患者出現一次非預期住院」,就該思考後續醫療處置因為病人很可能反覆入院一再面臨要不要急救的天人交戰

  2. 2016年2月1日 ·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楊儀說,大家常以為醫療可以對抗臨終(dying)和死亡(death),但其實醫療常增加、延長了臨終和死亡的痛苦。 《病人自主權利法》最珍貴之處,是讓大家預先面對臨終、死亡和醫療的限制,「這些事沒有人願意談,但每個人都會遇到。 亞東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說,現在不時發生「病人想善終,但家屬要求醫生救到底」的憾事,醫師也陷於兩難:不救,擔心變成醫療糾紛;救下去,卻明明違反病人的意願。 《病人自主權利法》強調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配偶、親屬、醫療委任代理人等關係人均不得妨礙醫師依病人決定而做的處置。 「以前家屬最大,但有了這部法律,以後醫生可以為病人爭取權益,跟家屬說:『我們是不是也要尊重病人的想法?

  3. 2017年1月1日 · 「『安樂死這個詞已經被誤導每個人的解讀想像都不一樣,」長年研究病人自主的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楊秀儀說。 再深入思考,安樂死觸及的根本問題是:人有沒有死亡的自主權,決定自己何時及用何種方式死去?

  4. 2017年5月15日 · 1.共病︰ 指同時罹患多種疾病,比如很多老人家同時有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還有腎臟病得洗腎,或者加上失症或癌症,而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預期壽命有限,此時就可以考慮減少或停止較侵入性的治療,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以減輕不適為目標。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陳丹指出,共病代表人體已經有多個重要器官(比如心、肺、腎、腦)功能在衰退,整體健康持續往下走,生命可能已接近末期。 相反的,如果只有單一疾病,而其他重要器官正常,不一定就代表生命已到末期。 比如陳丹家一位長輩生前洗腎,他平日肺功能良好,有一天罹患肺炎、呼吸困難,但並沒有休克等其他嚴重徵兆,她研判應該可以治癒肺炎,便讓長輩接受插管並使用呼吸器,後來病情確實好轉,成功拔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5. 2016年6月1日 · 2016-06-01. .文 / 張靜慧.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治癌是長期抗戰,病人無不希望找到一位術德兼備的好醫師。 「開刀需要打聽醫生。 外科醫師的經驗夠不夠、手術技術成不成熟,對病情影響很大,」多位外科醫師都如此表示。 「有的醫師粗手粗腳,動大腸手術時把輸尿管切斷了,影響腎功能,有後遺症,」一位外科醫師透露。 向誰打聽比較可靠? 最接近外科醫師的人 最清楚外科醫師「斤兩」的人,首推麻醉科醫師、開刀房護理師。 「說麻醉科醫師最了解外科醫師開得好不好,應該有七、八成準,」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主任謝宜哲說,若醫院手術量大,麻醉科醫師一天可能跟10多台、甚至近20台手術,近距離看到不同的外科醫師開刀,最有機會了解他們開得好不好。

  6. 2022年5月11日 · 83歲母親選擇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陪伴母親自然臨終,維護生命尊嚴. 陪伴家人好好走完臨終之路該有哪些心理準備?. 曾任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幫助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母親認識「斷食善終」的想法,在母親決定採行「自然死」選項後,一路陪伴她 ...

  7. 2018年12月17日 · 2018-12-17. .文 / 謝佳君.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直到照護人員利用失症評估模式「NISA」,評估老太太過去的興趣和習慣,發現原來老太太的先生在過世前,三餐都由她打理,因此每到中午老太太總要急著做午餐給先生吃。 知道這樣的情形後,照護人員結合附近攤販,在日照中心的角落設置了像菜市場的小攤位,自從老太太可以去買菜、洗菜、擺碗筷,大大減少每天11點半就開始躁動的狀況。 (透過認知悠能的「NISA失症評估模式」,可以幫助失症患者找回他們的能力,延緩症狀惡化,讓生活更有意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看見失智者的需求、興趣、專長、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