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6月29日 · 臺南市 ,通稱 臺南 ( 俗字 寫作 台南 ; 排灣語 : Tailam ; 臺灣話 : Tâi-lâm ; 客家話 : Thòi-nàm ),簡稱「 南 」,為 中華民國 直轄市 , 臺灣 六都 之一,位於臺灣 西南部 ,其西面臨 臺灣海峽 、東面臨 阿里山山脈 、北面與 嘉義縣 鄰接 、南面與 ...

  2. 臺南市 ,通稱 臺南 ( 臺灣話 : Tâi-lâm ; 客家话 : Thòi-nàm ),簡稱「 南 」,為 中華民國 直轄市 , 臺灣 六都 之一,位於臺灣 西南部 ,其西面臨 臺灣海峽 、東面臨 阿里山山脈 、北面與 嘉義縣 鄰接 、南面與 高雄市 鄰接。. 面積2,191.65平方公里,為 ...

    • 市徽
    • 歷史
    • 地理
    • 行政區劃
    • 人口
    • 產業經濟
    • 教育
    • 都市結構
    • 交通
    • 文化
    • 政治情勢

    臺南市在17世紀以前,是臺灣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生活領域,所謂的「西拉雅四大社」皆位於此。自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大員為其國際貿易據點、赤崁為行政中心以來,歷經荷蘭統治、明鄭時期、清治時期,臺南市成為島內首府達200餘年。 清治末期至日治中期,臺南與臺北發展為臺灣南北兩大都市,然日治時期以後,由於安平港因淤塞致其航運功能不再,都市發展受到影響,故在1940年代,臺南身為臺灣最大都市的地位正式被臺北取代。至1970年代中期時,臺南市區人口正式被臺中市區超越,已居臺北、高雄、臺中之後成為臺灣第四大城市,此規模並維持至2010年底縣市合併前。2010年原省轄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現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

    地貌

    臺南市位於嘉南平原,地勢低且平緩。與鄰近臺南縣也沒有明顯分界,市區也擴張至市境以外,組成百萬人口都會區。全境海拔10~30公尺間,最高點海拔不超過40米。 臺南臺地位於市區東部,為一孤立橢圓形切割臺地,北界有曾文溪、南端有三爺宮溪,於臺南縣永康市六合裡附近之台地稱橄欖山,東側以明顯的臺地崖與大灣低地相接,西方則逐漸降低,而移化為安平平原。地長軸約12公里,東西寬4公里餘,臺地本稜線均維持在海拔25~30公尺的高度,最高點在臺南縣永康市網寮、第一公墓一帶,海拔達40公尺;因臺南臺地目前已開發,人類建築對地形破壞極大。相較之下,天然河川的切割度甚小,流量也不豐,多已成為道路下的排水道。 大灣低地位於臺南臺地東邊,大部分屬臺南縣永康市境,西緣以明顯的南北向臺地崖與臺南臺地相接,其長度約12公里半,寬約3公里,標高大部分在10公尺以下。由於聚落的開發大灣低地與臺南臺地的分界處已漸模糊。 安平平原位於臺南市西部濱海處,為新近隆起的海岸平原,平原高度均維持在海拔2~3公尺左右,並成為曾文溪三角洲一部分。此區在荷治時期仍為臺江內海潟湖,外緣有細長的鯤鯓形砂嘴。之後潟湖逐漸成為海埔新生地,今已為...

    水文

    臺南市重要河川有曾文溪、二仁溪、鹽水溪和普通河川鹿耳門溪、日新溪,還有德慶溪、福安坑溪、竹溪、柴頭港溪等天然排水幹線。其中曾文溪、二仁溪各為臺南市北、南天然市界。由於地勢東高西低,河川均自東向西流入臺灣海峽。另外,南臺灣夏雨集中,河川水量隨季節差別極大。冬日常見巨石礫礫,夏日則黃水滾滾。臺南市大型湖泊不多,較著名的為臺南公園內的燕潭,和巴克禮紀念公園內的夢湖。赤崁樓以西為昔時臺江內海所在,今因泥沙淤積而成小湖泊或濕地,如四草湖、鯤鯓湖等,及安南區、安平區、南區內的許多魚塭。是其他省轄市所難見到的景觀。臺南運河位於臺南市五期重劃區,初期航行尚稱便利,惜當時規劃不週,安平港出口泥沙日漸淤塞,航運功能漸失,戰後運河盡納家庭及工業廢水,一度造成嚴重污臭。經過多年整治,今日安平已不再有廢水入河,並隨著安平舊港重新打通,水質已改善許多。

