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0日 · 「自願減量」 是指企業跟環保署申請一個減碳專案,如果企業達成減碳目標,比方說某企業 2023 年承諾減去 500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多減了 100 公噸,這 100 公噸可作為碳權交易。 但是,企業提出的減碳目標需要能夠被測量,而且具有外加性。 外加性指的是,企業取得的碳權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比方說研發固碳技術,如果是法律強制要求或有助於降低成本的減碳行為,像是更換節能設備,就缺乏外加性。 「增量抵換」 則是根據環保署的《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企業開發 50 公頃以上園區、擴建工廠時,必須在環評階段針對增量開發產生的溫室其體,提出抵換(減量)計畫,方法包括使用再生能源、更換節能機具、油車換電動車等。

    • 標出起點、終點與峰值,讓看似遙遠的目的地愈來愈清晰
    • I 以全球升溫 1.5 度內為目標,提供以科學為基礎的減碳路徑
    • 加入國際倡議的減碳標準,用宣示加深承諾與動力

    所謂的排放峰值,就是在某個時間點,國家或產業的排碳量將達到最高峰,之後僅能逐年下降。但是,因減碳技術及規範變動性高,企業難以預估何時達峰,陳來助說,企業可以用《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來繪製零碳路徑圖,思考排碳峰值時機。 要淨零轉型,就必須要從願景開始調整,例如石化業還是賣很多石化產品,就無法達到淨零;同時也須考慮到總體經濟,包括外部環境及內部營運。 前者指的是淨零相關法令及規範的變化,比如 2022 年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Clean Competition Act)完成二讀;一旦通過,最快將於 2024 年課碳稅,若產品超出碳含量基準線,每超出一噸碳,預計將徵收 55 美元,逐年增加 5%,一定會影響到企業成本。後者則關乎到供應鏈減碳問題,若客戶要求 2030 年要碳中...

    國際間也針對減碳策略制定標準,提供全球政府與企業來訂定淨零排放目標。《低碳轉型大不同》提到,企業可以在實施碳盤查後,採用「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所提出的科學基礎方法:在給定全球升溫限制在 1.5 度內的情境下,計算出短、長期須減量多少,再據此設計減量行動。 《2022 年企業 ESG 年鑑》表示,SBTi 由原碳揭露計畫(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世界資源研究院(WRI)於 2015 年共同組成,並於 2021 年發布淨零標準(Net-Zero Standard),作為設定淨零目標及審核依據,目前已成為國際領先企業最普遍引用的工具。根據《低碳轉型大不同》,截至 2022 年 1...

    企業也可以參考其他國際倡議作為減碳標準。例如,EV100(electric vehicle 100%)針對範疇1(企業製程或設備造成的直接排放)和範疇 3(主要針對運輸產生的間接排放)的碳排,讓企業或供應鏈根據原先使用耗油的運輸工具,計算出換成電動運具而減少的排碳量。SBTi 提供具有科學基礎的減碳目標供企業遵循,而 EV100、RE100 等國際倡議,則是提供減碳方法(如載具電動化、使用再生能源),讓企業宣示要達成哪些具體目標,加深組織在減碳上的承諾。 台灣塑膠容器製造廠金元福包裝於 2021 年通過 RE100 審查,營運事業處副總經理郭哲宏表示,加入後發現有很多里程碑要達成,且每年都要回報進度,才知道台灣要買綠電會遇到很大困難;但加入以後,反而驅使他們要往這個目標前進,積極研究節能與綠...

  2. 2022年5月25日 · 2022-05-25. 科技新報 姚惠茹. 投資族不能不知的「碳」商機! 2050 淨零碳排概念股、ETF、基金一次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面對氣候變遷加劇,世界各國達成 2050 淨零碳排共識,而國發會公布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更以氫能、節能、碳捕捉、電力系統與儲能等「十二項關鍵戰略」實行,帶起電動車、太陽能、風電、儲能系統等四大概念股風潮。 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選定「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及「負碳技術」五大路徑著手,依階段里程碑設定目標,並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以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來推動,目標 2030 年以現有技術落實減碳,2050 年以新技術走向零碳。

  3. 2022年9月19日 · 疫情以來,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而美國政府因應之道是大雜燴般(涵蓋氣候、稅改與健保)的 《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簡稱 IRA)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8 月 16 日簽署通過,投入金額高達 4370 億美元,預計未來 10 年增加 7370 億美元稅收,可望削減逾 3000 億美元赤字。 《降低通膨法案》3 大重點:氣候、稅改與健保. 美國白宮也隨即發佈《降低通膨法案》 數據解讀 與 法案摘要 ,該法案聚焦在 3 大面向改善美國的通膨與氣候危機: 氣候:投入約 3690 億美元對抗能源安全和全球暖化,讓美國在 2030 年前達到減碳 40%。 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

  4. 2022年6月6日 · 2022-06-06. 整理.撰文 林庭安. CJ Nattanai via shutterstock. 政府宣稱台灣經濟表現佳,上班族卻無感? 3 種面向解讀 GDP 的意義.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5 月 27 日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台灣 2021 年經濟成長率為 6.57%,人均 GDP 為 3 萬 3011 美元;預測 2022 年經濟成長 3.91%,較今年 2 月預測的數字下修了 0.51 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則是上修了 0.74 個百分點,預測上漲 2.67%。

  5. 2022年11月29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減碳、零碳排的目標近在咫尺了。 歐盟(EU)預計2026年對進口產品徵收碳排放費用, 蘋果(Apple)宣布在2030年達成產品供應鏈 100% 碳中和目標 ,台灣環保署則在 2021 年將「2050年 淨零排放」寫進《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並納入碳費收取機制,今年可望在立法院開審。 什麼是淨零碳排、碳排放費用、碳費? 投資市場的碳權概念股又是什麼? 透過 15 個關鍵字,一次搞懂零碳時代必懂的觀念。 目錄: 1. 淨零碳排、碳中和. 2. 淨零排放. 3. 負碳排. 4. 氣候中和. 5. 碳定價. 6. 碳排放交易. 7. 碳稅. 8. 碳費. 9.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10. 碳權. 11. 碳足跡. 12.

  6. 2022年6月9日 · 最重要的改革, 落在如何用綠色燃料取代化石燃料。 目前,大多數船使用重質燃料油(HFO),它又被稱為殘渣燃料油,是石油原油經處理後最後留下的黏稠、類似焦油的剩餘物。 它價格便宜、能源密集,只用一點點就可推動大船遠距離航行。 但它同時也會排出最黑、最髒的碳。 兩個已存在的替代燃料選擇是液化天然氣和氫,液化天然氣能減少 2 成二氧化碳排放,氫燃燒過程只會產生水。 過去 10 年,用前者當燃料的船,數量從幾十艘增加到好幾百艘。 雖然它們還不是完美解方,如液化天然氣依然會排碳,目前全球有 95% 氫都是「灰氫」。 因此,許多海運公司正在把轉型的資金,投入還在萌芽階段的船用燃料技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