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認識藻礁 藻礁如何形成藻礁從字面上的含義是由藻類形成的礁岩或石塊。 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 然而,不是所有具鈣化藻體的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藻(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藻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礁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藻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僅是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的造礁生物。

  3. 紫紅色殼狀珊瑚是桃園藻礁主力. 有造功能的藻類不少,統稱石灰。 這些石灰(如桃園藻礁的造主力-殼狀珊瑚),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細胞壁中,生長過後留下石灰質來造,有些扁平狀生長的石灰藻類不僅可以藉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還可不斷的膠結,進而建造大型的體,稱之藻藻礁鑽探分布及年代鑑定圖 (戴昌鳳教授團隊) 壯盛的藻礁地形已有7500年歷史. 藻礁多孔隙環境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延伸閱讀: http://e-info.org.tw/node/90100. http://e-info.org.tw/node/72279.

  4. 2021年2月25日 · 藻礁是什麼?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藻礁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平均10年才生成1公分,生長速度緩慢,桃園藻礁是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 藻礁群曾自大園、觀音綿延到新屋,隨著沿海工業區的開發,規模已從27公里縮減為約4、5公里。 藻礁生態論戰:影響程度大還小? 經部: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在觀塘工業港水深超過10公尺的區域做過調查,海床都被砂石覆蓋,並沒有看到藻礁。 不能說三接的興建絕對不影響環境,但經濟部盡最大努力修正。

  5.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門 的無節 珊瑚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 桃園藻礁 )及 綠藻門 的仙掌(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的環部份組成)。 [1] 與珊瑚礁差異 [ 編輯]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礁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 [2] :67.

  6. 藻礁跟珊瑚礁一樣是由生物所形成的礁石,在臺灣只有在桃園的分佈比較完整。 藻礁是一個不常見的生態系統,不同於珊瑚礁區域的清澈海水,藻礁存在的地方通常海水比較混濁。 雖然環境看起來比較惡劣,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體上佈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這些孔隙的表面長著許多的藻類。 靜靜蹲著不動會發現許多小小螃蟹邊吃著藻類、邊從小孔隙走出來,酋婦蟹及方蟹等體型較大的蟹類會從大孔隙出現,穿梭在岩間,寄居蟹則是經常聚集在岩上。 潮池周圍有藻類生長的地方,吸引梭子蟹和蝦子在這裡覓食,池子邊緣可以發現石斑魚及許多魚類悠游其中,裸胸鯙則躲在潮池裡的縫隙中。 翻開礁石會發現扇蟹和岩瓷蟹躲在下面,也會發現一些螺貝類。 做為一個研究生物的科學家,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科學方法。

  7. 2021年2月23日 · 藻礁什麼? 特別之處有哪些? 藻礁為「無節珊瑚」所構築的生物,與「珊瑚礁」一樣是多孔隙礁石地形,是各類魚蝦蟹貝的極佳棲地,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因此有「海洋生物育嬰房」的美名;但藻礁屬於植物造,容易遭海潮沖蝕或底棲動物啃食,造過程相當緩慢,平均10年才能長1公分,比動物造的珊瑚礁還要稀有,尤其是大面積的藻礁地形,更是罕見。 延伸閱讀懶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