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這種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食物中繁殖在攝氏22至33度酸鹼值中性的環境易產生大量米酵菌酸洗滌或高溫烹飪也不會破壞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28日在衛福部記者會上說明米酵菌酸有強烈毒性會攻擊細胞的發電廠粒線體」,造成人體所有細胞瞬間失去能量低濃度就可讓腦部心臟與肌肉癱瘓。 (衛福部提供)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 致死率多高? 主要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症狀為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併發血便、少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譫妄、休克、昏迷。 (衛福部提供)

  2. 2024年3月30日 · 米酵菌酸為Bongkrekic Acid中文譯名名稱與無關。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30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驗出罕見米酵菌酸讓民眾誤以為與米有關人心惶惶農糧署今天解釋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中譯名其名稱與並無直接相關。 農業部:台灣生態鏈沒有米酵菌酸生成菌種 國產食材安全.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近日發生多名民眾食用餐點後,因身體不適而就醫、住院,造成2人死亡,由於包含死亡2人在內的8例重症個案都檢出米酵菌酸,確定是米酵菌酸 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不少民眾以為米酵菌酸與「米」有關,農糧署今天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強調「此『米』非彼米」,呼籲民眾放心吃國產米。

  3. 2024年4月1日 · 王必勝說米酵菌酸是中國等地使用的名稱為避免污名化國內常用主要食材造成民眾誤會預計本週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是否改從英文Bongkrekic Acid音譯叫邦克拉克酸」,改名為椰黍菌酸也獲討論但也擔心椰子玉米等食材受影響並將討論因應唐菖蒲伯克氏菌的食材保存原則等作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亦邀請國內專家就此次事件解析並發布媒體資訊。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指出,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許多發酵製程不良(多為家庭自製產品)、鹽濃度低、油脂量高、食品保存條件不佳的食品中。 孟孟孝指出,低溫、高濃度食鹽、和醋酸能抑制毒素產生;台灣家庭自己烹調的米飯、米粉等被污染的機率極低,家中米食料理如果存放冰箱,1、2天內即食,不須過度擔心。 (編輯:張雅淨)1130401. #王必勝.

  4. 2024年3月28日 · 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天說初步朝內生性或外來添加的毒素方向討論若是內生性毒素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說明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和仙人掌細菌. 的腸毒素cereulide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因此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 然而,李建璋指出,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到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

  5. 2024年4月3日 · 米酵菌酸為Bongkrekic Acid中文譯名名稱與無關。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曾以寧台北3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今天決定即日起米酵菌酸更名為邦克列酸避免米製品污名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建檢驗擬指引預防寶林茶室案增2例輕症 通報以3月28日前發病為限.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衛福部今天上午11時舉行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專家會議,開會約2小時,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衛福部食藥署及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及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等代表與會,被質疑污名米製品的米酵菌酸 更名備受關注。

  6. 2024年3月29日 · 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告訴中央社記者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在土壤不少見但米酵菌酸食物中毒要達2條件所以國際上不常見相關消息第1個條件是建立唐菖蒲伯克氏菌適合繁殖的環境楊振昌說這條件可不容易必須同時溫度酸鹼值及含鹽量都必須控制住唐菖蒲伯克氏菌喜歡攝氏22至33度酸鹼值中性含鹽量低於2%以下的環境甚至適合繁殖的環境須固定維持達一段時間才會有毒素。 第2個條件是生成時間足夠到米酵菌酸可能嚴重影響健康致命的程度,楊振昌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約需要1至2天繁殖,毒素份量才可能危害性命,僅1、2小時繁殖的毒素量,不慎服用時,症狀較輕微,大概僅會出現輕度腸胃道症狀,不至於出現生命危險,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米酵菌酸是怪胎。

  7. 2024年3月30日 ·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這個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有專家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是適應植物的細菌若給予適當機會就可能在土壤等環境中生長應盡快溯源並控制以避免進入台灣植物生態。 對此,陳駿季今天出席中華民國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續任暨理監事授證典禮時,接受媒體聯訪指出,許多民眾對米酵菌酸產生疑慮,昨天傍晚農業部的研究單位農業試驗所專家針對米酵菌酸是否存在台灣土壤環境進行了解。 陳駿季說明, 經過專家了解,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個亞型,其中只有1個「椰毒亞型」才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其他3個亞型不會。 經長期觀測台灣植物及土壤,並沒有發現到椰毒亞型存在 ,台灣只有存在其他3個亞型,因此容易被外界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