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国会大厦遭到冲击这一事件很快便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并受到美国国内和国际上政治领导人和组织的广泛谴责。 时任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的 米奇·麥康諾 将这一事件称为“失败的叛乱”(failed insurrection) [69] ,并且称参议院“不会屈服于无法无天或恐吓”(will not bow to lawlessness or intimidation) [70] 。 多家社交媒体及科技公司封锁了 特朗普的社交账户 [71] [72] 。 推特 对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锁定,并删除了他的三条推文,原因是他发帖公开纵容暴力冲击国会的支持者,违反了推特政策,其后更进一步永久锁定了他的推特账号。

    • 2 分鐘
    • 白宮在多大程度上與2021年1月6日集會的組織安排有牽涉?國會調查委員會主席本尼·湯普森(Bennie Thompson)最近表示他領導的委員會試圖了解作為襲擊國會大廈前奏的華盛頓特區集會的情況。
    • 政府或特朗普圈子裏有沒有人基於某種原因相信這一天會出現暴力事件?在2021年1月6日之前,特朗普經過幾周的電話、推特和不成功的法律鬥爭後,把焦點投向了1月6日,這是決定他是否能推翻選舉結果的關鍵一天。
    • 國會大廈遭襲時特朗普是如何應對的?自尼克松總統以來,涉及總統的醜聞一直可以由兩個問題來界定:總統知道什麼?總統什麼時候知道的?這兩個問題在國會大廈襲擊案的調查中仍有意義,但還有第三個問題:總統知道後做了什麼?
    • 為什麼軍方/警方對襲擊的反應被延遲?1月6日上午,美國警察已經在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與支持特朗普的抗議者發生衝突。警察收到指令後退,「只負責監視」。
  2. 2022年1月7日 · 在美國國會中佔多數議席的民主黨人計劃了一系列活動來標記這場衝擊事件的一週年——包括在國會大廈外舉行一場燭光守夜集會。 很多人都談論了他們在那一天的經歷,包括如何尋找藏身之處,與年輕的工作人員一起躲開騷亂者。 一個眾議院委員會正在進行一項調查,目前調查人員已經拘捕725名與騷亂有關的嫌疑人。 Reuters. 暴徒舉著美國國旗衝進美國國會大廈。 「架在美國民主咽喉前的匕首」...

  3. 2020年5月30日 · 美國明尼蘇達州暴力騷亂5月25日從雙子城迅速蔓延到至少20個州事件起因是一名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白人警察執法過程中被警察膝蓋鎖壓頸項致死引發抗議暴力迅速升級蔓延首都華盛頓局勢緊張還驚動了總統特朗普。 和平抗議示威、縱火焚燒樓房和汽車『搶劫商店,催淚瓦斯煙霧中警民對峙……無不勾起似曾相識的歷史回憶。...

  4. 2020年5月31日 · 針對美國近期爆發大規模暴動事件我國外交部已將該國旅遊警示升級為紅色警示意為不宜前往宜儘速離境」,當地國人若遭遇緊急事件可聯絡駐芝加哥辦事處或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 美國各地示威是「外部勢力」煽動? CNN:抗爭是真的. 針對外界質疑示威者遭「外部勢力」、「假消息」煽動,《CNN》今(31)日分析指出,確實有部分假消息流傳,但並非全部來自前科累累的俄羅斯,且示威者的抗爭及其訴求都是真實的。 美國鎮暴警開槍了! 路透攝影師、安全顧問被橡膠子彈擊中. 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30日晚間8時宵禁後不久,在現場採訪的《路透》攝影師和安全顧問遭到鎮暴警察開槍,雙雙被橡膠子彈擊中。 示威變調成暴動 加州州長宣布洛杉磯進入緊急狀態.

  5. 2022年1月7日 · 今日美國1月4日的報導目前已經有700多人因為國會山莊暴亂事件而被起訴聯邦檢察官幾乎每天都在繼續逮捕參與動亂者但是這件規模史無前例的調查短期內仍無法結束。 在媒體眼中,無法徹底究責將使問題持續存在。 國際非政府組織「反誹謗聯盟」...

  6. 2023年1月6日 · 美國會暴動兩週年 民粹主義瀰漫社會對立依舊. 至於委員會調查結果能否給人民與歷史一個交代,擦亮美國受損的民主招牌,還有待後人評價。 但可以確定的是,調查過程充滿政治角力與戲劇性時刻,將烙印在民眾記憶裡,持續被咀嚼消化。 以下簡要回顧委員會運作期間10大重點時刻: 美國前副總統錢尼長女麗茲擔任委員會要職 槓上川普. 即使作為眾院共和黨第3號人物,時任眾議員麗茲(Liz Cheney)不畏黨內壓力,加入暴動事件調查委員會,並接下副主席要職,是委員會唯二共和黨成員之一。 委員會去年6月9日舉辦首場聽證會,麗茲在會上火力全開,左批川普明知自己選輸,仍散播不實指控,試圖說服美國大眾弊端「偷走了選舉」,右嗆為川普辯護的共和黨人,直指「川普有一天會消失,但你的不名譽將會留下」。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