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1日 · 體育. 心理. 奧運. 2020東京奧運,台灣奪下 2金4銀6銅 ,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奪牌選手回台後受到熱烈歡迎,代言、媒體邀約不斷,9月1日總統蔡英文首度舉辦「Our Heroes! 台灣英雄凱旋派對」,邀請參賽的國手和後勤團隊入總統府開派對。 但更多是無緣獎牌、也無法享受歡樂派對的失意英雄,他們在漫長備戰過程中,無時無刻和自己天人交戰,歷經受傷、失眠、焦慮,成績不如預期還要忍受酸民訕笑、自我懷疑。 當 美國「體操女王」拜爾斯(Simone Biles) 、 日本網球天后大坂直美(Naomi Osaka) 在重大賽事中以「心理健康」因素退賽,仍獲得支持與關注;面對心理壓力,台灣運動員卻默默承受、或發出求援訊息仍被忽略。

  2. 2021年10月11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獎牌下的陰影──誰做選手的心靈隊友? 2021.10.11 最後更新. 2金、4銀、6銅,總排名34,這幾個數字將永遠銘記在台灣奧運史上 ── 2020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創下的 歷史最佳紀錄 。 然而,數字背後看不見的是,運動員追逐獎牌的過程中,無論成功或失敗,身心磨耗的代價。 這些隱形的傷痕,奪走的有時不只是他們的「運動生命」,而是「整個人生」。 更快、更高、更强,是運動競技最終目標,這個文化之下,運動員只能更好、不許示弱。 挺住,做英雄;倒下,遭恥笑「心理素質差」。 但每天十數小時的操練、犧牲遊戲玩耍的童年、肌肉骨骼大小傷痛讓感知鈍化,沒練出成績不被知曉、拿到獎牌則無退步的餘地。

    • 直到2012倫敦奧運,各國才皆有女子運動員參賽
    • 非裔選手適用泳帽,竟以「不符合頭部自然形狀」遭禁
    • 1936柏林奧運的猶太運動員悲歌
    • 1960年代,體壇揮之不去的種族問題愈演愈烈
    • 1976蒙特婁奧運,台灣也因「名稱問題」成為抵制的一員
    • 美、蘇兩強冷戰角力下的「半個世界奧運」
    • 為何職業運動員曾被「世界運動的殿堂」拒於門外?
    • 美好想像與殘酷現實的差距,是奧運的永恆追尋

    時間回到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辦,當時並沒有任何女子選手參賽,在性別平等上,奧運顯然從一開始就不是公平的。1900年奧運回到巴黎時,終於出現了奧運史上第一個女子項目冠軍──來自英國的女子網球選手夏洛特・庫珀(Charlotte Cooper),贏得了女子網球單打金牌。 雖然增加了女子運動項目,但不代表在奧運中,女子運動員的參賽權益從此得到伸張,許多國家依然禁止女性參加奧運會。2012年8月3日,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柔道選手沙赫卡妮(Wojdan Ali Seraj Abdulrahim Shahrkhani),參加女子78公斤級的賽事,雖然毫不意外在第一輪落敗,但她卻是沙烏地阿拉伯歷史上第一位參加奧運的女子運動員。2012年的倫敦奧運,首度出現所有參賽國都有女子選手,「女...

    今年7月,國際游泳總會(FINA)宣布禁止在奧運會上使用Soul Cap公司設計製造的增大型泳帽。為了配合非裔選手常有的爆炸頭、辮子頭等髮型,這款泳帽加大了覆蓋容納空間,能夠保護頭髮,戴起也更舒適,受到許多非裔游泳選手的歡迎並大力推廣。這款泳帽並沒有為選手帶來競技上的額外優勢,僅僅在造型上進行改進,但是卻被FINA以不符合「頭部自然形狀」為由,禁止在奧運賽場上使用,引來許多非裔運動員的抗議,認為這種由外觀來做價值判斷的決策,實質上是對非裔運動員的歧視與打壓。 非裔選手在體壇的表現出色,受到世人的肯定,但是非裔選手長期以來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亦是不爭的事實。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奧運會,由於種族隔離政策,聖路易斯奧運禁止非裔美國人與白人一同觀賽,主辦單位設置了隔離區,如對待動物般將非裔觀眾限制在...

