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法醫.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令全台人民過去一個多星期陷入食安恐慌。. 上週四3月28日晚上8點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緊急 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第一名死者體內首度驗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譯「酵菌酸」)後,迄今 ...

  2. 2019年9月17日 · 921大地震後,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簡稱全盟)扮演連結政府與民間資源的關鍵角色,災後補助38個社區成立「社區聯絡站」,由外來團隊與在地居民合作,與災民一同參與、討論關於重建的想像。. 其中8成集中在災情 ...

  3. 2016年8月11日 · 從一個只做軍需供應不求營利的釀酒工廠進化到進入自由市場營利營收從千萬到億到10億之數的成長不但讓金酒創造出黃金10年的盛況更躋身為可與大陸白酒相互較量的知名品牌然而在大環境變化下金門高梁酒過去10年的風光已經不再

  4. 2016年11月17日 ·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場一隅,分屬3家不同媒體的記者,被帶進隱匿於牆後的小房間,與這一牆之隔的大廳,正在放映Netflix最新原創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 不說英雄故事,同理「沒那麼英勇的」一般人
    • 從「華人」到「台灣人」身分認同轉變
    • 目標,只是希望觀眾能多一點點「了解」
    • 「入不入戲」應要成為對話媒介
    • 不說教,箇中體悟留待個人發酵

    面對白色恐怖題材,林頎姍放棄了一貫的英雄主義式劇本,相較於歌頌和悲情,她更想了解和呈現的是「革命英雄」與「無辜百姓」這兩極之間「中間人」受難者的多元面貌。「《白噪音》主要是在處理這個時代對白色恐怖的不同觀點,試圖提出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白色恐怖這段歷史比起以往還可以有什麼角度、白色恐怖在劇場裡再度被提及,能有什麼不同的、新的樣貌,」林頎姍說。 於是,一批演員加入進行集體創作,他們中的大部分起初對白色恐怖並不了解。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一起讀史料、看檔案、聽講座、做田野,再基於體悟發展自己的片段。讓導演驚訝的是,基於對遙遠時代氛圍的想像,演員們呈現出來的5、60個片段中,很少著重於為國奉獻的理想、慷慨就義的情懷,更多是演員們將自己的身體作為他們表演的工具,去同理與想像受難者們所經歷的身體感受,...

    《白噪音》中,那個被「憲兵」綁縛槍決的演員叫張采軒。 「那是我最親近的父母,變成跟他們談論政治的時候,就好像我要重新教育他們,感覺到父母會被挑戰,那個溝通就沒辦法順利進行。」往往張采軒和父母聊到政治事件和話題,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現實生活裡,張采軒的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外省二代,她從小自稱華人,直到24歲那年才能肯定說出自己是台灣人。 「大學畢業以後,很幸運接的作品都能讓我去深入瞭解,我現在就可以很直接地告訴爸爸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發生了什麼。」在和導演們去各個地方田野的過程中,張采軒參加了很多台灣傳統的儀式,她不再像先前一樣只是「路過」,而是真實進入情境用身體去感受。於是,張采軒發現,身分認同不應化約為血統,「華人」的標籤也無法定義自己。終於,張采軒在24歲那年能夠肯定說出自己是台灣人...

    回顧自己在《白噪音》創作過程中的收穫,張采軒說:「因為這個製作,知道了有這麼多這麼棒的在專注推動轉型正義的學者,以後有機會的話會想瞭解更多,因為我知道這是重要的事,我希望有多一點人知道。」 談到《白噪音》想要對大眾造成的影響,林頎姍笑了:「我的目標不是讓大家哭,我甚至很努力地在降低這個情感的強度。不敢說對大眾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吧,只是希望來看戲的人,他們在離開劇場的時候,願意打開節目冊看看裡面寫了什麼故事,會想去Google『白色恐怖』,願意對白色恐怖有多一點點的瞭解,對我們來說這樣就夠了。」 「我覺得人類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不用真的去經歷了一件事情,才可以理解那個感受。」在張采軒看來,人類光是看見或是知道,即使沒有真實經歷過,也能試著感受,擁有這個奇妙的特質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探問後才知道,即使有主辦單位的演員「帶頭」強行抓捕學生,但無論現場氣氛與互動如何明示暗示,似乎都讓作為「憲兵」的他們難以真正對「學生」下手。這些參與者的難以「入戲」,多半是覺得自己「很難變成」壓迫者的角色——可能是出於純粹的良善,認為壓迫腳本與自己距離太遠;或者,是不確定自己除了順從壓迫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選擇。但參與者在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種種矛盾,都未能在體驗活動中揭開或釐清。 「這個進不去(角色)其實是有機會可以被討論的。例如說,讓他知道它(角色)也具有(行使權力的)正當性,然後呢?當你也有正當性的時候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對於此次白色恐怖的體驗劇場,作為導演的Monique坦承並不太滿意,諸如場地、時間等限制導致體驗設計並不完整,最終可能僅是化約複製了歷史的創傷和權力關係;但實際上,應該要...

    故事所觸發的理解與對話,不只發生在進入他者生命經驗的演員,對於觀者也造成影響。有一回,《恐懼紀念日》的一個場次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演出,現場有一名受難者家屬上台分享了自己的痛苦及反遭社會汙名化的心境。結束後,有一對夫婦走向劇場團員打招呼,原來他們是在桃園看過《當代小島人》的演出而認識三語事。Monique好奇問,是順便來參觀二二八紀念館嗎?丈夫笑著說:「不可能啦,我還有機會喔,我老婆他們家深藍的啦,不可能!」但是夫婦兩人都靜靜地觀賞完了方才的演出。 「她人站在二二八這一個場館裡面,我不需要她馬上說轉型正義是對的,不需要。她出現了,她意識到了『其實我們作為人,很多時候很快地標籤別人』這件事情就夠了,」Monique說。參與式戲劇不是要激昂地揮舞特定理念的旗幟,但確實引領了每一位觀者踏上自省之路;...

  5. 2023年8月20日 · 山地、平地原住民共6席立委,本屆大選因民眾黨加入戰局而成為藍綠必爭之地。然而原住民立委選舉早已出現嚴重「被迫亮票」現象,人民的祕密投票權受到侵犯。為何會出現如此怪象?「不在籍投票」能有幫助嗎?

  6. 2022年9月19日 · 台灣科學家以全球地震科學最先進的工具「光纖」,開啟世界級的斷層鑽井計畫,將光纖穿過崙斷層帶做監測。 《報導者》以9個月影像紀錄,直擊此一重要里程碑如何達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