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8日 · Instagram. 演算法. Meta. 時間:2023-06-08 16:30. 新聞引據:、華爾街日報. 撰稿編輯:陳文蔚. 華爾街日報與史丹福大學麻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共同調查發現熱門的社群平台Instagram (IG)可以輕易連結戀童癖者已經違反Meta與聯邦法律。 (圖:Unsplash) 《華爾街日報》 7日獨家報導指出,根據華爾街日報、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和麻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Meta旗下熱門社群平台Instagram (IG)協助連結和推廣一個以未成年兒童為主題的色情內容龐大網絡,已經嚴重違反美國聯邦法律與Meta的規定。

  2. 2023年11月28日 · 演算法. Meta. 時間:2023-11-28 15:56. 新聞引據:、華爾街日報. 撰稿編輯:陳文蔚. 美國華爾街日報再揭露社群平台Instagram演算法潛藏風險發現其對追蹤兒童網紅或名人的成年人會推播大量不雅內容。 (Unsplash) Instagram (IG)的Reels短影音影片服務目的是為用戶推送系統認為他們會感興趣的主題短影音串流如體育時尚或搞笑影片。 但根據 《華爾街日報》 報導,其測試發現,IG演算法會對追蹤兒童網紅 (KOL)或知名人士的成年人,推送大量不雅內容,包括兒童不雅影片和露骨的成人色情影片,以及一些美國大品牌的廣告,並認為這種演算法的判定可能讓戀童癖用戶有機可趁。

  3. 2024年1月27日 · 西洋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 (Taylor Swift)遭「深偽」 (deepfake)的不雅照片近來在社群媒體瘋傳不但粉絲感到憤怒也驚動了包括白宮在內的政治圈。 透過人工智慧生成的泰勒絲色情圖片,一度在社群平台X瘋傳,也在其它一些平台上流傳。 這位美國超級巨星的一張照片在X上被觀看了4,700萬次,在25日被刪除。 據美國媒體報導,這個貼文在平台上直播了大約17個小時。 此事也驚動了白宮。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 (Karine Jean-Pierre)表示,網路上流傳的深偽照片令人感到震驚,「可悲的是,我們知道技術平台缺乏執法,不成比例地影響了女性,也影響了女孩,她們是網路騷擾的壓倒性目標」。

  4. 2022年3月12日 · 蔡英文. 社群媒體. Instagram. 時間:2022-03-12 17:39.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總統蔡英文的InstagramIG)追蹤人數日前已超越台北市長柯文哲,成為IG追蹤數最多的台灣政治人物。 (圖擷自蔡英文總統IG) 總統蔡英文的InstagramIG)追蹤人數,從2020總統大選以來增加超過41萬人、突破92.5萬;日前已超越台北市長柯文哲,成為IG追蹤數最多的台灣政治人物。 根據社群平台業者調查,相較臉書、台灣的IG使用者以年輕人居多。 政治人物IG經營效果最顯著的是柯文哲、粉絲數92萬,蔡總統的IG追蹤數後來居上,似可作為年輕族群支持力量的消長觀察。

  5. 2022年1月20日 · 熱門社交網路平台InstagramIG19日宣布將開放一些美國的內容創作者向訂閱的粉絲收費好讓受歡迎的用戶能有管道賺取穩定收入盼藉此吸引網路紅人留在平台。 法新社報導,貼文能吸引大量網友點閱的社群媒體用戶,有助Twitch、YouTube、TikTok和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持有的Instagram等社交網路平台創造收入,因此這些網路媒體爭相成為他們青睞的平台。 Instagram負責人莫瑟里(Adam Mosseri)在推特(Twitter)發布的一段影片中說:「有創作者才有訂閱。 創作者靠創作維生,因此應該讓這份收入可以預期。 莫瑟里宣布,一小群美國的Instagram內容創作者獲選參加本週上線的付費功能試驗,他們將能向訂閱的用戶販售直播等獨家內容。

  6. 2020年4月10日 · 蔡英文總統IG粉絲突破60萬今天(10日)透過影片表達感謝外提及防疫時不忘盛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我們很幸運有這樣的部長」;她也說這一次防疫表現絕對不是一個偶然是長時間國民共同努力的累積和國力的展現

  7. 2021年5月8日 · 網路霸凌. 時間:2021-05-08 12:43.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王育偉. 一句話毀一生 台科大畢展反思網路取消文化 (圖取自台科大設計系畢業展臉書) 名人或企業常因一些言行,遭到網友和輿論抵制,使其網路影響力全取消」。 台灣科技大學學生設計一款解謎遊戲,帶領民眾反思「取消文化」現象。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今天 (8日)舉辦畢業展,共有66件作品,其中學生黃觀如、康易安創作的「取消聊天室」,結合手機操作和實體展覽形式,將眾多真實發生過的「取消文化」事件,轉化為一格格的櫃子,外頭是精美插圖,裡頭則精心打造出相關情境,讓民眾在解謎過程中,瞭解「取消文化」的運作方式。 黃觀如、康易安認為,「取消文化」一開始是網路上發起的抵制行為,目的是要讓某人或某企業為其言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