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題旨在讓學生體會戰爭下城市居民的共同記憶。 在二次大戰期間(1944年),對柏林、倫敦、重慶、東京、臺北等地的城市居民而言,最鮮明的戰爭記憶應該就是「敵軍轟炸」。 「空襲警報」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城市滿目瘡痍、平民死傷街頭的景象觸目驚心,對城市居民而言,正是難以磨滅的共同戰爭記憶。 根據戴寶村《臺灣政治史》,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一直到1945 年1月,才實施徵兵,在這之前是採行「志願兵」。 因此,1944年臺北應無「強制徵兵」的情形。 綜合上述,本題答案應無疑義。 9. 以下是關於1950年前後臺海兩岸情勢的兩段資料: 資料甲:1949 年7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問蘇聯,要求提供對臺灣作戰的潛水艇與飛機,遭到史達林拒絕。

  2. Viva. 任建球. 以健康、愛心、正向為本的人文關懷談話會. 人生的因緣際會 接掌中心主任. 今年2月份台大李前校長嗣涔,親自拜訪剛從輔大退休的主任,提出接掌中心的請託,當時過著閒雲野鶴般日子的主任非常猶豫,思考數個月的光景,才與夫人共同決定,同意試試看!主任很自豪於自己對於原則問題的絕不讓步,對於教育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敢對不合理的教育政策提出抗議,不隨波逐流。 並表示自身並無公立學校的經歷,因此也無月退等困擾,能夠單純的以私校校長身分接受中心主任這個挑戰。

  3. www.ceec.edu.tw › files › file_pool選才精選

    「知識經濟時代」的跳入,給大學教育帶來新一波的轉型需求。 人本教育概念漸被重視,個別興趣的追求,個人潛力的發掘,個人特質的突出,表現於適性教育的興起。 而學門、領域、學系、學程的討論,使學系的內涵,看得出已有顯著的轉型。 每個校系有其自己的特色或定位成為可能,而且是可以追求的。 反映在入學制度上的則是用一把尺或一種工具來選才,已不是普世公平的看法。 多元選才與適才適所適性的入學安排,這一重要的轉型,漸被認為更符合教育理想,或更有教育效果。 但不管用什麼方式考試、招生,公平仍是社會意義下的重要概念。 升學率與排行榜的影子尚存在社會及學校當中。 對老師的推薦、教授的面試甚或專家的懇談,存疑者大有人在。 老師對學生的輔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也還未被普遍重視。 可以說這方面尚待加快轉型的過程。

  4. 如果該國國會總共有20 個席次,政黨代表與地方選區席次各半,並且各 自計算;其中,選民可投二票,一票投給政黨,一票投給選區候選人。. 表1 行政區 甲黨得票率乙黨得票率丙黨得票率丁黨得票率 1 38% 50% 5% 7% 2 35% 34% 21% 10% 3 10% 11% 59% 20% 4 50% 10% 5% 35% 5 30% 20% 15 ...

  5. www.ceec.edu.tw › files › file_pool歷屰考科

    1. 1997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在日本召開會議,提出「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獲得各國的響應,但美國卻以妨礙經濟發展為由,公開拒絕簽署,請問此會議最主要的議題是什麼? (A)地球暖化 (B)臭氧層 (C)森林砍伐 (D)廢棄物污染. 2. 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徵:國家以法令規範人民;政府編列戶籍,有效掌握稅收;官員由中央派任;中央與地方藉文書傳遞訊息。 這些特徵與下列何者有關? (A)周公制禮作樂 (B)秦漢推行郡縣 (C)歐洲實施封建 (D)印度種姓制度. 3. 文人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 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 」 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A)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6. 依題幹敘述,該國政府「為了抑制房價......規定凡個人遺產擁有的房屋超過子女自住所需,一律課徵百分之百的遺產稅」。 課徵遺產稅雖然可以調節世代財富分配,避免貧富差距過大,但假定該國的憲法基本原則與我國類似,國家應保障人民的財產權,不應任意侵犯,且國家各種行政行為應依比例原則為之..(1)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2) 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3)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由此判斷,政府課徵100%的遺產稅,對人民權利侵害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是否平衡不無疑問,且應有對權益損害更小的手段,恐違反比例原則;因此選項(D)「抑制房價有助公益,但政府應考慮是否有侵害權利更小之手段」之評論最為適當。 2.

  7. 熟誦經典可將文章的深意烙印腦中,是對當代學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論語》與《詩經》、「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 孔門教學注重興發,子貢因以修養之道闡明詩句涵義而受孔子讚賞. 讀書之樂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進而連結經典以形成興感的力量. 意見內容: 答案為(B) ,建議增加(D)。 文中第二段「當面臨這些情境時,...... 等語句立刻湧現」、「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而這種感發,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我們認為作者提到的對經典的聯想,是以真實的人生經驗出發進而與閱讀過的經典產生連結,而不是專注在將經典與經典間的文字進行連結、印證。 文中第三段重點是:詩歌教學重視聯想與興發感動,並不是在強調經典與經典間的文字連結、印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