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終身壽險推薦 相關

    廣告
  2. 最高360萬醫療保障,住院最高每日給付8000元,每屆滿五年再領一萬生存金!立即試算保費. 【AIA友醫靠/小資最愛醫療險】用小錢保好保滿,你最在乎的住院+手術+意外 3大保障一次買齊!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4日 · 大部分選擇常規生活的人所擁有的存款與投資項目都不多那些保險專員聲稱他們的保險產品能有顯著的投資成果好比終身壽險或是其他年金類產品但很不幸的是此類商品的成本都高得荒謬且投資報酬率極低

  2. 2019年12月16日 · 台灣受訪者擁有壽險保單的比率為66%高於韓國的51%日本的55%及全球平均47%。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保險滲透率高,但調查受訪者認為自己「已獲得保障」的比率僅有67%,卻低於亞洲平均且未明顯高於日本與韓國,法國巴黎人壽分析,應該是與台灣人過往多喜愛 ...

  3. 2019年1月18日 · 危機氣球越漲越大,追根究底到底是出了什麼情況? (責任編輯:陳伯安) 本文經《 商業週刊 》授權轉載. 文/ 蔡靚萱. 金融海嘯以來單月最慘! 各大壽險公司發布 2018 年 12 月自結獲利, 6 大壽險公司,有 5 家出現虧損 。 國泰、富邦人壽兩大龍頭,單月合計虧損破百億元。 可怕的是,由於美元走弱、全球股市下行,壽險業今年的表現,還可能更差。 「預期中啊!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說。 這是存在已久、處理起來卻極為棘手的大問題。 而這問題的規模,正加速擴大。 台灣人愛買保險:保險滲透度、海外投資率,全球第一. 這不只牽涉金融股的獲利與股價,更牽涉到你手中的保單。 從台灣壽險業屢屢拿下的另類「世界冠軍」,就可知其嚴重度。 近年台灣人愛買保險的程度,稱冠全球。

    • 工程師能做一輩子嗎?
    • 工程師競爭激烈、壓力大,那會考慮轉行嗎?
    • 一做十幾年,但深怕技術和知識隨著年齡增長流失
    • 年齡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有相當的技術和能力
    • 保持敏捷思維的關鍵:突破學習框架,持續精進
    • 網友:談論這個話題還太早
    • 打破職業「天花板」,價值由你創造

    相比於國外的大齡、高齡工程師,35 歲工程師「天花板」,已經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梗。 工程師在內的網路工作者過年回家,恐怕也沒少被質疑這一行就是碗青春飯。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中國工程師能不能幹一輩子」的知乎話題下,很多人直接了當地給出答案: 不能。 原因很簡單:工程師面對的是一份高強度的工作,同時面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對於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入行即焦慮,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在量子位與剛入職不久的工程師的交流中,就能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點。 谷同學今年 27 歲,碩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當年,他在幾份大廠的 offer 中選擇了騰訊,從事算法研發工作。但伴隨著這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開場,焦慮感變成了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他對量子位說,這種情緒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同事們的工作能力都十分出色,讓人不由得有種優勝劣汰的緊張感。 二是工作強度真的很大,「晚上 12 點的北京,都見怪不怪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有點個人時間了,他也不敢放鬆——這會兒不看技術貼、論文,就沒時間去跟上技術更新的節奏了。 「每天的工作都被生活裹挾,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覺」。谷同學這樣自嘲,他也坦言,自己如今幾乎沒有什麼社交。 「我肯定幹不了一輩子,太累了,精神壓力也太大了。」 不過,談到轉...

    關於轉行這件事,入行接近 10 年的朱老師也說,「沒聽說過」。 昔日一起寫程式的同事,有人去了阿里,有人去了字節,有人當上了 Tech Leader,有人還在一線開發。但總之,這群已經 35 歲或快 35 歲的工程師,「貌似沒有被優化的跡象」。 在朱老師看來,團隊裡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其實對開發效率影響很大,「新人搞不定的 bug,老工程師可能看兩眼就知道問題在哪兒了」。 因此在負責團隊招聘時,朱老師本人並不覺得年齡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指標,技術水平能不能達到團隊的要求才是重點。唯一會讓朱老師感覺到年齡焦慮的,是「學不動」的問題:是會有擔心,自己的技術能力突然就落後了。 不過,寫程式的快樂會沖淡這種憂慮——作為一個主業是 DevOps 的工程師,朱老師最大的業餘愛好是遊戲開發和折騰服務器。 談...

    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前許多網路公司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都很年輕。根據獵聘網數據,2019 年 1 月到 9 月,全國網路產業工程師基礎畫像顯示,在年齡分佈上,25-30 歲的工程師佔比達到 52.96%;35 歲以上工程師僅佔 6.65% 。 工作年限分佈上,工作經驗在 3-5 年的工程師占到 28.18%,5-8 年佔 26.86%。工作年限在 10 年以上的工程師僅佔 11.7%。 大周是一家網路訊息服務公司的工程師,27 歲,如今已成為專案組的 Team Leader。作為一個把工程師視作終身職業的從業者,他的危機感表現得更強烈一些。 在他看來,工程師作為終身職業本身是沒問題的,不過,將單純的一線開發作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方向,恐怕並不合適。 和朱老師一樣,他認為「大齡」不是關鍵,關鍵是技術...

