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語音轉文字 相關

    廣告
  2. Save Lots of Time by Typing With Your Voice at 99% Accuracy. Works in ALL Applications. Takes Zero Training. 5x Faster than Typing. Install in Seconds. 66 Languages. Try For Free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歷史. 前身. 章太炎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中的紐文韻文之一部,《民報第21號1908年6月10日清朝末年自1892年起出現漢語發音教育的革命許多知識份子研擬漢字的拼音符號系統稱為切音字運動 」,此運動出現許多套改造漢字的方案。 其中, 章太炎 的「紐文」與「韻文」方案後來成為注音符號的前身。 章太炎在1906年6月之後,第3次避難日本,他成為當時日本同盟會的機關報《 民報 》的主編。 在1908年6月10日出版的《民報》第21號,刊登章太炎的〈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 〉一文 [1] ,文中發表他創造的36個「紐文」,22個「韻文」,是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 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仍是用二千年以來的「 反切 」方法,用漢字為漢字注音,相當不便。

  2. 4 天前 · 現代標準漢語是以 北京官話 為基礎音,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的語言。 現代標準漢語共有四種 聲調 ,並在弱音節中使用輕聲。 本文使用 國際音標 為主要標音系統,並與 拼音 、 注音 二系統相互進行比較。 關於其他的中文標音系統,請參見 威妥瑪拼音 、 國語羅馬 與 漢拉丁化 。 輔音. 下表使用國際音標錄了 現代標準漢語 的 輔音 。 括號中顯示的聲音通常不會作為獨立 音位 進行分析(相關資訊請參考下文的 齦齶音 )。 若不包括括號中的音與 半元音 [ j] 、 [ ɥ] 、 [ w] (見 半元音 段落),現代標準漢語中有19個輔音音位。 同一個表格中的一對輔音使用同樣的 發音器官 與 發音方法 ,而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 送氣 與否。

  3. 2024年4月26日 · 現代標準漢語是以 北京官話 為基礎音,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的語言。 現代標準漢語共有四種 聲調 ,並在弱音節中使用輕聲。 本文使用 國際音標 為主要標音系統,並與 拼音 、 注音 二系統相互進行比較。 關於其他的中文標音系統,請參見 威妥瑪拼音 、 國語羅馬字 與 漢字拉丁化 。 輔音 [ 編輯] 下表使用國際音標轉錄了 現代標準漢語 的 輔音 。 括號中顯示的聲音通常不會作為獨立 音位 進行分析(相關資訊請參考下文的 齦齶音 )。 若不包括括號中的音與 半元音 [ j] 、 [ ɥ] 、 [ w] (見 半元音 段落),現代標準漢語中有19個輔音音位。 同一個表格中的一對輔音使用同樣的 發音器官 與 發音方法 ,而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 送氣 與否。

  4. 6 天前 · 注音符號 ,原名 注音字母 ,簡稱 注音 ,是 標準漢語 標音 系統之一,以 章太炎 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 中華民國教育部 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 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 字母 ( 聲母 21個、 介音 3個及 韻母 13個)。 中華民國 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 國語 ( 現代標準漢語 )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 小學 國語教育必修內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則一直使用至1958年推行 漢語拼音方案 前夕。 歷史. 前身. 章太炎《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中的“纽文”及“韵文”之一部,《民报》第21号(1908年6月10日)

  5. 2024年5月2日 · 工具. 現代標準漢語 ,亦稱 新國音 、 國語 、 標準官話 、 標準漢語 、 華語 ,是一種 漢語 標準語 與 通用語 ,以 北京官話 為基礎音、 官話白話文 著作為語法規範與書面文體,廣泛通行於 華人地區 。 現代標準漢語在各地有不同標準、稱呼與地位,依通行地區分為多套標準:於 中國大陸 為「 普通話 」 [4] [註 1] ,為法定共通語言;於 臺灣 為「 國語 」,扮演著實際 官方語言 角色 [5] ;在 新加坡 和 馬來西亞 等東南亞地區為「 華語 」;在 香港 和 澳門 常稱為「國語」或「普通話」,但常用度遠不及 粵語 。

  6. 3 天前 · 1998年 中華民國教育部 公告使用。 [4] 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官方轉向推行羅馬拼音 [5] ,推出官方辭典《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6] ,並成為教育界的主流;而方音則因少人用少有字型支援 [7] ,有注音體系在中文電腦輸入標準設計上的共同缺憾,因 字元編碼 沒有加入子音母音上下排列的形式,而無法展現其閱讀優勢。 使用率尚因歷史因素文獻短少而相對 羅馬字 低,但近年來已逐漸增加,如網路臺語字典《 萌典 》即有提供方音符號标音。 在方音符號設計前, 國民政府 基於漢語族下各種漢語的注音需求,已有由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1932年四月出版的《 注音符號總表 》。

  7. 6 天前 · 歷史沿革. 1991年7月, 洪惟仁 、董忠司等人發起成立台灣語文學會,主導並發展出 台灣語言音標方案 ( 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 ,簡稱 TLPA ),此音標於1992年5月該會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 TLPA源自於傳統白話,和白話一樣使用 羅馬字母 (拉丁字母)。 它對傳統白話做出的更動包括:為了 介音 標示一致性,將白話oa改成ua;為了 電腦 處理方便起見,不使用 ASCII 以外的 字元 , 聲調 放棄 變音符號 ( 調號 )、改用 阿拉伯數 來表示。 TLPA亦可以用來拼讀 台灣客家話 ,相較於白話不區分各地 腔調 ,TLPA針對台灣話各腔調特有發音設計了拼寫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