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黄麴毒素aflatoxin),也称作黄麴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 化合物 ,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 谷物 中产生,如大米、 豆 类、 花生等,是最强的 致癌物质 。. 黄麴毒素加热至280 ℃ 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 黄麴 ...

    • 概览
    • 病害学史
    • 病原特征
    • 为害症状
    • 分布范围
    • 侵染循环
    • 流行规律
    • 防治方法

    植物病害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花生上的病害。花生各个生育期均可受白绢病菌侵染,主要为害植株茎部、果柄、荚果及根部。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在美国和印度等主要花生生产国家发生普遍。白绢病在中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来由于耕作制度改变、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发展为花生上重要病害之一,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可以从选种整地、合理轮作、测土配方、合理施肥、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开展综合防治策略。

    在中国,杨家珍报道,1957-1959年花生白绢病在安徽省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三年发病面积均达到70%以上,但随后未见有花生白绢病大面积发生报道。花生白绢病发生为害加重、分布区域逐年扩大,在山东、辽宁、河南、广东、江西等省部分产区大面积流行。

    花生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在美国,1988-1994年白绢病造成花生产量年均损失7-10%,南方重病地损失达80%,仅佐治亚州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680多万美元。东南亚国家由白绢病造成花生产量损失10-25%,重病地可达80%以上。阿根廷不同年份花生白绢病发病率14-34%,每公顷产量损失150-570千克。日本Ikuko等报道筑波(Tsukuba)郊区花生白绢病发病率10-40%。中国山东、辽宁、河南、广东、江西花生白绢病发生地区,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重病地发病率30%以上,花生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形态特征

    自然条件下该菌很少产生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主要靠无性世代产生的营养菌丝和菌核。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初期为白色,后变成黄褐色;菌丝呈辐射状生长,后期菌丝紧密聚集形成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小球体,后期菌核增大变成黄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或茶褐色。菌核坚硬、表面光滑、圆球形,直径0.4-1.7毫米。

    生理特性

    Punja1985年对花生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结构组成,以及萌发受到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性)、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综述。傅俊范等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0,菌核最适产生温度为25℃。该菌在PDA培养基生长最好,全黑暗条件下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菌核产生有抑制作用。病菌在多种营养物上都能进行营养生长,但只能在半乳糖或蔗糖作为唯一碳源和尿素或赖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产生菌核。 在麦芽培养基上低浓度铬离子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高浓度铬离子抑制菌丝生长。随着培养基中铬离子浓度提高(0.01-0.1毫克/毫升),菌丝和菌核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菌丝中总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含量增加。 该病菌具有广泛寄主范围,能侵染5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小麦、大豆、花生、芝麻、番茄、向日葵等一些重要农作物。

    花生白绢病发病时,茎基部、果柄、果荚及根部受危害会比较严重,在被害部位形成白色绢丝状菌丝。在气候比较潮湿、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在茎基部、地面和周围的杂草上会出现大量的菌丝,呈蛛网状,在临近的地面也会出现,进而传染到植株上。苗期发病时,白色菌丝通常是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和附近的土壤表面形成,病部呈现的症状为暗褐色而有光泽。幼株茎基部被病斑包围直到萎黄枯死。成株期发病时,接近地面的茎部先变为褐色,被害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形成菌核。菌核最先为白色,慢慢变为黄褐色。被害植株的叶片发生黄化,逐渐变为褐色,并变软腐,表皮脱落,呈现出纤维状叶片,最终叶片凋萎,植株因萎蔫而死亡。

    花生白绢病在世界主要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中国、印度、美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南非等国家均有花生白绢病发生的报道。

    花生白绢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2厘米表土层中。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成为初侵染源,通过土壤、流水、昆虫及带菌种子传播。菌核或菌丝萌发芽管从花生根茎基部表皮或伤口侵入、分泌毒汁使病部组织腐烂形成初侵染,发病植株产生的菌丝向周围扩展侵染邻近花生植株。发病后期菌丝体形成菌核,形成的次生菌核或菌丝落在土壤中或在花生病残叶片、枝条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至几年。