    氣候

    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臺南市地處北回歸線之南,屬副熱帶氣候與熱帶氣候的過渡帶,亦受季風影響。全年平均氣溫23.8℃,最冷月(1月)及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為17.1℃及29.0℃。大陸冷氣團南下侵臺時,降至10℃以下亦不罕見。受季風及地形影響,降雨乾濕季分明,雨量多集中於夏季,主要因鋒面及季風影響,佔全年降雨量80%以上,且西南季風盛行,及對流作用,午後易生局部性對流雨。夏季為颱風易發生時期。冬季水汽不足南部則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約1570公厘。降雨日數平均全年約有94日,8月即佔約16.2日。 臺南市是臺灣極早建立氣候觀測的地區。16世紀荷治時期《熱蘭遮城日誌》中即有簡單紀錄氣候及地震,近代測候則以1897年臺南測候所的成立為濫觴。近代觀測亦可知臺南市不曾出現零下氣溫:已知最低溫出現於1918年1月8日,氣溫2.6℃。

    以歷史而言,臺灣府設於1684年,府治即設於今臺南市。1887年,臺灣府改稱臺南府,遂得臺南之名。 中華民國於1945年接收臺灣,臺南市改為省轄市,隸屬臺灣省。戰後初期沿襲日治末期之行政區,原轄東、南、西、北、中、安平、青濱與真濱等八區,1946年劃臺南縣新豐區安順鄉入本市並改為安南區,同年青濱區與真濱區併為南區之一部分,是為七區。1982年4月,北區、西區、中區、南區、東區之行政區界調整,部分村里變更所屬市轄區,為大規模調整區界距今最近的一次;此後直到2004年,中區及西區合併為中西區。至2010年臺南縣市合併前,臺南市設有六區。

    臺南市在1947年的人口為161,624人,到了1949年突破20萬人之大關。在人口逐年遞增下,1982年臺南市人口已超過60萬人。由1949年至1982年的33年間,人口成長將近三倍;至1990年,臺南市人口增為683,251人。臺南市的人口成長呈逐年遞增之趨勢。不過臺南市的年平均人口成長率反而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從1946年到1986年期間,臺南市大約以每5年增加5至6萬人的持續成長,在這段期間,年平均成長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臺南市的幼少年人口數在1984年以前逐年增加。1985年以後,其人口數變化沒有固定趨勢,但是其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幼少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28.00%。青壯年人口數有一值都是逐年增加,但其佔總人口數之比例從1984年後也是逐年遞減。到19...

    漁業:臺南市郊區的土壤多屬鹹性沖積土,主要分佈在安南區與南區,由於土壤鹽份含量甚高,不適農作,遂墾拓魚塭從事養殖業。其中虱目魚最為有名,為全島主要產地。亦出現大量以虱目為食材的小吃,成為重要觀光資源。另外近海牡蠣(俗稱蚵仔)養殖盛行,也是臺南小吃的重要材料。

    臺南市為臺灣南部教育之中心,位於市中心的國立成功大學為臺灣重點大學之一,另尚有大專院校5所;高級中學及職業學校21所,國民中學27所(含7所高中附設之國中部)、小學49所。其中公立高中如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往往吸引鄰近臺南以外縣市學生跨區報考,早期甚至出現外縣市學生多於本地生的現象。唯近年各地普設高中後,已降至5%。 臺南市亦為臺灣教育的發源地。荷治時期1636年起,傳教士即建立學校、教導原住民教讀與寫新港語,後期亦引入荷語教育。臺灣首座孔廟、首所中學及首座幼稚園皆設於臺南。前者為陳永華於1665年(明鄭時期)興建,有全臺首學之譽。後者為設於1885年(清領時期)的長榮中學及1897年(日治時期)關帝廟幼稚園。

    臺南市的發展在清代前多半集中在中區、西區,以及安平等地,其他地方多仍是良田畝畝的農業社會,城內雖繁榮但衛生條件極差。且臺南城與安平中間尚隔有海濱,市區並不互連,彼此亦為貿易競爭對手之關係。 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設立所謂「十字街」(今民權路、忠義路),以十字街所發展四坊已成形,分別為東安、西定、鎮北及寧南四坊。城內重要建築之佈置仍是以四坊為基礎,東安坊有社稷壇、縣儒學、崇文書院、府城隍及臺灣府署;寧南坊有府儒學、東海書院;鎮北坊有縣城隍、臺灣縣署、總鎮衙及城守營等軍事機關;西定坊較繁華,有不少民間的廟宇及商業街。 日治時期後,多次進行「市區改正」,建設下水道及開闢新道路。並由於車站設於東方,都市因而東區發展,逐漸擴大原有市區範圍。隨著近海陸化作用,臺南...

