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羅大佑 ( 臺灣話 : Lô Tāi-iū ,1954年7月20日 — ),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編曲家、作家、醫師。 1976年羅大佑進入樂壇 [1] ,1982年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 之乎者也 》,一推出就震撼了當時的臺灣社會,有人稱他在青年知識分子之間造成的反動思潮猶如「黑色旋風」。 [2] 這張專輯把華語音樂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也敲響了 校園民歌 的喪鐘。 該專輯亦被評為「 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榜首。 [3] 1985年,羅大佑創作了呼應《四海一家》的 公益歌曲 《 明天會更好 》,但被當時的仍一黨專政的 中華民國政府 用作選舉宣傳,迫於社會各界的壓力以及自我的迷惘,羅大佑離開臺灣前往紐約。

  2. 2024年4月9日 · 罗大佑 ( 台湾话 : Lô Tāi-iū ,1954年7月20日 — ),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编曲家、作家、医师。 1976年罗大佑进入乐坛 [1] ,1982年发表第一张个人专辑《 之乎者也 》,一推出就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有人称他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造成的反动思潮犹如“黑色旋风”。 [2] 这张专辑把华语音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敲响了 校园民歌 的丧钟。 该专辑亦被评为“ 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榜首。 [3] 1985年,罗大佑创作了呼应《四海一家》的 公益歌曲 《 明天会更好 》,但被当时的仍一党专政的 中华民国政府 用作选举宣传,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以及自我的迷惘,罗大佑离开台湾前往纽约。

  3.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之乎者也 》,是 羅大佑 在1982年所發行的首張創作專輯 [1] 。 其中〈鹿港小鎮〉、〈光陰的故事〉、〈童年〉等成為他傳唱最高的作品。 過程 [ 編輯] 投入創作(1974年-1980年) [ 編輯] 羅大佑還沒有發行這張專輯之前,早就發表這張專輯的一些歌曲。 1974年(民國63年),羅大佑在讀 中國醫藥學院 二年級時發表兩首歌曲,而且歌詞都是兩位文學家所寫的,分別是 徐志摩 的《歌》和 余光中 的《鄉愁四韻》;三年後,《歌》被選為《閃亮的日子》的電影插曲之一 [1] 。 1976年,羅大佑發表《錯誤》、《蒲公英》這兩首創作歌曲,其中《錯誤》的歌詞是羅大佑改寫於 鄭愁予 的同名散文 [1]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羅大佑作品選 》,是1982年 寶麗金唱片 所發行的 羅大佑 創作專輯,並且只有在 東南亞 和 香港 發行,沒有在 臺灣 和其他地方發行。 專輯介紹 [ 編輯] 在1982年,由 果實音樂 (GOSH)出品寶麗金唱片發行的羅大佑作品選正式在東南亞及香港問世並且此專輯只限量發行了上千張而已。 另外這張專輯的某些歌曲版本,跟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專輯所收錄的版本有些不一樣,其中此專輯所收錄的《之乎者也》版本,是歌曲審查版本的;可是在同一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當中,所收錄的《之乎者也》版本,反而是描述學生被打、剪頭髮的版本。 以及《戀曲》的歌詞在歌詞簿被寫錯,而且寫錯的版本是《戀曲1980》的歌詞。

  6. [1] —專輯《皇后大道東》的介紹文案. 1984年年底,中國和英國簽訂了《 中英聯合聲明 》,不少香港人對1997年回歸後的香港的前景表示憂慮,從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 移民風潮 ,《東方之珠》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 羅大佑 有意把東西方的音樂特質混合,體現香港華洋雜處的特點 [2] ,於是以中國 五聲音階 譜寫主歌,副歌則運用了西方樂理中 和弦 分解的寫法 [3] 。 歌詞有國粵語版,創作先後有兩種說法:一說為1986年夏, 鄭國江 受唱片公司邀請,把已有的國語詞改編為粵語版,收錄於7月發行的專輯《啟示》裡 [4] [5] ;一說為羅大佑1986年來港定居兩個月後,至1987年初國語詞才誕生 [6] 。 1988年, 羅大佑 在 亞洲電視 六週年台慶演唱重新填詞的國語版 [7] 。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家 》, 羅大佑 在1984年所發行的創作專輯 [1] 。 《家》的發行,讓許多人感到錯愕莫名:原本被定位成「抗議歌手」「憤怒青年」的羅大佑,在這張專輯裏顯得溫情而內斂,幾乎完全感受不到他前兩張作品處處可聞的悲壯氣勢。 當時任職滾石企劃經理的詹宏志説得很直接:「《家》的創作可能更成熟,音樂可能更花錢,更精緻,更動聽,但是《家》的溫情與保守,證明所謂的「抗議歌手」是十足的謊言。 」王明輝則認為:《家》裏呈現的羅大佑「應該是一種經過長期觀察,思考環境跟人的依存關係之後所引發的一種心靈上的疲倦」;那個時候他好像有一種「急著要找到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的一種情緒。 」諷刺的是,向來被認為風格最保守的《家》,反而是羅大佑專輯中送審未通過的歌曲最多的一張。

  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明天會更好 》是一首華語流行 公益 單曲,由台灣音樂人 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張大春 、許乃勝、 李壽全 、 邱復生 、 張艾嘉 、 詹宏志 等人共同作詞, 陳志遠 編曲 。 《明天會更好》在民國74年,也就是西元1985年推出,由 余天 、 李建復 、 洪榮宏 、 王夢麟 、 費玉清 、 齊秦 、 蔡琴 、 蘇芮 、 潘越雲 、 甄妮 、 林慧萍 、 王芷蕾 、 黃鶯鶯 、 陳淑樺 、 金智娟 、 李佩菁 、 齊豫 、 鄭怡 、 江蕙 、 楊林 等60位華語歌手共同錄唱共同演唱。 於台北縣三重市(今 新北市 三重區 )的 白金錄音室 錄製, 錄音師 為 葉垂青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