    花生白绢病的危害较大,一旦入侵,就会不断积累,防治、根除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自然气候的差异和田间管理方式的不同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会有影响,年度间差异明显。气温高、湿度大、土壤粘重、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封行、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时发病较为严重,特别是每年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造成花生白绢病暴发流行成灾。

    选种整地

    在种植前要选择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比如:丰花1号、花育16、花育17等,同时还要保证种子无病,需要认真筛选、晒种、剔除发霉和秕种,并且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采用菌核净、多菌灵、灭菌唑、禾佑完成拌种,需要注意的是100克药剂搅拌20-25千克的花生种,从源头上抑制病菌生成。同时还要在地表撒施杀菌剂以达到消灭菌核的目的,杀菌剂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配比使用,分别为甲基硫菌灵、甲基立枯磷、菌核净、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化学药剂,搅拌均匀后施加在土表面,可以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在完成花生收获后,还要及时的深翻土地冻垡,并利用70%甲基硫菌2千克/亩,加细土搅拌均匀后撒于土中,可以消灭残留病菌,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合理轮作

    轮作是一种生物学措施,既能够让土地得到利用,同时也可以让土地得到养护,需要注意的是,和花生一起轮作的植物要慎重选择,尽可能的避免重茬,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培养原则。轮作可以让土壤养分更加均衡,同时防止病虫害发展,让土壤性状得到改善,尽可能的保持、提高、恢复土壤肥力。比如:在发病率达到10%时,就要及时实行轮作,轮作时间控制在2-3年,如果土壤发病较为严重,要和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且轮作时间要控制在3年以上,从而有效减少菌源积累,降低发病概率,为后期花生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测土配方

    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种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以及作物需肥规律,协调好土壤、肥料、作物3者之间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花生均衡吸收各种营养,同时还可以实现用地、养地,最终达到少肥、环保、高产、优质的目的。

  2. 花生冠腐病又叫花生黑霉病、曲霉病、黑曲霉病等,是由 黑曲霉菌 引起的、发生在 花生 的一种病害。 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也可为害种仁和子叶。 [1] 花生冠腐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中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也较为普遍。 花生从播种、出土到成熟都可感染发病,多在花生出苗至团棵期发生,成株期较少。 病害引起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坐,一般发病地块缺苗在10%以下,严重地块可达30%以上。 [1] 花生冠腐病的防治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播种前种子处理是防治花生冠腐病的有效措施,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 [2] 中文名. 花生冠腐病. 外文名. Peanut crown rot. 别 名. 花生黑霉病、曲霉病、黑曲霉病. 病 原. 黑曲霉菌. 为害植物. 花生.

  3. 花生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发生在 花生 的一种病害。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 该病主要为害花生根部。 [1] 花生青枯病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20多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尤以南方各省(区)发病严重。 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 花生感病后常全株死亡,造成损失严重。 随着耕作制的变动,复种指数增加,旱地轮作年限缩短,花生青枯病有发展的趋势。 [1-2]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应采用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的农业防治措施;并适时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1-2] 中文名. 花生青枯病. 外文名. Peanut Bacterial Wilt.

  4. 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 花生粕 有关。 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 寄生曲霉 的代谢产物 ...

  5. 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等,属真菌门、 半知菌亚门 、丛梗孢科、曲霉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常见腐生 霉菌 ,其中有30%-60%的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而大多数非致病性的菌种,常作为曲种应用于发酵工业,主要是一些有机酸的发酵生产,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H-98可用于 L-苹果酸 的发酵生产 [1]。 黄曲霉毒素 是由黄曲霉和 寄生曲霉 产生的 杂环化合物 ,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 中文名. 黄曲霉菌. 拉丁学名. Aspergillus flavus. 别 名. 黄曲菌、黄曲霉. 界. 真菌界. 门. 真菌门. 亚 门. 半知菌亚门. 科. 丛梗孢科. 属.

  6. 花生黑腐病能为害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 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茎部。. 潮湿环境下,病部长出许多霉状物覆盖茎基部,茎叶失水萎蔫死亡。. 花生黑腐病菌在25℃时生长变慢,超过35℃则停止生长。. 中文学名. 花生黑腐病. 拉丁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