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清代之前稱「立春」(新曆2月5日)為春節,可是除夕都是在立春之前,是在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之中,既然是大寒又稱它為春節,語意就不相稱。 民國之後,把農曆正月初一改叫春節,也叫新年,把新曆1月1日改稱做元旦。

  2. 2020年3月20日 · 直到18世紀中葉之後乾嘉年間,唐山人大量移民台灣,這些南島語族人才快速漢化,經過約100年漢化過程,台灣人漸漸變成台灣漢人,雖然到日治時代末期,仍然有少數人不願漢化者,他們還保有南島語族身分,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才強制他們放棄南島語族身分。 老仙ㄟ讀國小時,班上有二人不願放棄南島語族身分同學,他們仍然說自己是番,他們跟我們講話都是說:「阮番……」,他們不以番為恥,他們家長也不是什麼特殊身分,只是一般農民,也不會講番語。 很多南島語族文化,一樣保持到最近,有些文化不但不被漢化,甚至有些唐山人被番化,現在讓我介紹唐山人被他們番化火耕稻作。 我小時候,我家有水田和旱田,有水可以灌溉叫水田,日本人來了之後,教我們一行一行插秧,就是現在這種進步稻田。

  3. 【老仙ㄟ雜談】二個有趣地名由來 文章 由 大雅老仙ㄟ » 週五 10月 18, 2013 2:00 am 因為臺灣原是無主之島,島上只住有不同族群南島語族,雖然各小族群有類似酋長之類組織,但是整個臺灣並沒有一個可以統一各族群酋長國之類組織,臺灣一直 ...

  4. 2021年9月13日 · 臺灣人直到19世紀末日治初期,大家都說自己祖先是唐山閩粵人,如此說來,唐山漢人尚未來臺灣之前,臺灣不住人嗎? 不是的,之前,臺灣都住有高密度人口南島語族人(前幾篇已PO文說明),經過300年不斷漢化,後來大家都自稱祖先是唐山人,因清治不斷賜姓賜籍。 事實上臺灣人血緣基因,南島語族人遠多於唐山人(見馬偕醫院林媽利教授著作),只是大家都希望自己「不是番」,所以大家都變成唐山人(見1905年日政府辦理祖籍登記),二戰後老K接收臺灣,稱臺灣人都是祖國同胞。 證據可以說明臺灣人是南島語族人,就是拜地基主。 南島語族人(平埔族)家人過世時,都將死者埋葬在床底下或住家門口,他們認為這樣祖靈會庇佑家人,這是地基主的由來

  5. 2021年1月14日 · 【五彩繽紛】大、小禮拜天 七天就有一天是禮拜天,這是全世界皆然,唯獨台灣禮拜天有二種;一種是大禮拜天、一種是小禮拜天,一樣是24小時,為何有大、小之分呢?現在很少人使用大小禮拜天,有很多年輕朋友已不知道這種不同禮拜天的由來

  6. 臺灣人過節主要就是謁祭祖先,與其他省份人三大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截然不同,他們大節主要是強調漢人魂。 臺灣人清明節分有二種;一種是農曆三月初三,又稱「古清明」或「三月(日)節」,多數是泉裔過節。

  7. 2020年11月18日 · 大雅老仙ㄟ » 週三 11月 18, 2020 12:45 am. 【想啥就講啥】烏歸和烏龜. 一對夫妻,老婆有外遇討客兄,台語就稱丈夫為烏歸(oo kui ㄍㄨ一),同樣情形國語也稱為烏龜,奇怪的是國語的龜發音為kueㄍㄨㄟ,剛好和台語的歸之國語發音一樣。. 烏歸並不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