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 新唐書. 自六經焚於秦而復出於漢,其師傳之道中絕,而簡編脫亂訛缺,學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諸儒章句之學興焉。 其後傳注、箋解、義疏之流,轉相講述,而聖道粗明,然其為說固已不勝其繁矣。 至於上古三皇五帝以來世次,國家興滅終始,僭竊偽亂,史官備矣。 而傳記、小說,外暨方言、地理、職官、氏族,皆出於史官之流也。 自孔子在時,方脩明聖經以絀繆異,而老子著書論道德。 接乎周衰,戰國遊談放蕩之士,田駢、慎到、列、莊之徒,各極其辯;而孟軻、荀卿始專脩孔氏,以折異端。 然諸子之論,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絕也。 夫王迹熄而詩亡,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興。 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 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 自漢以來,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略;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

  2. 文學改良芻議. 作者: 胡適. 1917年1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 新青年/卷2 》. 姊妹計劃: 百科 · 數據項. 今之談文學改良者眾矣,記者末學不文,何足以言此。. 然年來頗於此事再四研思,輔以友朋辯論,其結果所得,頗不無討論之價值。. 因綜括所懷見解,列為八事 ...

  3. 新增連結.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作者: 梁啟超 1915年8月31日.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百科 · 數據項.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秋霖腹疾,一臥兼旬,感事懷人,百念灰盡,而戶以外甚囂塵上,喧然以國體問題聞。 以厭作政譚如鄙人者,豈必更有所論列? 雖然,獨於茲事有所不容已於言也,乃作斯篇。 吾當下筆之先,有二義當為讀者告:其一當知鄙人原非如新進耳食家之心醉共和,故於共和國體非有所偏愛,而於其他國體非有所偏惡。 鄙人十年來夙所持論,可取之以與今日所論相對勘也。 其二當知鄙人又非如老輩墨守家之斷斷爭朝代,首陽蕨薇,魯連東海,此個人各因其地位而謀所以自處之道則有然,若放眼以觀國家尊榮危亡之所由,則一姓之興替,豈有所擇? 先辨此二義,以讀吾文,庶可以無蔽而適於正鵠也。

  4. 嶺、嶠微草,淩冬不雕,並、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 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後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本草註》:「橘皮味苦,柚皮味甘」。. 此誤也。. 柚皮極 ...

  5. 天下之不助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者也。助之長者,揠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

  6. 附錄:大學第四十二 (證釋本) .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數據項. 此本來自1926年 (民國15年)「救世新教」所刊行之鸞書 --「大學證釋」. 一、綱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二、述明明德.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

  7. 揚主之明。奏事即譴,湯摧謝,鄉上意所便,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 ,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此。」罪常釋。間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監、掾、史某所為。」其欲薦吏,揚人之善、解人之過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