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6日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因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逾7成人確診時已不能做手術其中4成屬晚期過往存活率僅3個月至半年故有King of Cancer」之稱。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數目平穩,維持在約1,800人,男女比例約3比1,死亡人數維持約1,500人。 初期病徵不明顯 確診已難做手術. 潘冬平指出,初期肝癌、即腫瘤小於2厘米兼沒擴散,其5年存活率可達9成,惟由於肝臟位於上腹,加上都市人食無定時,易將病徵誤會作胃部不適,錯過黃金治療機會。

  2. 2018年12月15日 ·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謝醫生指,不少病人對化療和電療的副作用存在誤解,例如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 謬誤三:電療導致嚴重「生痱滋」?

  3. 2023年4月25日 · 發布時間: 2023/04/25 08:30. 最後更新: 2023/04/25 15:14. 分享:. 人窮盡一生賺錢,最後離世卻一分錢都帶不走,為何不在有生之年將其用完?. 充分感受生活的各種體驗。. 《Die with Zero》的作者Bill Perkins説道,「人死後,金錢毫無價值」,所以我們應該在 ...

  4. 2023年8月24日 · 其實,跟刻板印象相反,提早退休後的生活並不只有「躺平」,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往往會繼續工作,選擇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項目,從中尋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團隊採訪了3位成功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的人,他們都表示,積累數百萬美元並不是實現 ...

  5. 2019年11月23日 · 所謂疑病症(hypochondria)其實一直存在,並非新興現象,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Brian Fallon,患者會持續至少6個月臆想生病或誇大病症,患上某種疾病成為患者個人身份的關鍵部分,以致影響人格及人際關係。 互聯網愈趨發達,更延伸網上版的疑病症。 微軟人工智能科學家Eric Horvitz的研究顯示,在網絡搜尋器上輸入關鍵字眼如頭痛,搜尋結果可能與咖啡因戒斷病或腦瘤有關,惟人類天生容易往壞方面想,盡管後者的機率遠低於前者,多達三分一人會繼續搜尋愈來愈嚴重的疾病,引致不必要的焦慮。 【延伸閱讀】 【飲食健康】鼓勵市民減吃糖鈉 看各國如何從營養標籤入手. 扭轉負面思維 先求醫勿盲目.

  6. 2023年7月27日 · ET財智Talk. 【ET財智Talk】中港股市即將起死回生?. 冠軍分析師奧陸資本金強前瞻最具潛力爆升股. 《ET財智TALK》 逢周一晚上於《香港經濟日報》App及網站播出,主持顧芷筠(Debby)每集邀請不同嘉賓,解讀財經市場最新形勢,為投資策略作最佳部署 ...

  7. 2020年11月16日 · 「媽咪麵」在個人社交媒體 專頁 稱,今年5月突然暈倒,之後發現腦生膠質瘤,6月初病情惡化,並進行手術,幸手術成功,順利切除大部分腫瘤,並康復出院。 但其後收到醫院的報告指,證實患上末期腦癌。 在最近的磁力共振(MRI)的報告中,幸好腫瘤並未有惡化,所以他與同屋企人決定嘗試兩種新的治療方法,但療程費用高昂,療程合共要數百萬元,迫於無奈先發起今次眾籌。 「媽咪麵」的事件曝光後,引起不少網民對危疾保險的關注,今次由10Life創辦人兼資深精算師倫凱恩來解說危疾保險的疑惑。 1.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 倫凱恩解釋,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作用並不同,危疾保險是讓投保人在患病期間失去工作能力時,仍有一筆流動現金,並不限制投保人的使用,而醫療保險是用來支付醫療費、手術費等,是實報實銷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