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藻礁是什麼. 藻礁不是指單一個物種,而是一群可以進行「鈣化作用」的藻類集合體,其中最著名的一群被稱作珊瑚藻。 珊瑚礁VS藻礁. 珊瑚礁和藻礁都屬於生物造礁,珊瑚礁靠珊瑚蟲形成,藻礁則透過藻類造礁;珊瑚礁是「動物造礁」,藻礁屬於「植物造礁」。 兩者的生長特性也不同,珊瑚礁生長速度較快,需要較好的生長環境;而藻礁生長速度慢,但可以適應較差的環境,基於生長速度和競爭因素,通常有珊瑚礁的地方,就不會有藻礁。 藻礁特性. 藻礁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平均10年才長1公分,因此大面積的藻礁地形是非常珍貴的,而藻礁為「無節珊瑚藻」所構成的多孔隙礁石地形,相當適合潮間帶生物居住,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 台灣的藻礁分布.

  2. 什麼是藻礁藻礁與珊瑚礁的不同. 珊瑚礁和藻礁生物造,最大的差別在珊瑚礁【動物】造,而藻礁是【植物】造。 提起珊瑚礁,一般人不陌生;問起小朋友,有的還會興奮的加碼告訴你「小丑魚和海葵」的共生情趣。 沒錯,珊瑚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強烈日照導致旺盛的光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孔隙環境海中生物很好的棲息地,生態豐富異常,故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但相對於動物造的珊瑚礁,以植物造的【藻礁】,也屬海岸多孔隙環境,同樣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他們在水質佳,水溫高的地方搶不過動物造,卻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和珊瑚礁媲美;而藻類造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主體的【無節珊瑚】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她比之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實在更為稀有特別。

  3. 藻礁生態系. 壹 、認識藻礁 . 一、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從字面上的含義,由藻類形成的岩或石塊。 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體。 然而,不所有具鈣化體的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大都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僅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的造生物。

  4. 藻礁 由 藻類 形成的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門 的無節 珊瑚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 桃園藻礁 )及 綠藻門 的仙掌(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的環部份組成)。 [1] 與珊瑚礁差異 [ 編輯]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礁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 [2] :67.

  5. 藻礁 類 形成的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類死亡後鈣化的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門 的無節 珊瑚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 桃園藻礁 )及 綠門 的仙掌(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的環部份組成)。 [1] 與珊瑚差異.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類生長。 [2] :67. 參考資料.

  6. 2011年12月22日 · 2011年12月22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 作者:張睿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談到「珊瑚礁」,很多人都知道,那是由會堆積碳酸鈣骨骼的珊瑚,死亡後所遺留下來的石灰岩結構,經年累月後,逐漸由礁石形成島嶼或陸地的一部分。 藻礁不是珊瑚礁. 相較於珊瑚礁」,「藻礁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可就陌生許多仔細想想藻礁不就是由藻類所形成的礁體嗎? 這樣的解釋雖然直接,但並不完全正確。

  7. 沙岸、泥岸、岩岸及珊瑚礁主要組成臺灣海岸的底質,其中「藻礁比較少人注意到的。 藻礁跟珊瑚礁一樣由生物所形成的礁石,在臺灣只有在桃園的分佈比較完整。 藻礁是一個不常見的生態系統,不同於珊瑚礁區域的清澈海水,藻礁存在的地方通常海水比較混濁。 雖然環境看起來比較惡劣,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體上佈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這些孔隙的表面長著許多的藻類。 靜靜蹲著不動會發現許多小小螃蟹邊吃著藻類、邊從小孔隙走出來,酋婦蟹及方蟹等體型較大的蟹類會從大孔隙出現,穿梭在岩間,寄居蟹則經常聚集在岩上。 潮池周圍有藻類生長的地方,吸引梭子蟹和蝦子在這裡覓食,池子邊緣可以發現石斑魚及許多魚類悠游其中,裸胸鯙則躲在潮池裡的縫隙中。 翻開礁石會發現扇蟹和岩瓷蟹躲在下面,也會發現一些螺貝類。

  8. 聽到藻礁,我們會聯想到岩上長滿了藻類,但是如果這些藻類不鈣化的話,其實並不會造,因此真正的藻礁是指可以鈣化的石灰經年累月堆積形成的體。 可鈣化的石灰在海洋裡面並不罕見,但是現生由可鈣化的石灰建造成大面積藻礁地形,在全世界就相當稀少。 臺灣的東南海岸有著蜿蜒的珊瑚礁地形,而臺灣的西岸,一般的認知就是綿延的沙丘交錯河口的泥灘地,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系。 然而在臺灣的西北海岸,同樣有著發達的沙丘地形,卻連結者藻礁海岸,這一個奇特的生態系,混合有著沙灘和岸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群聚。 藻類主要的生長季為冬春兩季,隨著氣溫升高,藻類會逐漸死亡,紅藻門的殼狀珊瑚將海洋裡面的鈣累積在體內,形成固態的碳酸鈣,還可以膠結礫石或石灰碎屑。

  9. 2021年4月23日 · 地質藻礁指的是由殼狀珊瑚藻歷經千年累積形成的礁體它是死的靜態的要由沙埋才能保護。 「生態藻礁」指的是生存於藻礁礁體基質或空隙內的動植物,及其以營養關係為主所形成的藻礁生態系,它是活的、是動態的,也就是所謂的「生態功能」,沙埋會導致它失去功能。 藻礁生態系的現況與三接開發的應變之道. 若現在反對開發的原因,是為了保育藻礁生態系,那麼,則需要從藻礁生態系現在正在面對的威脅開始說起。 依照林幸助老師團隊的調查結果,以及環保署的公開資料,目前對藻礁生態系最大的影響為工業汙染及漂沙問題,其中又以漂沙對殼狀珊瑚藻的危害最明顯。

  10. 海編說藻礁生態系的真面目其實是在各種不利正常生態系運作的環境條件下組合呈現的一種生態風貌。 站在不同立場,看的角度也不盡相同,而用科學數據來證實,就是最好的例證。 跟著海編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刊載於 《科學月刊》第 500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2023.08.15. 從 1980 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其實用「爭」這個字並不準確,生態環保議題的決策從來不是、也不應分個輸贏,而是服膺生態運作的原則,在多樣的環境與生物條件中,找到一個平衡的出路。 問題重點在於,這個平衡要如何產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