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手機. 在訊號良好下靠的是GPS+AGPS作定位,前者靠的是手機晶片,重視晶片品質與效能,越優秀則定位越準確;後者是利用四周的基地做三角定位,作為輔助用,因此基地密度越高,定位越準確。 但若毫無收訊,則AGPS是完全失效的,另外手機即使在沒有訊號下,螢幕關閉時仍會自動搜尋基地,導致耗電量大增,這也是為什麼上山後都開啟飛航模式的緣故。 2. GPS手錶/傳統手持式GPS設備. 這兩類的裝置靠的是GPS作定位,因此只要在開始活動前定位完成,準確度就會相當高,大部分裝置都有做防水或防塵的處理,在天氣惡劣時,使用起來會安心許多,且目前許多裝置都可支援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衛星定位系統,在台灣普遍使用GPS+GLONASS,可抓到較多的衛星,讓定位更為精準。

  2. 全天候健康監測呼吸功能可以查看各時間點的呼吸速率為何,並且顯示清醒平均、最低、最高三個數值,若有需要查看睡眠平均則須從睡眠分析的圖表進入查看。 可以發現12點~1點這段時間是沒有記錄呼吸速率的 (進行跑步活動),筆者所配戴的Forerunner 945若需要在運動中查看呼吸速率必須搭配心跳帶*及相容的裝置*才能記錄且必須點選該活動進行查看。

    • 山林裡的垃圾是怎麼來的?
    • Lnt 無痕山林是什麼?
    • 廚餘及果皮可以直接丟在戶外?
    • 衛生紙可以分解嗎?
    • 糞便可以分解嗎?
    • 上山前簡化垃圾
    • 下山做垃圾乾濕分離

    台灣登山教育普及的速度,趕不及登山人口增加的速度,更遠遠比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 很多時候是擴散效應,「看到別人丟垃圾,我也跟著丟。」 前陣子看到 FB爬山社團 登山健行自組隊的影片,表示自2019去中央尖溪山屋時,就發現山屋後方堆積了一堆人為垃圾,但因為當時是縱走所以無法帶下山。後來2020年看朋友的登山動態發現又多了一袋垃圾,直到今年2021年再訪已經有3袋約50公斤的垃圾堆置在山屋後方。 該位山友攜帶部分垃圾下山,發現不外乎是瓦斯罐、登山杖、鐵鍋..等人為使用的登山用品。 若我們秉持著「垃圾不留山林」「自己的垃圾自己帶下山」,是否每個人只需要負擔1-3公斤的重量即可,是否今天中央尖溪山屋後方就不會有這50公斤的垃圾了呢?

    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源自於美國,台灣則是由林務局於2006年開始正式推廣,大部分的人多少都有聽過無痕山林,但鮮少有人知道無痕山林其實不單只有字面「垃圾不留痕跡於山林」的意思,其實它更有一套系統性的解釋,分為七個要點。

    大家可以試試看將香蕉皮或水果皮,放在家裡的盆栽裡每天淋雨,它要幾天才可以完全消失分解? 在山上需要花N倍以上的時間去消化這些垃圾,而且還不保證可以完全分解。為什麼還會有登山人覺得廚餘及果皮可以直接丟在戶外呢? 這些被隨手遺棄的垃圾,不僅僅造成美觀不佳,更危險的是可能會改變當地動植物的生態習性。

    近年來鼓勵大家上廁所將衛生紙丟到馬桶裡沖掉溶解,似乎也漸漸地讓大家誤以為衛生紙在山上是可以完全被分解的。 雖然以技術上來說衛生紙是可以溶解的,但在高山上因為缺乏充足的水氣、氧氣及微生物,因此不足以完全分解衛生紙,請大家不要再輕易將衛生紙遺留在山林裡了,十年後、二十年後,它還是在那裡。

    台灣高山地區因為氣溫偏低,像是玉山年平均溫度5度,相當於一般冰箱冷藏的溫度,在低溫的狀態下微生物其實是不容易分解有機物的,因此登山客的糞便污染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 現在已經有部分登山路線設有廁所,像是玉山國家公園便是採乾式生態廁所。若在野外或沒有廁所的登山路線,正確的排遺處理方式應是將排泄物掩埋在15公分深的小洞裡,並且這個小洞要遠離水源、步道、營地30公尺以上。

