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5日 · 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重要展覽,它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多個門類的70余件文物為載體,展現軾的精神世界,以及以軾為“C位”的北宋文人雅士之間交遊往來、書畫唱和的氛圍。

  2. 2017年9月2日 ·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1989人,按姓名筆劃排列)

  3.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我們都是奮鬥者,我們都是追夢人——獻給奮力奔跑的中國人民 新華社記者謝銳佳、潘潔、王長山、謝佼 多年以後,當76歲的賽帕南動看到村民告別窩棚草屋,住上樓房開起轎車的時候,不禁想起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他的父親、曾經的芒景村布朗族頭人裏亞的三個夢想。

  4. 2020年8月14日 · Qzone. 《詩畫之間》劉石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寫生蛺蝶圖北宋趙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花氣薰人帖(北宋黃庭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詩、畫是一對孿生姊妹,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人們對這兩種藝術的討論都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詩、畫理論思想的交集和異同,是古今中外文藝理論家興趣濃厚的話題。 錢鍾書先生曾在《中國詩與中國畫》一文中簡括地指出:“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應該有共同性;它們並非同一門藝術,又應該各具特殊性。 它們的性能和領域的異同,是美學上的重要理論問題。 ”不過,在這篇文章中,錢先生的主要主張是詩的表現力優于畫。 德國美學家萊辛的《拉奧孔》是西方論述詩畫關係的重要理論著作,錢先生1962年重讀該書,並撰《讀〈拉奧孔〉》一文,其思想大體上順應萊辛之説,可視為上文觀點的進一步申述。

  5. 自此,繼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婉約詞之後,軾開創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豪放詞風先河。到了南宋,有辛棄疾與之呼應,並稱“辛”。辛棄疾一生作詞數量為唐宋詞家之最,《全宋詞》中收錄達629篇,人稱“詞中之龍”。

  6. 2018年7月3日 · 回文詩中的數學 ---詩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項豐厚的文化形式,同時也是古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詩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項豐厚的文化形式,同時也是古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用詩的平仄規律和句式結構等特點,也可以將詩歌作得極富趣味,回文詩就是趣詩中的一種形式。

  7. 軒是一種有窗的長廊或小屋,為詩詞中常見的古代中式建築。 筠,是竹子的意思。 軒名“綠筠”,可知竹子是此軒的主要景觀特點。 於潛,舊縣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境內。 僧,指惠覺,當時為於潛寂照寺僧人。 題咏綠筠軒,自然要圍繞竹子做文章。 為了寫竹子,蘇東坡拉來一個反角——肉,前者代表精神,後者代表物質。 全詩就在這兩個角色的比較中展開。 開頭兩句用“可”與“不可”,對于“竹”(精神)和“肉”(物質)的取舍,亮出了鮮明的態度。 這話放在以肉類為“席上珍”的古代,算得上驚人之語。 緊接著的兩句,解釋了這種選擇的原因:沒有肉,大不了變瘦;沒有竹,會讓人變俗。 不同于全民減肥的今天,在古代,“瘦”和“俗”一樣是負面詞匯,分別代表身體上的羸弱和精神上的貧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