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許知遠 (1976年9月27日 — ) [1]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江蘇 連雲港 灌南縣 人 [1] ,2000年畢業於 北京大學 微電子 專業,曾任《 經濟觀察報 》 主筆 。 現為《生活》雜誌出版人、《 亞洲周刊 》與英國《 金融時報 》中文網 專欄作家 。 他是北京 獨立人文書店 「單向街書店」(後更名為單向空間)的創辦人之一和 博客 站點「思維的樂趣」的主要博主。 從2009年8月起到2010年8月,在英國 劍橋大學 交流學習一年。 2016年起其主持的訪談紀錄片《 十三邀 》上線。 [2] [3] 經歷 [ 編輯] 1976年許知遠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 灌南縣 六塘鎮 ,一直在這裡生活到7歲。

  2. 許知遠_百度百科. 許知遠1976年出生江蘇灌南人 [1] ,2000年畢業於 北京大學 計算機系微 電子專業 ,現任職於《生活》雜誌。 自1998年起為《 三聯生活週刊 》《 新週刊 》《 書城 》《 21世紀經濟報道 》等報刊撰稿,文風犀利。 曾任《PC Life》 執行主編 、中國先生網主編、e龍網內容總監,他是 單向街書店 的創辦人之一,曾任《 經濟觀察報 》主筆。 英國《 金融時報 》中文網專欄作家,曾出版《青年變革者:梁啓超(1873~1898)》《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中國紀事 》《 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轉折年代》《納斯達克的一代》《 昨日與明日 》《 思想的歷險 》《 新聞業的懷鄉病 》《 這一代人的中國意識 》等。 中文名. 許知遠. 外文名.

  3. 2019年8月4日 · 許知遠梁啓超肯定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從19世紀到21世紀轉型中最中間性的一個人物涉及到各個領域思想學術政治異域文化所有領域都參與到其中現在知道所有現代學科的建立都跟他都有某種關係我們知道現在所有理念也跟他有某種關係現在他留下的一些詞彙仍然是現在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 梁啓超. 所以梁啓超是這樣一個人物。 對我來說,他也是一個新聞記者出身的人,在談到新聞技術對我們影響的時候,不僅是我們面對,他們也面對同樣的情況。 梁啓超在當時,也面對非常全球化的一個年代。 他是一個鄉村的年輕人,第一次坐到汽車、坐蒸汽輪船是什麼感覺?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經歷
    • 寫作歷程
    • 主要作品
    • 炮轟韓寒事件

    許知遠,男,1976年出生,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現任職於《生活》雜誌。

    自1998年起為《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書城》、《21世紀經濟報導》等報刊撰稿,文風犀利。曾任《PC Life》執行主編、中國先生網主編、e龍網內容總監,他是單向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曾出版《青年變革者:梁啓超(1873~1898)》《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轉折年代》、《納斯達克的一代》、《昨日與明日》、《思想的冒險》、《新聞業的懷鄉病》、《這一代人的中國意識》等。

    •中文名:許知遠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北部

    •出生日期:1976年

    •職業:作家、出版人

    1976年許知遠出生在江蘇北部的一個小鄉村,一直在這裡生活到7歲。

    1983年,鄧小平決定裁減的100萬軍隊,父親所在的鐵道兵首當其衝,於是,許知遠跟隨父親來到北京。

    1995年,整天為自己能否考上大學而憂心忡忡的許知遠進入北京大學,蔡元培時代早已是昔日的傳奇,大學則變成流水線式的加工廠。於是,畢業時,許知遠成為了一名事業有成的人,第一個月的工資相當於母親一年的收入。

    網路泡沫破滅,他又成了新聞記者,彼時,中國的出版物逐步獲得發言,一些以市場為基礎的媒體,正學習用《紐約時報》的口吻報導中國。身處1999年至2003年的許知遠,被一種強烈的樂觀情緒左右著。

