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0日 · 聯電在 2018 年時已放棄對 12 nm 製程的研發,當時還是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廠的格羅方德也隨後宣佈放棄 7 nm FinFET 工藝的研發。 如今,縱觀全球的晶圓代工廠(Foundry)和 IDM 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實際有能力生產 7 nm 及更小晶片製程的只有台積電、三星以及稍後一步的英特爾(7 nm 已 taped-in)。 為何各大晶片廠商紛紛放棄對先進製程的研製呢? 製程更小的晶片性能就一定更好嗎? 這其中其實有不少門道。 先進製程晶片的兩大難題:短通道效應、量子穿隧效應.

  2. 2022年6月6日 · 身兼聯電發言人的劉啟東也不諱言在新加坡設廠確實有著分散風險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的考量而對於客戶而言聯電將產能分散在台灣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新加坡廠區擴產經濟效益也比較大。 這些都意味了: 將來,晶圓廠產能不夠分散,會是在成本報價、技術能力之外,IC 設計業者在選擇晶圓代工廠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這股趨勢,新加坡政府也看在眼裡,近年半導體廠商投資也加強力道。 以賽亞調研副總經理陳逸萍就提到,新加坡對於半導體廠商的補貼積極,「 舉例來說,一家半導體外商在新加坡設置一個小部門,可以談的補助,約落在 1 年 2 百萬至 3 百萬美元。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提供額外的薪資補貼,確保外商人才供應無虞,藉此吸引投資,重建新加坡半導體產業的榮景。

  3. 2021年9月16日 · 《財訊》報導指出,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的聯電,長期處於台積巨大光環形成的陰影下,產業地位和影響力明顯遭到輕忽,然而在這波晶片缺貨潮卻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回顧聯電 2018 大膽放棄先進製程,轉而鞏固成熟製程,卻是一個精準的決策。 當時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就直言,未來成熟製程的需求將快速成長。 今年半導體缺貨潮愈演愈烈,受益最大的公司,不是台積,而是聯電 ;許多外資法人在法說會上不斷追問:聯電的榮景,還能持續多久? 聯電過去三年的發展極富戲劇性。 2018 年 8 月,聯電宣布策略轉向,放棄與台積競爭先進製程的策略,改以追求成熟製程的領導者為目標。 沒想到,當年 11 月,美國司法部就以侵害美光營業祕密為由起訴聯電聯電的股價隨即在悲觀氣氛下重挫。

  4. 2021年12月3日 · 今周刊. 2021-12-0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聯電放棄先進製程朝成熟製程發展 在 面臨 中國大力金援中芯、加速擴展之際 ,台廠往後的商業策略該如何調整以因應未來局勢? (責任編輯:林羽彤) 作者:今周刊 侯良儒. 為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為將衝擊台灣晶圓代工二哥? 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當彼岸的產業大帆揚起,可能被衝撞的,又豈止此岸的一家公司。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才剛送走三位台籍董事的中芯國際,11 月 24 日宣布最快明年完成擴產的深圳廠,將迎來國家級基金:大基金二期(全稱為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筆約新台幣 150 億元的資金入股;隔日,印著「陸挺中芯擴廠!

  5. 2018年8月8日 · 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台積最新製程時,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製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聯電要在成熟製程做出影響力。 」這是洪嘉聰的盤算,例如,聯電宣布併購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十二吋廠,併購之後,全世界九 、六五和四 奈米的產能,聯電擁有 22%。 買下這個廠後,聯電在十二奈米以上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會突破 10%。 換句話說,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夥伴,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係,改善投資回報率。 未來投資人要如何看待聯電

  6. 2020年12月15日 · 2020-12-15.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有「 小台積 」之稱的力積前幾日(9)登錄興櫃,掛牌首日一開盤就大漲至 84 元,收盤成交均價為新台幣 55.52 元,是認購價的 2.13 倍,超越聯電成為市場熱門話題,而力積在今(2020)年第三季全球晶圓代工的營收市場占比,以 2.89 億美元搶下市場約 1.4% 的比例,成為全球第八大晶圓代工廠,僅次台積聯電。 誰能想像,力積電母公司力晶科技,八年前才經歷 DRAM 價格崩盤的影響而下櫃,欠下了千億台幣,如今浴火重生的力積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地位? (責任編輯:郭俐伶) 作者:譚偉晟. 台積聯電兩大晶圓廠業績持續飆高,另一家台灣晶圓代工廠力積也將在 12 月登上興櫃。

  7. 2018年11月5日 · Culpan 認為,台灣在監管商業機密的部分有著非常大的漏洞,並提起聯電其實和中國方過從甚密,但台灣當局卻都從輕裁判,顯示台灣司法架構薄弱,存在問題。 例如 10 年前聯電違法投資中國蘇州和艦科技,只被罰了 15 萬美金(約台幣 450 萬),幾年後甚至改判無罪。 而台灣法律的薄弱處不只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兆豐金 2016 年因洗錢被美國當局判罰 1.8 億美金(約 54 億台幣),也讓監管系統形同虛設。 台灣和美國的信任是 40 年的努力而來,而這份信任正在衰退.

  1. 相關搜尋

    聯電法說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