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8日 · 檢視自己的種族歧視心理. 以前在台灣生活時我幾乎不曾主動涉獵有關種族歧視或種族主義的議題因為在台灣我屬於多數的群體然而自從搬到了德國生活我的身分瞬間切換成了少數群體之一我也開始有機會和來自各地不同膚色的人交流開始聽到不同的族群對於其他族群的評論或是嘲笑有時我會感到忿恨不平不願聽到任何一個族群去批評其他族群的言論 在這段探究種族歧視議題的時間以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旁觀者或者受害者的位置。 在這樣的視角之下,我總帶著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去批判他人的種族歧視行為。 但仔細想想,那我呢? 我自己就不會因他人外表或膚色的不同而歧視他人嗎? 以前我在台灣的時候,也曾經開過種族歧視的玩笑。

  2. 2016年4月17日 · 亞洲身分認同的問題關鍵在於歧視者被歧視者並非來自壁壘分明的不同族群或根本來自同一個族群因此計程車司機在這一點上是正確的我們的種族歧視問題和美國不一樣除非我們是在討論1800年代美國南方和東岸歐洲移民的衝突)。

  3. 2017年12月18日 · 40024.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誠然美國的種族議題是一個高度複雜且敏感的議題而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觀察難免不夠精準仔細但我想在美國人正視結構性的不平等並且繼續花上漫長時間逐一改善之前,「種族多元平等仍然只是個瑰麗但當然仍值得努力的遙遠目標許多白人同學從小便顯得見多識廣」、「多才多藝」,就連在課堂報告時他們的演講能力與肢體表達也明顯比其他族裔的學生有自信得多。 圖/ CC BY 2.0. 美國. 歧視. 階級. 種族. 教育. 公平. 誠然,美國的種族議題,是一個高度複雜且敏感的議題。

  4. 2023年7月7日 · 微歧視讓許多人害怕對話. 多說多錯讓很多白人害怕和不同種族的人對話。 圖/PeopleImages.com - Yuri A@Shutterstock. 原本一開始以為美國人對於臺灣的歷史和文化沒有興趣,但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他們其實不是對了解我的文化沒興趣,而是因為他們非常害怕說錯話。 因為現在的美國人擔心如果在對方分享自己的國家文化和語言的時候他們做出了不適當的回應就會被貼上種族主義者的標籤。 微歧視(Microaggression)顧名思義是種隱晦的歧視態度,因為其輕微、不明顯的特性,也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歧視行為。 雖然微歧視普遍沒有直接的惡意與敵對,但仍對特定群體或個人產生負面影響。

  5. 2020年6月5日 · 我在南非和英國複雜的種族階層結構下工作過也遊歷過世界各地但是一個美國住宅管理人員不認為一個像我朋友這樣有教養的白人和她的丈夫會有一個黑人訪客這件事仍然刺痛了我。 早期的這次輕微傷害事件給了我一個預警:美國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機遇之地,但它仍然有可能以我的膚色來定義我,貶低我的價值。 我來自一個黑人為大多數的非洲國家,這並不重要。...

  6. 2020年6月6日 · 上網查詢 Wi-Ki 「種族歧視」:「種族歧視者認為自己種族某方面如智慧道德體能都相比其他人優勝又或者認為某些種族比多數人差劣說穿了它就是某種意識形態認為某些人種比較優秀進而將種族階級化也有人說種族歧視源自於歐洲的帝國主義以及它是資產主義的副產品筆者不禁想問是否這些意識形態讓種族歧視者自我感覺良好?...

  7. 2019年9月24日 ·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創傷與微歧視. 文/Ciwang Teyra(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原視界 2019-09-24. 不符合你的期待. 我就不是原住民嗎? 「你是原住民,你會講母語嗎? 「你知道你部落在哪裡嗎? 「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為什麼可以加分? 「你是原住民,你酒量一定很好」 「你是原住民一定很會唱歌、跳舞」 無心的微歧視. 帶來沉重的傷痛. Ciwang Teyra. 原住民. 微歧視. Microaggression. 隨著臺灣社會人權教育的推廣,社會大眾逐漸意識到某些言辭與行為可能會對社會中某些群體造成冒犯。 受到政治正確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人在交流互動與政策制定中,避免使用帶有攻擊性、貶抑或詆毀的言辭,以免落入歧視。

  8. 2020年8月10日 · 那歧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探討種族歧視的根源 | 思維實驗室 37期. 思维实验室 THINKING LAB. 179K subscribers. 1.3K. 41K views 3 years ago. ...more....

  9. 2017年5月12日 · 對於今天社會不時發生種族歧視事件劉博士表示:「依我理解人們歧視別人往往因利益問題人們重視自己利益多於他人而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常有衝突因此一般人容易因自私自利而歧視他人。 」而遭受歧視的原因,他解釋:「人們最容易受到歧視的原因,是他們是弱勢社群,如社會上的少數(如歐美等地的亞裔人士)。 」他又認為,這是人類社會依據自然法則所產生的彼此間歧視的現象。 那麼,種族歧視是否只會一直存在? 以往,心理學研究大多支持一種假設,即能力低的人較容易產生偏見。 但近期的研究顯示,高認知能力的人其實同樣會產生偏見,只不過是對象不同罷了。

  10. 原住民族今日的弱勢處境並非是民族發展的必然而是土地殖民主義中政治問題的遺緒否則台灣的整個族群關係與相關的配套政策其用意就本末倒置了國家組成的概念將形成荒謬的喧賓奪主的戲碼。 《中華民國憲法提及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若就此對於所有種族採取一樣的政策跟行政措施其實會形成齊頭式的平等」。 究其原因,就是原住民族的政治處境以及文化歷史發展淵源與土地的關係,跟主流族群(漢民族、華人社群)在根本上截然不同。 因此對於不同民族(種族)要有不同的特別措施或法律制度,這是自詡為民主政治與人權掛帥的進步國家的必然建設。 九〇年代的修憲運動,當時也在《中華民國憲法》的 增修條文 當中,增列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條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