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莊喬汝認為: 「突然被偷摸,有辦法立刻反應過來,大叫制止嗎⋯⋯多數是來不及反應的。 發生性騷擾後,旁人常問當事人:「你有沒有拒絕? 他知道你不喜歡嗎? 」莊喬汝強調,這些問題都是在責難當事人,許多人因此懷疑是自己拒絕得不夠明確,而受到二度傷害。 她說, 真正該做的是詢問行為人/加害者,「對方有同意讓你碰觸嗎? 台灣#MeToo運動爆發後,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團體聯合聲明:「性騷擾帶來的創傷不亞於性侵害。 」在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羅燦煐的研究中,她也發現, 不論性騷擾或性侵害,都擁有不被受害者接受、違反受害者意志的特質,同屬為性暴力(Sexual Violence),兩者間還具有連續性。 Q2:性騷擾者常營造的兩大情境?

  2. 25歲的劉冠頡35歲的莊哲維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因為畫馬路的狂熱而認識。 劉冠頡是 Facebook粉絲專頁「標線改造台灣路」 創始人,他在粉專分享國外的道路設計,也常分析台灣道路的設計盲點。 不只提出問題,他也試圖提出可能解答,在粉專上貼出他改造設計的台灣道路圖,比較前後差異如何解決交通安全的疑慮。 3年來,粉絲頁成長至近2萬人,莊哲維就是當初追蹤的粉絲之一。 Ⅰ.劉冠頡:自學畫路改造師. 高雄市楠梓區德祥路兩側有了標線型人行道後,顧客逛街或等餐終於不用站在車道夾縫中。 這也是劉冠頡設計的道路中第一條完工的人行道。 (攝影/陳曉威) 高雄市楠梓區的德祥路跟瑞隆路一樣,屬於商業活動頻繁的市區道路,每到中午或傍晚用餐時段,路上一樣擠滿車流跟人潮。

    • 舞台樣貌轉變,出現「國家養」與「商業化」的矛盾
    • 功成名就後,痛苦/美好還能單純選擇?
    • 既享權利必然得承擔責任
    • 「不ok是ok」口號,開啟運動由群體性轉向個體性的里程

    運動與背後意識型態的轉型,就是構建舞台樣貌的轉變。原本堅持業餘主義底線的國際奧委會,秉持著運動應該以自身「更高、更快、更強」為終極目的,但是經歷了1970、1980年代的慘澹經營之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全面開放職業運動員的參賽資格,至此,國族成了商業內涵的華麗包裝,運動員的本質以及階級流動的可能,也從原本僅屬於國家的代理戰士,成為了商業為基底的明星。 羅馬尼亞運動與體育學者魯蘇(Oana Rusu)以羅馬尼亞在1989年西奧塞古(Nicolae Ceaușescu)共產政權垮台後的政治轉型前後為分水嶺,說明羅馬尼亞運動員的角色與社會位階的轉變:之前共產體制之下,運動員以國際賽會成績作為絕對的流動手段;但資本主義下,必須面臨市場機制下各項運動受歡迎程度的變數。 台灣儘管政治解嚴、職業運動運...

    無人能否認要成為菁英運動員背後所必須付出的努力,但在當今運動繁複體系下,運動員一旦踏上功成名就之路,所面對的許多處境,就不再只是單純的運動而已,光環盡享下,難再以「運動是他們自己的權利(right)」作為說詞;其實整個運動明星體系所給予的是眾多資源打造出來的舞台,菁英運動員這個身分背後所享有的,其實更接近特權(privilege)而非權利了。 對於有些運動員來說,也許只要運用自身天賦或是苦練的成果,盡情沉浸於其中,享受過程也好、自我超越很棒、世界第一更不得了,痛苦、美好,只要單純就好。但,抱歉,當今運動世界卻並非如此運作,既然台灣的大家搶破頭要讓運動要成為「產業」,當然會有伴隨而來的諸多場外課題。 首先就是身體之外的心理問題,當曾經最愛的運動已經不再帶給你快樂,你是否還能堅持著?堅持又為了什...

    再者,明星的產製系統中,媒體是必然的存在,對於一些內向的人來說,面對媒體可能是令人厭煩的差事,但媒體卻也是成就當代運動英雌與英雄們的必要紅毯。經過百年的演變與共生,運動和媒體早已是密不可分的複合體,媒介化的形式,也成了我們理解運動的方式。所以當樂天洋投霸林爵在9月底因個人因素婉拒單場MVP訪問之後,顯然踩了紅線。不管是個人迷信、不善言辭還是不想要與啦啦隊共舞的尷尬,在此生態下,這都是難以過關的託辭,因為媒體公關已是當前職棒球員的工作內容的一部分。 儘管新媒體、社群媒體的出現,讓運動訊息傳播以新的形式挑戰傳統的直線傳播,記者、大眾媒體只是一個選項、而非必要。但不可否認,儘管在式微之中,但當今大眾媒體依舊有其影響力,尤其在台灣,運動員與運動媒體由於兩者長期都處於相對邊緣的位置,彼此存在著相濡以沫...

    運動員心理狀態成為公眾矚目焦點之後,其實,也正是他們在東京奧運後的影響力依舊,因此在生理之外、看不見的心理狀態成為需要大家關注的面向,這是運動場域獨尊陽剛而強硬(tough)的重要轉向,一方面「不OK是OK的(It's OK not to be OK!)」,另一方面,這也是運動從群體性,轉向個體性內思的重要里程。然而,當一場千年大疫出現,甚至連有了疫苗卻都如此令人茫然之時,運動員在個體與社會群體性之間的平衡,出現了新的課題。 自NBA開季年的訓練營開始,布魯克林籃網隊 (Brooklyn Nets)球星爾文(Kyrie Irving)未接種疫苗的狀況就備受檢視,甚至引發球隊老闆蔡崇信直接下令,禁止他參與球隊活動,自此仍未在NBA賽季中登場。就當球迷們開始淡忘爾文之後,NFL綠灣包裝工(Gre...

  3. 2024年3月7日 · 除了女籃在美國的成長,女子足球全球性的總體發展尤其令人驚豔。 剛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23年紐澳女子世界盃足球賽成為賽史上首度損益打平的一屆,並為澳洲帶來13.2億澳幣(約新台幣270億元)的經濟效益;女子英超 2月17日兵工廠對曼聯的比賽,在阿聯酋球場(Emirates Stadium)吸引滿場的60,160名球迷進場,打破女子英超的觀眾紀錄。 在進場觀眾數迎來一波又一波紀錄之下,女足轉播也不斷迎來好消息。

  4. 2022年11月11日 · 陳子軒/房子不等於家──台灣職業運動與城市的距離. 職棒發展33年,如今六隊除了味全龍隊之外都有鮮明的主場旗幟,但從球團的行銷策略觀察,職業運動的屬地主義仍未見穩固。. 圖為球迷於味全龍隊天母主場開賽前在場外留影。. (攝影/黃品維). 場景1 ...

  5. 2022年1月14日 ·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 ...

  6. 2023年12月1日 · 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超越勝負的感動?. 還是勝負已不再重要?. ──從籃球假球案社群反應談起. 2023年5月21日,第20屆SBL超級籃球聯賽總冠軍賽最終戰在板橋體育館進行,終場由裕隆納智捷隊擊敗台灣銀行隊成功封王。. 然而11月17日,士林地檢署擴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