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29日 · 若是屬於腫瘤可切除且癌症期別在一至三期的胰臟癌病友,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6年發表的研究已證實,與傳統針劑化療藥相比,新一代的口服S-1化療藥可將5年存活率從24.4%提升至44.1%,5年存活期從25.5個月延長到46.5個月,足足可多

  3. 2024年3月6日 · 楊士弘醫師強調,胰臟癌的治療分為:可開刀與無法開刀兩種,患者須經過詳細評估,如果能夠開刀直接切除腫瘤,術後也必須持續化療,或進行放射線治療,增加病患的存活率,減少復發機會。 但若腫瘤太大,就要先術前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開刀切除;至於非常晚期、癌細胞已轉移的胰臟癌就要以化療為主,來盡量延長患者生命。 但是傳統的針劑化療,仍有需每周回診不方便,以及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容易使患者治療意願大幅降低。 特別是,過去胰臟癌的治療以針劑化療 gemcitabine為主,需要每週施打一次,一次施打時間約一個小時。 但施打化療前患者需要提早到醫院抽血、等報告、等主治醫師看過報告確認各項指標都符合才能進行門診化療

  4. 2024年1月23日 · 內視鏡檢查與治療在胰臟癌的診斷及併發症的處置扮演了關鍵角色: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切片是準確度與安全性最高的獲取胰臟組織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對於胰臟癌阻塞膽管導致黃疸或阻塞腸胃道導致無法進食,也能以內視鏡置入支架緩解阻塞,與傳統的 ...

  5. 2024年4月8日 · 基本上,胰臟癌針劑化療需耗時1天,健保自6月起給付口服化療藥用於治療已轉移的晚期胰臟癌後,可簡化療程,並減少藥費支出。 醫師提醒,胰臟癌雖不易診斷,還是要定期接受超音波健檢才能及早發現,民眾若出現腹痛症狀逾2週,體重莫名減輕或突現糖尿病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且最好接受胃鏡檢查以釐清是消化道潰瘍或胰臟癌胰臟癌堪稱癌症中的「大內高手」,不僅死亡率高,且確診時多已屬晚期。

    • 「癌王」奪命!8成以上患者為晚期個案
    • 六旬婦人罹「癌王」,組合式化療提昇治療成效
    • 醫籲:切勿輕忽長期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
    • 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已連續兩年蟬連十大癌症死因第七位,每年奪走約2,500人性命。「胰臟癌每年新增個案數約為2,000人,雖人數不多,但85%以上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平均五年存活率僅有5%,因此胰臟癌又有『癌王」之稱。」林肇堂理事長沉痛的表示。此外,由於胰臟癌病程快速,若出現劇烈疼痛、黃疸等明顯症狀時,通常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部位,這時就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存活時間也大幅下降。 林欣辰醫師說明,若患者在早期、未發生遠端轉移前就已發現疾病,通常會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後續視患者狀況搭配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然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且發生遠端轉移,無法以手術方式將腫瘤切除乾淨,主要治療方式將以化療為主,其中組合式化療是晚期、轉移性患者重要的治療方式。

    六旬蔡女士家庭美滿,退休後本以為可以跟家人共享天倫、含飴弄孫,不料去年七月確診晚期胰臟癌,且轉移至肝臟。一開始家人擔心蔡女士的身心狀況,不願意透漏病情,蔡女士仍猜到自己的病情並不樂觀,深夜偷偷躲起來哭泣、查找相關資料並詢問醫師;蔡女士希望可以兼顧生活品質,與醫師及家人討論後,選擇能在門診就完成的組合式化療治療,治療後至今已逾一年,病情穩定,時常與家人一起去旅遊,珍惜得來不易的時光。 石宇軒醫師進一步說明,組合式化療意即多個化療藥組合而成,相較單一化療的方式,組合式化療已被證實可提昇胰臟癌的治療效果,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組合式化療為胰臟癌治療首選。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討論後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組合,儘量來控制疾病並兼顧生活品質。

    林肇堂理事長提醒,民眾若有家族史、胰臟發炎、糖尿病等,需要有高風險者之自覺;如出現長期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務必要立即就醫診斷,切勿延誤了治療時機。而若是晚期的患者,現在的化療方式多元,透過組合式的化療能延長總體生存期,且也有治療便利性佳的選擇,患者應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最適合用藥。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胰臟癌,臺中榮民總醫院於2月3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病友故事展,藉由胰臟癌症狀與風險因子等衛教知識,提升大眾對於疾病的瞭解;同時,展覽中包含胰臟癌治療流程,以及病友的治療經歷故事。期盼病友們能更加掌握現有治療選擇,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6. 5 天前 · 大致來說,約1/4胰臟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因化學藥物對腸道黏膜細胞造成損傷或刺激腸道蠕動過快,會出現輕度至中度的腹瀉副作用。 需注意的是,如果是化療所引起的腹瀉,每天排便次數比平常多出4至6次以上,建議盡快與主治醫師做討論;如果排便顏色偏黑,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警訊,也要趕快就醫。

  7. 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賴峻毅表示,癌症治療有幾項主要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治療,這兩項屬於局部性療法,當腫瘤是看得到、有一定範圍的,就會優先採取這兩種方式,有機會將腫瘤斬草除根。 但如果病情是比較嚴重、癌細胞擴散範圍比較大,甚至是全身性轉移,就會優先選擇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可讓全身癌細胞都接觸到化療藥物(大多是具有細胞毒殺能力的小分子藥物);或是執行局部性放療加入一部分化療,稱為「同步放化療」,可以加強效果。 此外,當患者預定要開刀,在開刀前先打一段時間的化療,使腫瘤縮得更小,可讓開刀更順利。

  1. 相關搜尋

    胰臟癌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