    2002年3月,許知遠首次出國,目的地是美國。一個月里,他從東海岸轉到西海岸,採訪了20個人,似乎實現了他年少時從《流放者的歸來》中所了解的那種文學流浪生涯。

    2010年,胡舒立和《財經》成為中國傳媒時代嬗變的縮影時,遠在英國的許知遠內心頗為唏噓,他一口氣寫下洋洋萬言的文字,細數中國媒體命運的雷同與宿命。

    許知遠的出現從來都離不開書。

    即使是坐捷運或是接受媒體採訪前的空隙,他的面前也總會有一本書,或是一本英文雜誌,一本厚重的英文字典。

    他做書店、開專欄、寫書。

    八年間,從《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到《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從《經濟觀察報》到《生活》雜誌,這個在23歲就決定做一個作家的人,他的文字已經影響了新一批年輕人。

    從24歲到31歲,許知遠稱,他的寫作已經從追求華麗轉變為注重對生活真實的體驗。“我希望在寫作中尋找安寧、美好的東西。”儘管他同時也認為,寫作不應該是一件隨性的事,發表意見應該是一種義務。

    許知遠文章中充溢的,是眾多西方著名知識分子的名字。他在《經濟觀察報》的專欄結集《昨日與明日》,名字就是模仿李普曼的專欄“今日與明日”。不僅如此,他的參照體系的英美色彩濃厚:“特別是高中時期,那時受了很多李敖的影響。他不是在文章中說,什麼都是西方的好嗎?”而對於傳統文化,他卻“一無了解”。朋友說,他談論中國時的口氣“就像一個外來者”。

    1《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2《轉折年代》

    3《納斯達克的一代》

    4《昨日與明日》

    5《思想的冒險》

    6《新聞業的懷鄉病》

    經過

    2010年5月,韓寒入選《時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之後,突遭“炮轟”,知名作家許知遠撰文《庸眾的勝利》,對韓寒的“公共知識分子形象”進行批判。

    觀點

    “此刻的中國,人人都在談論韓寒。他像是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迷惘的時代的最後救命稻草。上了年紀的知識分子說他頭腦清醒,媒體歡呼他是‘青年領袖’、‘年度人物’,青年人覺得他不僅很酷,還有思想。” “他的文章總是如此淺顯直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也不會提到任何你不知道的知識;還有他嘲諷式的挑釁姿態,顯得如此機智,他還熟知挑戰的分寸,絕不真正越政治雷池一步;他也從來不暴露自己內心的焦灼與困惑,很酷。他能把賽車冠軍、暢銷書作家、叛逆小子和即興諷刺者等多種角色結合,並能在種種誘惑面前保持警惕,況且他才二十七歲。人們尤其著迷於最後一點,他在自己全球瀏覽量第一的部落格上,嘲諷這社會中的種種愚蠢和不公。” 許知遠的結論則是:“韓寒掀起的迷狂,襯托出這個崛起大國的內在蒼白、可悲、淺薄——一個聰明的青年人說出了一些真話,他就讓這個時代的神經震顫不已。與其說這是韓寒的勝利,不如說是庸眾的勝利,或是整個民族的失敗。”

  5. 2015年12月10日 · 許知遠1976年出生在江蘇北部的一個小鄉村一直在這裡生活到7歲伴隨着1983年鄧小平裁軍運動作為鐵道兵的許父把家搬到了北京愛好閱讀的許父書架上的古今名著讓許知遠獲得了童年的啟蒙:「全賴這些雜七雜八的書籍我有了成為作家的願望2000年許知遠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

  6. 2017年7月14日 · 許知遠作家公共知識分子曾在多家媒體任職同時是單向街圖書館的創辦者之一。 他的文章體現著一個知識分子對中國過去與未來的思考,充滿憂患意識。 「沉默、留白、曖昧和飄移不定,我覺得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它們無法被清晰的表達,它們甚至可能僅僅可以留給自己,因爲最本質的交流你衹能跟自己發生。

    • 36 分鐘
    • 112.9K
    • 一席YiXi
  7. 圖1之1 - (王聖辰攝). 【明報專訊如今專研歷史人物梁啟超的內地作家許知遠),昨攜新作來港宣傳。. 這名戴黑框鏡、蓄長髮的前傳媒人,接受本報訪問時,年近50的他總是平靜凝視現實的斑駁,也少些往昔的直言不諱,惟愛強調接納現實、做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