    種族歧視問題當然不僅止於非裔選手,1936年柏林奧運前夕,希特勒(Adolf Hitler)除了要求德國必須在奧運獎牌上贏得排名第一之外,還命令將猶太人、半猶太(有猶太血統的混血兒)、吉普賽人這三種人種,排除在德國運動選手名單外,只選了猶太裔女子擊劍選手海倫娜・梅爾(Helene Mayer)參賽做為樣板,以杜悠悠之口。這當然同樣引來猶太領袖的群起抵制,各國都有猶太裔選手拒絕前往德國參賽,只是他們壓根沒有想到,德國對於奧運猶太運動員的排擠,只是未來種族大屠殺的小小開端而已。 梅爾是一名居住在美國教授德語的德裔猶太人,她為一圓奧運夢想,接受德國的種種條件,獲得了一席參賽機會,最後得到銀牌,站到頒獎台上時,還必須做出向元首效忠的納粹手勢。諷刺的是,在她身旁的金牌得主伊洛娜・埃萊克(Ilona E...

    1962年南非政府宣布,國家代表隊所有項目一律不准有黑人選手,雖然過去南非的各項運動,一直都沒有黑人選手參與,而南非政府一向是用因為沒有黑人選手符合資格來搪塞。但對於大家心知肚明的種族隔離政策,南非政府如此完全不避諱地公開主張,對全世界投下震撼彈,也讓國際奧會決定禁止南非參加奧運。1964年東京奧運,南非被排除在外,開啟了長達28年與世界體壇隔絕的日子。 1968年墨西哥奧運,是非裔運動員抵制奧運會的高峰,這一年奧運前夕,發生了兩件大事。在主辦國墨西哥,當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政府槍殺了200多名參與示威的學生,在各界抗議聲浪及動蕩不安的政局中,這屆奧運差點面臨取消的命運。而當年的4月,美國知名非裔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遭到暗殺,全美掀起一波又...

    1976年蒙特婁奧運前夕,紐西蘭派遣了橄欖球隊前往被奧會禁賽的南非參加比賽,導致超過20個非洲國家群起抗議,集體退出奧運會,最後包括長期禁賽的南非在內,總共有35個會員國沒有參加這次奧運。 其中,最特別的是中華民國,因為主辦國加拿大要求中華民國必須以「台灣」名義參賽,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接受,並退出奧運以示抗議。事實上,1956年墨爾本奧運及1964年東京奧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都因為中華民國在奧運使用的國名、國旗及國歌,抵制參賽。各國沒料到的是,這種大規模的「殘缺」,在之後的幾屆奧運,幾乎成了常態。

    除了種族與性別問題讓奧運變得「不圓滿」之外,更可悲的是主張打破政治、種族、性別藩籬的奧運會,受到政治立場影響竟是最大的。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宣布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有50個國家立即響應,最終有66個國家沒有出席莫斯科奧運,參加的國家只有80個。許多國家雖然參加了莫斯科奧運,但是在開幕進場時,不派選手參加,只派一名掌旗官,而且不懸掛國旗,只掛奧會會旗表達沉默的抗議,這也讓莫斯科奧運成了最慘淡的一屆。

    奧運的「不完整」,還來自於另一個長期爭辯的議題,那就是「職業」與「業餘」。奧運的初始概念,是排除運動中的不平等,這包括了資源的不平等,所以一開始奧運是採取募款的方式來籌措經費。但是後來就如大家所見,奧運的規模已經不是一個運動會的概念,成為各國揮霍巨資展示國力的舞台。弱小的國家真的有機會成為奧運的主辦國嗎?財力不足的國家可能在獎牌榜上名列前茅嗎?顯然不行。錢,變成了奧運的主體。 奧運只允許業餘運動員參賽的初衷,是希望排除那些生活優沃的貴族,以及他們利用資源培養的選手,或是那些靠獎金或薪資過活的運動員,因為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可以參與訓練;對於強調公平的奧運會來說,這等於抹殺了那些純粹為了興趣而運動的人的機會。但是這是建立在奧運真的只是純粹「為了宇宙和平、為了愛」的前提之下,一旦奧運變成了要...

