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5日 · 洪昌輝提供. 帶人不能靠權力,要靠影響力! 3個關鍵要素,帶出「超給力」部屬.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權力可以迫使他人行動,而影響力卻讓人心甘情願地改變。 一位好的主管,不只靠頭銜來帶人,更會用一種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 根據過往帶人的經驗我歸納出影響員工行為的三要素可讓主管逐步鍛鍊出影響力: 一、教:讓員工會做. 沒有教導,就沒有領導。 員工不是用「管」的,而是用「教」的,但不要期望「教到」好員工,而是要「教導」好員工。 怎麼教,才能教出好員工? 有三個關鍵技巧: 1. 善用經驗連結. 成年人的學習,習慣連結過去的經驗,當主管教導一項新的資訊,如果能建立在對方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大家記憶起來就會更加容易。

    • 奧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的啟示
    • 66天的自律,把苦差事變成習慣
    • 關於嚴以律己的3個提醒

    奧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是選擇性自律的好例子。小時候,他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幼稚園老師告訴他媽媽:「菲爾普斯沒辦法坐著不動,安靜不下來。……他缺乏天分。令郎永遠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11歲之後,他的教練鮑曼(Bob Bowman)表示,菲爾普斯上游泳課時,常因為搗蛋,被救生員叫上池邊。長大成人後,他依然三不五時行為不檢。 可是他創下數十項世界紀錄。2004年,他在雅典奧運贏得6面金牌和2面銅牌,接著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寫下勇奪8面金牌的新紀錄,超越傳奇色彩濃厚的施皮茨(Mark Spitz)。他的18面金牌,締造任何運動項目奧運會選手的紀錄。在他摘下泳鏡退休之前,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他得到的獎牌,使他的總獎牌數增為22面,成為有史以...

    總而言之,你必須經由自律而養成習慣。老實說,大部分人絕對不會真的想談這些。這怎能怪他們呢?我也不想談。想起這些字眼,我們腦海中浮起的畫面,是非常吃力和令人不快。光看這些字眼,就覺得好累。但也有好消息要告訴你。正確的自律對我們大有幫助,而且習慣只有在一開始的時候比較費力。一段時間之後,你所追求的習慣,就會愈來愈容易維持。真的是這樣。維持習慣所需的精力和努力,遠低於一開始的時候。忍耐自律夠長的時間,把它化為一種習慣,旅程給人的感覺就會很不一樣。鎖定一種習慣,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你就不必那麼大費周章,才能有效執行例行作業。於是苦差事成了習慣,而習慣又會使苦差事做起來得心應手。 那麼,你必須維持自律多長的時間?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的研究人員有答案...

    一、別做自律的人。 要當個擁有力量強大習慣的人,並以選擇性自律去養成它們。 二、一次養成一種習慣。 成功是循序漸進的,不是齊頭並進的。沒有人能夠真的自律,一次養成一種以上的力量強大新習慣。極為成功的人,根本不是超人;他們只是運用選擇性自律,培養少數一些重要的習慣。總之,一次養成一種習慣,持續不輟。 三、給每一種習慣夠長的時間。 維持自律夠長的時間,讓它成為例行作業。習慣平均需要66天才能養成。一旦某種習慣穩固建立,就能藉那種習慣更上一層樓,而如果合適的話,再去培養另一種習慣。 如果因為你重複做某件事而有所成,那麼成就並非來自你所採取的行動,而是來自你融入生活中的某種習慣。你不必刻意尋找成功。運用選擇性自律的力量,養成正確的習慣,不同凡響的成果自然會找上門來。 (摘自《聚焦第一張骨牌:卓越背後...

  2. 2017年6月5日 · 美國心理學家 Adams 提出公平理論來解釋員工的工作動機主要是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比較後所產生的作用以社會比較理論為基礎從四個面向來看職場上的感受分別為:「自己person)」、「他人other)」、「投入input)」成果outcome)」。 自己指的就是個體本身,他人就是被拿來比較的人(通常是同事)。 而個體帶入工作的事物就總稱為「投入」,包括個人的教育程度、經驗、技能、年資、努力程度等。 而個體自工作中獲得的利益則總稱為「成果」,像是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地位表徵等。 林俊成. Adams 認為個體會將自己「投入」與「成果」的比例,和他人「投入」與「成果」的比例做比較。

  3. 2017年3月1日 · 面對老闆們內心的疑問美國求職網站Glassdoor最新的研究調查超過5000份轉職員工的履歷分析其離職動機接著再交叉比對先後所屬公司的現況與薪資行情歸納出以下3個與影響員工走或留的關鍵原因或許可以提供管理者一些參考方向: 1.企業 ...

  4. 2015年7月31日 · 他指出,一般人工作的效率值,是呈現一條曲線,剛開始時專注力還不集中,效率較差;等熱身完成,效率值就會提升,並進入一段穩定高原期;再過一段時間,精神又會開始疲勞,效率值開始衰退。 而工作成果,就等於是這條曲線下方的積分面積,所以如果能維持愈久的高原期,工作成果也就愈多(如【圖2】)。 相反地,如果反覆受到打擾,就等於得花上許多時間在熱身,效率也就愈差。 「突發事件是上班族工作效率的最大殺手,會嚴重影響工作情緒與穩定度,」呂宗昕提出了如何避免干擾的4個方法: 1.提早到辦公室 :善用大家都還沒辦公前的時間,不受打擾地專心工作。 2.專心時段不接電話 :在專心工作時段,將電話設定為「來電直接進入答錄機」。 3.定時收發e-mail :每天固定4個時段處理信件,收到後「絕不馬上回」。

  5. 2018年7月4日 · 美國人資專家萊爾.史班瑟(Lyle Spencer)與辛格.史班瑟(Signe Spencer)曾提出「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將一個人的職能分為5大類,15% 是冰山上的外在表現,像是「知識」及「技巧」;85% 則是冰山下的內在性格,包含「動機

  6. 2020年3月16日 ·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質疑如此的劇情出演好像有點理想化我正想說正因為理想化才有追尋的動機與可能不是嗎? 一個聰明的職業經理人,不應像是一隻騾子,馱負著工作日復一日,反而是要讓工作成為一匹駿馬,駕馭著牠,馳聘奔赴至我們想要的遠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