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美國聯準會 (Fed)本週利率決策會議後,聯準會官員對於縮減債券購買規模,有了非正式的討論,意即美國將逐步討論寬鬆貨幣政策QE何時轉向。 台灣央行今天 (17日)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如果以金融危機後,美國縮減債券購買規模的情況來看,新興市場的衝擊將非常嚴重,但台灣是債權國,對台灣股匯...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6月17日 · 美國聯準會 (Fed)本週利率決策會議後聯準會官員對於縮減債券購買規模有了非正式的討論意即美國將逐步討論寬鬆貨幣政策QE何時轉向台灣央行今天...

  3. 2021年6月17日 · 美國聯準會 (Fed)本週利率決策會議後聯準會官員對於縮減債券購買規模有了非正式的討論意即美國將逐步討論寬鬆貨幣政策QE何時轉向台灣央行今天 (17日)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如果以金融危機後美國縮減債券購買規模的情況來看新興市場的衝擊將非常嚴重但台灣是債權國對台灣股匯...

  4. 2024年4月15日 · Apr 15 2024. 分享至. 廣告. 量化寬鬆QE 2023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中央銀行實施的貨幣政策,旨在刺激經濟增長、減緩通脹壓力以及提振市場信心。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多次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 本文將探討量化寬鬆對美國股市樓價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 閱讀全文. 量化寬鬆政策是什麼?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貨幣政策,通常由央行採取,以刺激經濟增長並降低利率。 這種政策通常在經濟衰退或通脹壓力不大時使用。 量化寬鬆的目的是增加貨幣供應量,促進信貸活動和消費支出,從而刺激經濟。 量化寬鬆政策的執行方式. 央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通常有幾種方式。

    • Qe(量化寬鬆)是什麼意思?
    • 為何需要qe(量化寬鬆)?什麼時候才會qe?
    • Qe(量化寬鬆)如何運作?
    • Qe(量化寬鬆)政策對股市/匯率的影響?
    • 快速總結:Qe(量化寬鬆)的優點/缺點分析

    QE是英文Quantitative Easing的縮寫,中文譯為「量化寬鬆」,是指中央銀行(美聯儲、歐洲央行 、日本央行等)透過購買公債等方式來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的貨幣政策。這種操作也稱為「擴表」,俗稱“放水”、“撒錢”。 QE的意思可從字面上拆解來看更容易理解:

    2001年日本為了挽救經濟,發明並執行了史上第一個QE(量化寬鬆)。之後美國和歐洲等大經濟體也相應推出自己的QE計劃,譬如美國於2008年雷曼危機後推出大規模QE,2020年更是推出了最知名的「無限QE」。

    QE(量化寬鬆)的運作機制,可以拆解成三個部分來看: 1.央行購買債券 首先,央行會利用本身的儲備金,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公債(國債)、企業債或其他債券,藉此將資金注入市場。 2.新的資金湧入市場,注入流動性 資金只要湧入市場,銀行就有更多資金可以利用,它們可以持有、借出或購買資產,讓市場上的金錢流動性持續提升,來提高經濟表現,也降低銀行因為沒有資金運用而觸發經濟危機的風險。 3.投資人對經濟更有信心 由於投資人及企業更容易從銀行取得貸款,更能利用這筆資金來做更多事情,也有更多人願意投資在高報酬的項目。例如股票,這時候的股市甚至還會創新高(譬如2020年美國施行無限QE後就出現股市創新高); 而企業可能會擴大營運,僱傭更多員工或者花更多錢,種種跡象會讓大家對經濟表現更有信心。

    通常QE政策頒布後,股市表現會提升,以全球最大市場——美國來舉例,美國曾經執行4次QE,分別是: 1. QE1(2009 年3 月– 2010年3月) 2. QE2(2010 年11 月– 2011 年6月) 3. QE3(2012 年9 月– 2014 年10 月) 4. QE4(2020 年3 月– 2022 年3 月) 從上圖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2004~2022)。自2009年開啟QE1以來,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翻了8倍。 2020年的無限QE使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在兩年間增長2倍多,2022年3月中旬已達到9萬億美元。

    雖然QE在執行當下的效果很顯彰,但隨之而來可能會引發諸如「通貨膨脹」等致命缺點,以下將解釋在執行量化寬鬆時的優點和缺點表現如下: QE的出現是為了挽救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但其存在猶如雙面刃,短期可救命,如果長期不能根治,反而會加重病情。 QE若控制不好,有可能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美國2022年通脹率超過9%)。 而央行為了對抗通脹,就不得不考慮結束QE,來實施升息、縮表/QT(量化緊縮)等貨幣緊縮政策,以便來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美聯儲一直圍繞「通脹→升息/QT→衰退→QE」來實施其貨幣政策!

  5. 美國2009年QE. 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海嘯使到大量的資產貶值財富大量蒸發於是出現了2009年3月的量化寬鬆。 簡單而言,量化寬鬆令市場大量增加貨幣並湧入市場,購買各種各樣的資產,於是資產升值,已蒸發的財富不但還原了,甚至增加。 資產貶值、財富蒸發使大量企業、個人破產,結果是銀行及保險公司也會受拖累而破產。 可以想像,一旦所有的銀行及保險公司破產,全球經濟會如何? 銀行欠缺資金,一定會向所有的企業與個人追收貸款,結果是企業與個人破產;銀行與保險公司一旦破產,存款於銀行、買了數十年的保險,所繳交的保險費也將化為烏有。 因此,2009年的量化寬鬆的確挽救了當時的全球經濟,這就是量化寬鬆帶來的正面經濟影響。 很快的,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重挫之後復甦。 資產升值卻加劇貧富懸殊.

  6. 2021年11月15日 · 美國聯準會在 11 月正式宣布,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代表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央行大量撒錢的時代已經階段性落幕了。 雖然 Taper 的時程非常緩慢,每月僅縮小 150 億美元,但到 2022 年 6 月底 QE 就完全結束。 另外,歐洲央行的 QE 行動也預計到 2022 年 3 月底。 二大央行不再撒錢,對金融市場勢必帶來一些影響。 除了 QE 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更關心的是,何時升息、升幾碼?原先市場預估聯準會最快 2022 年下半年升息 1 碼,但隨著近期生產者物價指數 (W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居高不下,市場擔心升息速度加快,這才是帶來股債市震盪的元兇。 目前全球央行都把通膨視為短期現象,對於升息態度多偏向按兵不動。

  7. 美國為例,美國央行聯準會 (Fed) 在 QE 的流程中,是透過在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 購買美國公債,進而釋放流動性至金融市場,因為當美國公債在次級市場被購買以後,持有該公債之銀行機構就會得到資金,銀行就可以將資金借給個人及更多企業,讓資金更完整流入整個金融體系,個人或企業拿到資金,就可以進行消費,讓資金在市場上流動,做更多的投資與消費。 也因此,QE 也有「印鈔票」之稱,但這不是代表聯準會實際上印了一堆現鈔灑入市場,「印鈔票」指的是代表聯準會透過購買次級市場之美國公債的方式,使得資金能夠透過銀行業來流入金融市場,進而活絡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