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腦動脈瘤的盛行率為 1% - 5%也就是平均每 100 人當中,有1-5人會罹患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服用避孕藥、抽煙、喝酒、懷孕婦女、及有腦動脈瘤家族史者。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年齡高峰是55-60歲,但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在少數。 四、腦

  2. 雖然腦動脈瘤出血和發生率差別很大,但一旦動脈瘤產生出血其致死及致殘卻非常高,可以說幾乎是所有腦溢血疾病裡最嚴重的一種。

  3. 腦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手術方式會因動脈瘤本身型態位置及患者病況而有所不同,可分為線圈栓塞、支架或球囊輔助線圈栓塞、血流導向裝置(分流器)置放。. 使用線圈栓塞時,是藉由導管將白金線圈送入動脈瘤中將其填滿,數月後血管內膜增生會覆蓋動脈瘤開口,達成 ...

  4. 動脈瘤手術可分為兩種:開顱手術及 微創栓塞手術。 開顱手術歷史悠久,而微創栓塞手術則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出來的 新技術。 開顱手術的做法是在全身麻醉之下,將頭皮切開,頭骨鋸下來一塊。 頭 骨拿掉後,會看到腦膜,接下來將腦膜切開,醫師就會看到腦子的表面。 動脈瘤 通常位於腦子的深處,因此醫師接下來必須將腦子剖開,從腦的表面一直進入到 腦的深處,找到動脈瘤後,用一個或多個特殊的夾子,將動脈瘤開口處夾住,以 阻絕血液進入動脈瘤內部(圖三)。 微創栓塞手術的做法與傳統開顱手術完全不同。 傳統開顱手術是從動脈瘤外面來 處理動脈瘤,而微創栓塞手術是從動脈瘤內部來處理動脈瘤。 其做法是從腹股溝 鼠蹊部打一支針進入股動脈血管,由此處伸入導管,導管走在血管內,一路前進 到達動脈瘤內部。

  5. 目前,腦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手術。 前者是透過開顱在自然間隙分離組織,使用金屬夾子夾閉動脈瘤瘤頸,這樣血管中的血流就不會再進入動脈瘤,但開顱手術的恢復期稍長。

  6. 腦動脈瘤栓塞術是利用血管攝影微創腦血管內治療技術,防止動脈瘤(再)破裂。 手術風險: (一)戳刺血管可能產生局部血腫、血管損傷、末端壞死等。 (二)此種手術在技術上仍有下列各項無法預防之可能因素導致病情惡化: 1. 疾病本身自然病程之惡化,例如動脈瘤突然破裂再出血。 2. 在送入導管時,腦血管有可能破裂,嚴重時甚至死亡。 3. 植入物白金線圈栓塞時或栓塞後可能會使附近正常血管阻塞,或因線圈移位,造成腦中風。 4. 腦血管收縮造成缺血性腦中風。 (三)神經性併發症:永久性或暫時性神經的缺失、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中風。 (四)顱內血管分割性裂傷、血管栓塞。 (五)注射含碘顯影劑後不良反應及其他藥物過敏。 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不手術. 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外科腦動脈瘤夾除手術. 優點.

  7. 隨著手術技巧的進步與治療觀念的推廣,新世代的神經外科醫師多能進行這樣的手術,使得手術成功率逐年提高。 腦動脈瘤 栓塞手術 的發展起於90年代初期,利用導管將線圈填塞於動脈瘤內,達到閉塞動脈瘤的效果。

  8. 2024年1月18日 · 腦動脈瘤尚未破裂前,手術成功率可達9293%,意味著約78患者可能在手術或導管介入治療時腦動脈瘤破裂,造成合併症。 因此未破裂的腦動脈瘤是否要接受治療,會根據動脈瘤大小、形狀、數量、患者年紀等因素來評估。

  9. 2024年1月4日 · 雖然腦動脈瘤被形容成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腦動脈瘤都要趕快開刀治療,主要是看動脈瘤的大小、形狀及位置。 腦動脈瘤小於0.5公分建議觀察

  10. 2016年12月12日 · 最困難的開腦手術,他卻做到存活率100%! 第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告白:「冷血」是為救更多人命 - 陳稚華 - 良醫健康網 - 商業周刊(百大良醫) 最困難的開腦手術,他卻做到存活率100%! 第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告白:「冷血」是為救更多人命.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 2016-12-12. 攝影:張家毓. 「妹妹5月給許醫生開腦膜瘤,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手術,因她的腦膜瘤包住頸動脈,原以為術後要在醫院住上2~3星期,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就出院! 感激許醫師...」網友李明芳感謝地留言。 「許醫師開刀技術極佳且視病患為至親,不分平假日早晚探視病人,是位醫術高明及深具醫德的好醫師! 」一名台北榮總神經外科的護士給了這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