    不管是一般步道、郊山、中級山甚至是百岳,行動糧的糖果紙屑是最常見的垃圾之一 盒裝的巧克力糖果、葡萄軟糖..等,皆可於山下就分裝於夾鏈袋之中,將外包裝的垃圾留在山下。 如果是鹽糖或是果凍,則可自備塑膠袋收納垃圾,千萬不要隨便塞在外套或是登山包側袋,反覆拿取食物的過程中垃圾都會不小心掉出來。

    垃圾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乾燥類及濕水類。前者可使用一般塑膠袋將糖果紙、包裝紙收納,並將體積壓縮至最小。後者除了使用一般塑膠袋包裝飲料罐、油污以外,需再多外加一層塑膠袋,達到雙重保護帶下山。 希望未來台灣的山林環境會越來越好,也更多人了解LNT無痕山林的概念。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至我們的粉絲專頁或IG小盒子私訊我們,都會抽空立即回覆,也歡迎追蹤我們給予我們更多文章創作的鼓勵

  3. Garmin 全天候健康監測心率手環 (手錶)與Twin Health 服務結合後,患者及其醫療照護提供者現在可採用真正個人化的方法,力求改善活力和健康、穩定血糖值並免去或減少藥物治療。 如何對抗第 2 型糖尿病? 研究顯示,您或許能夠改善和逆轉 第 2 型糖尿病。 這意味著您的血糖值水平可以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恢復到健康範圍。 事實上,Twin Health 報告稱,在其近期的隨機對照試驗中,有 92% 的患者停用了所有藥物治療,包括胰島素,在繼續為您的身體做出最佳選擇下,您也許能夠重新訓練幫助您的身體控制血糖的細胞。 Garmin 與 Twin Health 如何提供協助?

  4. 14 三月, 2022. 文/GRC Coach 郭人豪. 論恢復的目的與適切性. 綜整近年運動恢復相關研究結果,在建議恢復時間內,我們能做的恢復作為,可分類為以下三大類: 藉由各種恢復運動,透過自體生理機能主動恢復。 藉由使用各式有助於恢復的器材。 藉由適時適量的食物攝取或增補營養品。 以下將針對這三大類恢復作為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您找到適合自己的恢復策略組合: 一、藉由各種恢復運動,透過自體生理機能主動恢復: 運動訓練後恢復的方法,過去有的論點認為需要完全的靜態休息,將身體活動量降至最低,以降低能量耗損,透過自體生理本能來修復,有人會以坐著或站著靜止不動的休息方式進行恢復,包括剛剛提到的睡眠,這就是典型的靜態恢復(static recovery,SR)。

  5. 關於睡眠的監控也日新月異,Garmin手錶從最初的睡眠周期偵測,進展到能夠針對現有睡眠周期給予評分和建議,幫助使用者更明確知曉不同階段的比例,也就是所謂的睡眠分數,在2022年也同步新增了HRV狀態,透過直接呈現睡眠期間的HRV數值和建議區間,讓使用者除了睡眠分數了解不同階段睡眠指標外,也能透過HRV去一窺睡眠期間的恢復品質。 什麼是心律變異度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其實在過去眾多指標中,HRV就已經默默扮演了參考依據之一,例如我們熟悉的壓力分數以及身體能量指數,他們都有參考HRV,也就是心律變異度,只是並沒有實際呈現原始數據而已,而HRV狀態則是首度呈現原始數據,但加上更多參考指南,幫助我們能夠快速簡單知道恢復品質。

  6. Garmin acute training load功能,可以幫助我們一目了然近期的訓練負荷和理想訓練負荷區間的相對圖. 普遍的市民跑者,大多練習的安排多為一週三次比較吃力的訓練,甚至Hansons Plan也有為旗下菁英運動員設計9日5練的菜單,可見訓練負荷和恢復時間的拿捏重要性。 知名漢森訓練法的尾章也有提到9日5練的變形訓練菜單,不過整體訓練量和強度還是很大,市民跑者參考前也需要斟酌 ( 圖片來源) 2.睡眠、睡眠歷史、HRV狀態: 扣除訓練本身帶來的破壞,進步和適應最重要的一環,非睡眠莫屬,這點也在各個領域的世界級菁英身上獲得驗證,制霸長跑的東非選手甚至一天可以睡到12-14個小時,難怪能夠橫掃幾乎世界重要賽事的桂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