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7日 · 為繪製出一張全新精確至單個細胞的完整腦部地圖腦知識平台將由 AWS AI 和機器學習技術(ML)建立,啟動一項為期 5 年的計畫,創建全球最大的腦細胞開源數據庫,有助研究人員了解精神及神經疾病的起源,進而可協助診斷、治療阿茲海默症與柏金遜 ...

  2. 2024年2月21日 · 這項多維度分析也有助開發個人化治療方案令阿爾茲海默症診斷和管理能革新過來有關研究已刊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以及授權予科大初創公司 Cognitact Limited,以向市民提供相關血液檢測服務。

  3. 2018年12月5日 · 治療 腦癱黃金期 對於運動神經受損的腦癱症,3 至 6 歲是治療黃金期。自丁丁 3 歲起,大媽鄒翃燕就帶他到醫院做康復訓練,每兩天又騎單車帶兒子去按摩。後來大媽學會按摩,幫丁丁按摩手腳、繼續陪丁丁玩撕紙遊戲、又兼職做保險籌錢 ...

  4. 2021年7月7日 · 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個 AI 人工智能系統,用於預測人們的心理困擾,且不會受測試者的主觀情緒影響。 研究調查了 7251 名「打工仔」,先透過了解測試者的年齡、生活方式和睡眠質素、家庭社會經濟等狀況,再以 AI 系統中的「測量模式」,預測哪些測試者存有抑鬱傾向。 結果顯示,據 AI 系統得出的結果和精神科醫生團隊預測的結果幾乎相同。 此項研究現已刊登於醫學期刊《BMJ Open》。 負責是次研究的教授 Shotaro Doki 指,由測試結果證明,即使沒有測試者的情緒測量指數, AI 系統仍可快速準確地判斷出具有抑鬱傾向的測試者。 此外,團隊未來會繼續提升此 AI 偵測系統的準確度,望可將測試擴展於不同國家進行,以便日後將系統應用於醫學上。

  5. 2019年10月4日 · 美國大學開發手機 App 藉相片及早發現兒童眼疾. 人體脊柱受損後,大腦命令有可能無法傳達到肌肉,因此造成癱瘓。 Intel 日前宣布,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撥款支持為期兩年的「智能脊柱介面」計劃,開發人員將會記錄大腦往下傳遞到脊髓損傷部位的訊號,並訓練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學習刺激受傷後的部位,以及運動神經元的命令及溝通方式。 同時也記錄受傷脊髓往上的訊號。 布朗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 David Borton 表示,脊椎病變周圍的神經迴路,通常仍然活躍有作用,透過疏通雙向的神經訊號,可以對脊髓受傷後的治療,產生重大的影響。 「智能脊柱介面」可能有助於恢復癱瘓人士四肢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因脊髓受傷而失去的知覺力,Intel 的 AI 軟件 nGraph,可加速開發新療法。

  6. 2022年8月24日 · 美國波士頓大學 22 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對大腦進行非侵入性的溫和電流刺激,有助於改善記憶力。 研究針對 65 歲以上年長者進行實驗,發現經過 4 天療程,受試者的短期和稍微長期記憶力改善了約 50% 到 65%,而且效果維持了 1 個月。 研究報告已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 這項研究由波士頓大學神經科學家 Robert Reinhart 帶領,團隊對 150 名 65 歲到 88 歲的人進行實驗,其中一組人接受高頻 60 赫茲的 gamma 波刺激前額葉皮質,該區域與語言、高層次認知功能有關;第二組人接受低頻 4 赫茲的 theta 波刺激在學習、記憶功能扮演重要角色的頂葉皮層;第三組為對照組。

  7. 2018年6月5日 · 據英國醫學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刊登的報告指出,研究團隊利用了 10 萬張圖片訓練 AI「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系統,讓 AI 學懂如何分辨惡性以及良性的皮膚病變。 之後,就讓 AI 跟全球 17 個國家共 58 位皮膚科醫生進行圖片分辨比賽,當中有半數醫生資歷超過 5 年達「專家標準」。 結果發現,AI 判斷惡性黑色素瘤、良性痣照片的準確度達到 95%,而皮膚科醫生平均準確度只有 86.6%。 但研究亦補充,當皮膚科醫生得到更多資料時,其準確率亦得到顯著提升。 惡性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罕見的癌症,但致死率最高. 【熱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