    公路

    1. 市區道路 近代臺南市道路於日治時期規畫。1911年公佈的「臺南市區都市改正計畫」之中,導入歐美之幾何型「街廓」概念,並拆除城壁闢建幹線道路、設圓環7處等。雖然都市改正試圖與清領時期之既成路網相壘,唯仍拆建許多既有房舍,全城的道路網出現大幅變動。另外由於清代原有道路仍存於街區之中,使得市區內小巷格外發達,並形成獨特的小巷文化。

    聯外道路

    1. 高速公路 1.1. 國道八號(0台南端) 1.2. 國道一號(319永康) 1.3. 國道一號(327台南) 2. 快速道路 2.1. 台86線(0台南端) 2.2. 台86線(2灣裡) 2.3. 台86線(5台南) 2.4. 台61線 1. 省道 1.1. 台1線 1.2. 台17線 1.2.1. 台17甲線 1.2.2. 台17乙線 1.3. 台19線 1.4. 台20線:新化 2. 縣道 2.1. 縣道178號:安定、山上 2.2. 縣道180號:新化 2.3. 縣道182號:關廟、歸仁

    公車

    主要可分為三類:大台南公車、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 1. 市公車:由高雄客運代為經營大台南公車,目前計13線 2. 公路客運:由興南客運及高雄客運經營,行駛平面道路往來鄰近縣市(臺南縣及高雄縣為主)各鄉鎮 3. 國道客運:計有國光客運、和欣客運、統聯客運、興南客運、濱海客運、中南客運、全航客運,行駛高速公路往來臺灣其他縣市

    具地方特性的民俗文化本身即反映著一個地域的歷史淵源與時代精神,居民久遠生活特質的演變以及人類進化的歷程。臺南市夙有文化古都之稱,擁有多項地方特有的民俗傳統技藝及文化活動,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型態的變遷加上市府未能積極參與或輔導,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漸沒落及消失的趨勢。而臺南市廟宇慶典活動舉辦的季節多集中於春、秋兩季。但分析目前臺南市的觀光發展型態,觀光與民俗及廟宇活動未能有效結合。

    臺南市政治情勢為泛綠、泛藍勢均力敵,六席立法委員往例藍綠各半。實施地方自治後,前12屆臺南市市長悉為中國國民黨籍(部份無黨籍者稍後亦加入國民黨),但自張燦鍙後,綠方較受市民青睞,共三屆(13~15,因改制為直轄市,故第15屆為末任)市長為民主進步黨籍。 1. 2001年臺南市長選舉得票率: 1.1. 許添財 43.23% 37.40% 陳榮盛 1. (紅色部分:林易煌=1.86%、張燦鍙=2.9%、蘇南成=14.36%、陳源奇=0.25%) 1. 2004年總統大選得票率: 1.1. 陳 呂 57.77% 42.23% 連 宋 2. 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 2.1. 應選6席,泛藍與泛綠各半 1. 2005年台南市長選舉得票率: 1.1. 許添財 45.65% 41.40% 陳榮盛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臺南市歷史 是關於台南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 大約3000年前在台南出現了擁有稻作技術的 左鎮人 文化,其後兩千多年來,一直為 西拉雅族 的世居地。. 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台南開始出現小型 漢人 聚落,亦有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賊出沒。. 17世紀初 ...

  5. 原臺南市是臺灣五個省轄市之一舊稱「府城」位於 臺灣西南 部濱臨 臺灣海峽 ,地處 嘉南平原 ;升格為直轄市前,以人口而言是臺灣第四大城市,計約78萬人,亦為百萬人口的 臺南都會區 之中心都市,又稱為 台南市區 。 歷史. 臺南市在17世紀以前,是 臺灣平地原住民 西拉雅族 的生活領域,所謂的「 西拉雅四大社 」皆位於此。 自17世紀 荷兰东印度公司 以 大員 為其 国际贸易 據點、赤崁為 行政中心 以來,歷經 荷蘭統治 、 明鄭時期 、 清治時期 ,臺南市成為島內首府達200餘年。 清治末期至 日治中期 ,臺南與 臺北 發展為臺灣南北兩大都市,然日治時期以後,由於安平港因淤塞致其航運功能不再,都市發展受到影響,故在1940年代,臺南身為臺灣最大都市的地位正式被臺北取代。

    • 继承
    • 臺南市
  6. 臺南市行政區劃 係描述與今 中華民國 臺南市 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臺南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臺南市劃分為37 區 ,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 南化區 和 中西區 ,兩區面積分別為171.5198平方公里和6.2600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 永康區 和 龍崎區 ,2023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234,953人和3,476人;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 東區 和南化區,2023年底兩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3,569人和每平方公里47人。 臺南市之名的由來與指稱範圍 [ 編輯] 臺南市擴張示意圖. 1920年實施市制. 1936年下鯤鯓併入. 1940年虎尾寮等併入. 1946年安順鄉併入.

  7. 臺南市政府 (簡稱: 南市府 ) 中華民國 臺南市 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 行政院 。 現今的臺南市政府為 直轄市 之行政機關,於2010年12月25日由 臺南縣 與 臺南市 兩個縣市合併改制而來。 辦公廳舍分設 安平區 (永華市政中心) 與 新營區 (民治市政中心) 兩地,採雙市政中心模式。 廳舍歷史 [ 編輯] 1945年,因 臺南縣 內臺南市改制為省轄市,將縣政府從臺南市遷至 新營鎮 ,並興建臺南縣政府新辦公大樓(今民治市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