    隨著執業年齡增長,遇到的業務場景隨之增加,了解的框架也會有所擴展,對各組件的理解都會隨著實踐加深,這樣的經驗是年齡小的開發人員所不具備的。因此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其實更適合把握方向性的決斷。 但是一線開發工作要求工程師思維敏捷,對技術更新/迭代敏感,同時精力充沛以便快速處理多種突發問題。 必須承認,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思維敏銳性、學習能力都會有所下降,導致知識庫不可避免的固化。這對一線開發來說是致命的。 單純靠技術在業界立足的大佬,當然也不是沒有,但在大周看來,那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數人才能做到的。想要把工程師當作終身職業,更普適性的方法就是轉型。 因此,大周對自己的規劃是,在從事開發工作的前期盡量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對各項技術的理解,總結團隊項目在開發/迭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累對業務足夠的理解...

    谷同學、朱老師、大周等人的觀點,其實也是社交媒體上圍繞這一問題的幾種聲音的代表。 但相比於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焦慮,也不少網友認為,談論這個問題為時尚早。知乎網友鄭天璣就指出,對於一個大部分 90 後還沒有 30 歲,一個網路基礎設施的搭建主力還是 80 後的時代而言,談能不能幹一輩子,真是太早了。 嚴格意義上講,80 後 90 後還處在技術的積累期,這一代人甚至還沒有到集體厚積薄發,大量同齡人開始創造發明當下主力開發語言、開發框架的階段。 也有網友直接搬出了小學課本上的文章《小馬過河》: 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不敢過去。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而小松鼠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自己過河試試才知道,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

    35 歲真的是工程師「天花板」嗎?工程師能幹一輩子嗎?無論這樣的問題有沒有確切的答案,作為一個風頭正盛的行業裡那個不確定的「x」,工程師們都無法阻止它們在生活中被提起。 阿里巴巴 CEO 張勇同樣被阿里的同學問過這個問題:過了 35 歲,還能不能專心寫程式?據《人物》報導,張勇的回答是:對於 35 歲以後立志寫程式的同學,我 120 % 鼓勵、支持、欣賞、敬佩,為你們創造條件。 另外,在接受量子位採訪時,AI 獨角獸曠視聯合創始人、CTO 唐文斌也曾對此表示:要尊重行業經驗。 而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隨著網路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化,或許也是時候從文化、機制上去探討資深工程師們的職業發展之路了。 所以,你如何看待大齡工程師們當前的處境?在你的珍藏名單裡,是否有哪些節奏更適合大齡工程師,文化氛圍對大齡...

  4. 2020年8月21日 · 是病人和家人沒商量好? 是家屬顧慮太多? 是醫護人員解釋不周? 是健保制度殘缺? 還是社會失去讓人與人陪伴生命末期的機會? 或者因為家屬親友總是太忙太累於是照顧者好焦慮末期病人不能回家待在醫院好憂鬱我想沒有人會希望這樣相互折騰但反過頭來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善終套餐? 在醫院住到死還是回家? 「你們不是安寧病房嗎? 怎麼越住越不安寧。 」一陣咆嘯過後, 陳先生(家屬)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不能住到走(死), 我覺得安寧病房就失去安寧的意義了。 「你們再騙我,不讓我回家,我要拿刀子自殘。 」76 歲張爺爺用顫抖的手激動的寫在紙上。 爺爺已經絕食抗議三天了。 爺爺的子女都要上班, 他們紅著眼眶說:「擔心生性好動的爺爺,回家會亂跑出去買菜,又害怕他回家會加速死亡。

  5. 2022年3月9日 · 終身租屋還是買間房? 】理財專家白話幫你從 35 歲分析到老年,但千萬別梭哈買房! CO 肥皂箱 2022-03-09.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空屋率第一,房價所得比第一,無論買房還租房,都要付出高額的居住成本。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白話分析買房、租房的優缺點與風險,讀完再為自己重新定位合適的居住方式! (責任編輯:陳怡君) 文/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我們討論過了金融產品的投資與保險產品的基本規劃,也探討過了房地產投資方式,但自己或家人總是需要一個居住的地方,成立自己的家庭以前還可以跟原生家庭住在一起,結婚之後就很有可能需要自己搬出去住,組織自己的家庭,又或是離開原生成長的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工作。

  6. 2021年8月9日 · 分享本文. 過去大家對買保險的印象不是要特地去銀行窗口和行員討論就是伴隨著一堆紙本流程推銷。 保險,似乎跟科技新創沾不上邊。 不過隨著台灣本土疫情爆發第三級警戒進一步推動保險業邁向數位化台灣壽險業者 也搭上了遠距投保的潮流。 不過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美國 FinTech 市場,許多家保險新創(InsurTech)已經開始拓展他們的版圖,並且致力要讓這個產業脫胎換骨! InsurTech 更被 Forbes 列為 2021 FinTech 50 中的主要趨勢之一。 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動力的保險新創. 而今天要介紹 NEXT Insurance 這家保險新創也在 2021 Forbes Fintech 50 榜上,致力於要將「保險服務提升到 next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