    回到東京奧運的現場,由於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每個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也有很多出色的選手,為了安全選擇放棄這次的比賽;同時東奧大部分賽事不開放觀眾進場,更別提許多全球體育愛好者準備了好幾年,最後無法親臨現場。這次奧運欠缺的層面,可能更深更廣,但話說回來,又有那一次的奧運,不是殘缺不全的呢? 然而奧運會史上最大的缺憾,無疑是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當時有8名武裝分子闖進以色列選手入住的選手村,殺害2名教練及選手,並綁架了9名人質,在德國與恐怖分子談判的過程中,雙方失控駁火,導致11名以色列人質全數死亡,這屆奧運也因而被稱為「血色奧運」。這次的殘缺,更是永遠無法彌補,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用生命去交換的。 奧運的美好雖然都是我們想像的,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但或許正是因為它不完美...

  3. 2022年7月19日 · 英國長跑傳奇莫.法拉(Mo Farah,圖中),曾拿下倫敦奧運男子5千公尺與男子1萬公尺賽跑的雙料金牌,並於里約奧運再度衛冕雙冠。 圖為2016年8月20日,莫.法拉於里約奧運男子5千公尺競賽畫面。 (攝影/AFP/Adrian DENNIS) 英國田徑史上的傳奇人物、奧運男子中長跑項目的4面金牌得主,因傲人體壇成就而被英國女王封爵的 ,7月初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調查紀錄片中,自行揭露了震驚全英的個人祕密:他的真實姓名根本不是莫.法拉,過往自傳、報導中的上半生故事全是「偽造的事實」──世人所知道的「莫.法拉」,其實是人蛇集團當年為了偷渡入境,而頂替給他的假身分。 他真正的身世是被拐賣來英國,充當家事奴隸的數十萬名兒童人口販運受害者之一。 莫.法拉的告白,讓英國社會極為錯愕震驚。

  4. 為解決兩岸奧會會籍問題之所謂「奧會模式」,站在《洛桑協議》基礎上,延伸至所有單項國際運動場域。. 仔細回顧在《洛桑協議》之前的一段「保衛奧會會籍法庭戰」的歷史,台灣如今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國際體育賽事的命運,更令人感慨。. (攝影/AFP ...

  5. 2021年8月8日 · COVID-19大流行讓「2020東京奧運」延至2021登場,每4年一度的奧運齒輪首度落拍拉到5年,多了病毒與會,擠掉許多名將,觀眾與激情一併缺席。 一個史上最冷寂的奧運會,選手的考驗卻更嚴酷:足足一年缺乏比賽調整、賽會期間日日篩檢行動全程被監控,上場後勝與負的狂喜與失落無人相擁祝賀或安慰。 然而,奧運的舉辦其實也正是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中, 尋求一絲足以鼓勵世人的「美麗」── 把聖火燃起心裡和平的嚮往、 一支全壘打帶起全島一心的心跳、 一個華麗的湯瑪斯大迴旋展現出一生懸命的強壯意志。 無論歡呼或悲鳴,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激勵,而奧運會永遠緊繫著世界,召示著我們: 持續朝向實現公平競爭與國際主義理想努力!

  6. 2023年2月10日 · 費德勒(Roger Federer)藉著拉沃盃(Laver Cup)在倫敦優雅告別,帶走多少網球迷的回憶。 大聯盟賽場上, 普侯斯(Albert Pujols) 彷彿定義著「迴光返照」這句成語,以不可思議的下半季, 完成生涯700轟的里程碑 ,與傳奇鐵捕 莫里納(Yadier Molina) 共同為紅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