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9日 · 以陳氏為例,全台灣陳氏比例最高的地區是南投的名間鄉,比例高達 31.4%,十個人裡面有三個是陳的,宗親團勢力相當驚人。 小缺憾:只涵蓋台灣 70% 人口,且沒有 4 大離島資料

    • 台灣青少年對「我是台灣人」的認同感上升
    • 影響青少年的4大因素:教育、兩岸交流、新住民與社會運動
    • 推薦閱讀

    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作了一個台灣高中職學生國族認同調查,台灣高中職生如何思考台灣的未來,調查的結果可以看這個網站。製作單位請我寫一小段分析,大致了推論青年世代了國族認同轉變的因素,也給各位參考。理由主要是來自最近幾年我跟高中公民、歷史老師的交流,以及多次到中學演講與學生接觸的經驗,比較是長期的觀察。 不過,這份問卷的調查期間是在2019年6月21日至7月14日,也正是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相信,這場運動的發展也影響了台灣年輕人的國家認同,只是目前沒有進一步的分析。 問卷的結果顯示出高中職學生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及政治參與遠高於以往,雖然從文化的角度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略有增加,前世代也不斷強調,「台灣、中國同文同種、血脈相連」、「關公、媽祖也是來自中國」的情感訴求,即使如此,新世代認為自己是台...

    首先,近年來的中、小學教育有兩個主要的影響,一是,過去台灣基礎教育偏重中國觀點,高比例內容介紹中國的地理、歷史及文化;而現行的教育內容強調本土與世界接軌,認識台灣的文化歷史,逐步擴大到中國、亞洲及全球;其二則是公民教育不像過去偏重個人「道德」與社會「倫理」,而是將個人連結於社會,了解現代社會制度,以及公民應有角色及責任,甚至在公民課程中包含了社會運動、公民不服從等章節。 其次,相較威權時代,兩岸互動更為頻繁,不論出自什麼交流原因?對中國的印象為何?都讓人更了解到兩岸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以及民主、自由及法治的區別。而中國近年來的擴張,嚴重影響多國內政,也讓人與中國保持距離。 再者,台灣本是移民社會,除了原住民、早期渡台的閩南與客家人,以及1949年隨國府來台的「外省」新住民。此外,90年...

    「2014我們挺柯文哲都沒錯,錯的是後來改變的人」一一柯文哲和民進黨分手,到底是誰的錯? 【18 歲的台灣人經歷了什麼】見證學運開花、中共打壓等 78 個政治事件,「天然獨」成青世代的核心價值 當一個人說出「我是台灣人」時,我們如何知道他心中是怎樣的「台灣人」? 「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能夠獨佔」──蔡總統國慶演說跳脫民進黨論述,也解構國民黨意識形態 (本文經原作者 管中祥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台灣青少年國家認同為何轉變?》。首圖來源:擷取自公視青春發言人網站。)

  2. 2019年8月8日 · 圖片來源:賴郁臻提供。 政大廣電研究所畢業的賴郁臻,剛畢業時以為學歷可以幫她找到理想工作,但現實卻比她想得更殘酷。 「不是沒有工作,是待遇都差到嚇死人。

  3. 2015年6月17日 · 今(17)日在宜蘭法院審結後,以「善意評論、可受公評之事提出評論的範圍」為由,判男無罪。 鄭捷事件後,邱毅曾在臉書發文批評太陽花。 (圖片來源:邱毅臉書)

  4. 2020年12月10日 · 2020-12-10.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過去台灣的高中學習歷程,基本上都圍繞在國英數社自等基礎科目,導致高中生在選擇大學科系時常常手足無措。. 有鑑於此,一 八課綱開始向高中生推廣「小論文寫作」,探討學生有興趣的領域。. 美國 ...

    • 賴姓高中生1
    • 賴姓高中生2
    • 賴姓高中生3
    • 賴姓高中生4
  5. 2015年6月23日 · 現在每年大概有 65 萬名高中生(普通類約 33 萬,技術類 32 萬)參加測驗。 現今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哲學家,也不將對象限制在所謂的大學及同級的高等教育框架中,它更偏向普羅大眾而不是少數菁英,儘管哲學教育對一波波蓬勃的法國 ...

  6. 2018年5月29日 · 例如人人稱羨的 芬蘭教育,它就有中輟率太,放棄太多孩子的缺點。. 它的 優點是創新 ,但背後原因是在芬蘭,老師這行業可以吸引最創新的人才,因為社會地位極高,好像台灣的醫生或台積電工程師,這就 是芬蘭特殊歷史條件使然,不是台灣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