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3日 · 覺察到懲罰心態,幫助自己避免陷入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做不好玩不好的拖延地獄。 二, 逃避心態 :我正在拖延,但其實我也很忙 不過要注意的是, 「拖延者也有權力先去找到另外的快樂與成就」,和「打發時間來填補什麼都不做的焦慮」,兩者之間有值得好好去分辨的微妙區隔 。

  2. 2016年6月25日 · 低效率的一個關鍵原因,可能是人被自己的情緒困住 ,讓我們過不去難關,讓挑戰看起來難如登天的,但往往不是事件本身築起了多高的城牆,而是我們自己的情緒陷入了低谷,所以再也無法攀越山嶺。 情緒低谷裡常常佈滿迷霧,讓我們找不到、看不清突破點。 我有好幾次這樣的經驗,那些在焦慮時認為絕望的事情,後來心情轉換回頭一看,發現其實解答就在手邊,懊惱自己當初怎麼看不到? 這都是情緒枷鎖的拖累。 所以面對效率低谷,首先我們要先擺脫情緒枷鎖,而面對情緒,必須處理它才能放下它,如果只是想先逃避,延後面對,最終情緒會累積成更大的壓力鍋。 低谷不要緊,誰不是時時陷入各種低谷,有伏才有起,當忽然往下沈溺時,我總會試試看下面這幾種擺脫情緒枷鎖的方法,每一次不一定哪個有效,但都曾經幫我走出效率低潮。 1.

  3. 2018年6月2日 · 2024/3/31 更新 :從開始者到完成者: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完成做到一半的任務 自律,並非不要做什麼,而是我到底決定要做什麼: 對「自律」最大的誤解,就是用「他律」的角度來解釋自律,把自律當成是一種「不要做什麼」的規範。 於是自律常常變成一種逃避的藉口。

  4. 2017年9月3日 · 閱讀到 TIME 的一篇文章:「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這篇文章來自於 TIME 2016 年年初出版的一本專刊「快樂的科學」。 其實讀完後會發現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關鍵秘密」,不過無論是 6 個還是 1 個,我最近都對這個「快樂科學的秘密」很有感觸,讓我從自己生活的改變故事聊 ...

  5. 2016年7月30日 · 把眼光看得太遠雖然不是壞事但為了太遠之後的選擇而煩惱導致現在什麼都做不了這時候怎麼辦? 這時候我的好方法是: 把想到的選擇先記下來. 但還不要焦慮怎麼下決定. 說不定等到事情慢慢接近時,我就知道哪個選擇更好了. 我們可以一開始就把事情想清楚,但只要先做近期需要的決定就好,長遠的選擇就等時間讓其慢慢開花結果。 (閱讀: 計畫愈縝密,生活愈隨興 ) 既然我是一個愛猶豫又愛拖延的人,其實更應該善用自己這項「特性」,從理性層面先分辨出「現在猶豫也沒用」的選擇,拖延這些選擇,等到以後再做決定。 2. 理性面對,把時間留給重要又困難的選擇,並且「 每天做一個決定 」 排除了困難但不重要的選擇後,一定還是剩下一些困難又重要的選擇,這時候猶豫者如何學會明快決策呢? 我自己給自己兩個理性思維的練習:

  6. 2019年3月6日 · 工作愈忙愈要認真玩,兩步驟練習放下工作後更有效率工作. 工作愈忙愈要學習,問題不在沒時間、沒效果,試試這三步驟. 工作愈忙愈要能快速專注,方法卻不在燈光美氣氛佳與有時間. 工作愈忙愈要懂得深戲,高強度休閒幫助恢復高強度工作動力. 工作愈忙愈 ...

  7. 2020年7月10日 · 事實上他不是真的討厭只是作為情緒爆發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然,一開始我也很直覺的用「教導」方式,跟他說為什麼負面的話不好,除了生氣還可以怎麼反應,在每一次這樣的案例出現時,等他冷靜,就和他重新溝通一次,希望他能「學習」。 但我從小孩的眼神中,感覺到他其實理解我說的意思,但是他接下來需要的是「自己主動的練習」。 於是,有一天晚上, 我拿出一大張白紙,拿出彩色筆,跟孩子說,我們現在「一起來挑戰完成任務的遊戲」 ,就像警察、消防隊員要完成任務那樣,你也可以挑戰看看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務。 我用討論的方式,詢問孩子他想要怎麼做,和孩子一起建立了幾個他能理解意思的任務,因為孩子只有三歲,其實他看不懂我寫的文字,所以我還加上幾個圖案(例如一張生氣的臉),例如: 一天中不生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