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3日 · 龍應台形容自己的母親是個厲害乾脆勇敢堅強的女人」,在那個大江大海的戰亂年代嫁給一個天真而不善營生的丈夫因為從中國大陸逃難來台灣貧窮讓生活清苦生了四個孩子的一個家都要靠這個女人支撐,「但她對家人從不嚴厲

  2. 2022年3月3日 · 60歲以後的應台,一直奉行「每年做一件超過自己的事」。60歲那年接下文化部長,65歲再攀北大武山。她怕海,卻住在靠海的都蘭,學會浮潛、玩SUP立槳,重新磨感覺,也練膽量。 應台認為獨處是一種覺察,走在城市裡不須隱居山林,也能享受獨處。

    • 臺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
    • 家庭經驗對青少年的長期影響
    • 父母離婚,會影響子女不想結婚?還是提早結婚?
    • 親子關係、父母關係,如何影響早婚?
    • 年輕世代婚姻與生育,兩性大不同
    • 家庭資源,是提升男性婚育率的可能解方

    「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Taiwan Youth Project,TYP)研究計畫的主旨,在了解當代臺灣年輕世代的成長軌跡。」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伊慶春,在演講開場分享了計畫初衷:「美國青少年研究重視的往往是青少年吸毒、性關係等問題,但這是臺灣孩子的成長樣貌嗎?升學壓力、補習班或許才是他們第二個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希望建構本土化的青少年發展模式。」 TYP 自 1999 年開始啟動,邀請中研院和各大學的社會科學學者共同參與。從 2000 年起持續追蹤當年的國一和國三學生,一路調查、訪問蒐集資料,探索他們從青少年階段直至踏入社會、甚至結婚生子的生命歷程。 這個龐大的計畫自 1999 年至今恰為第 20 年,約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探討青少年初期至成年初期的成長軌跡,試圖從家庭、教育和社區檢視。第...

    研究計畫跨越 20 年,宛如一段漫長的縮時攝影,跟隨這群七年級生從求學到踏入社會。多數人從青澀國中生,完成學業、找到工作,而後結婚成家、生育子女。他們的成長軌跡,伴隨這些「轉大人」的傳統指標運作,運作的場域多數是在家庭中完成。也因此,家庭結構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成長歷程的發展。 然而臺灣的家庭經驗、教育策略和西方世界大不相同。「我們的自立和歐美是很不一樣的,譬如孩子想讀書、家長又負擔得起,你要讀到 30 歲都是我的責任。」伊慶春道出許多臺灣爸媽的心聲,也突顯了有別於西方的家庭緊密性。 迥異於歐美社會的家庭脈絡,讓這項研究更顯珍貴。跨時程追蹤聚焦在「家庭經驗」的長期影響,子女的婚姻與生育受到哪些結構、關係、規範性因素左右。 觀察國一樣本的家庭結構變化(圖 1),雙親家庭比例下降的原因包括雙親離婚...

    延續前述家庭經驗的影響,研究小組也針對早期父母離婚的非完整家庭(non-intact family),檢視子女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與家庭組成。 臺灣的低生育率已不是新聞,但有趣的是,生育率其實並非一路走低。比如,2000 年與 2012 年的總生育率特別突出──關鍵因素是這兩年為「龍」年。另外,孤鸞年結婚率低、虎年出生率低,可見得傳統價值觀對婚育決定仍具有文化規範的影響力。 然而,面對臺灣顯著的低生育率現況,年輕人為何缺乏結婚和生育動機? 研究小組試圖由家庭經驗的影響著手。伊慶春提到,從過往文獻可知,兒少時期若父母離婚、未離婚但有衝突等,子女都會受到負面衝擊(negative impact),並且延續至成年期。相關論述或因果關係有些共識,但研究小組更想進一步探問的是:在此負面衝擊下,青少年將會「...

    TYP 第二階段聚焦在年輕成人樣本。2011-2017 年間,這群七年級生步入年輕成人階段,從平均 25 歲進入 31 歲,其中有 7-40% 的年輕人結婚了。研究由此深入分析,進一步觀察年輕世代實際的婚姻與生育行為。 2011 年時,這批 25 歲的樣本有 7% 進入婚姻生活,平均初婚年齡是 23.7 歲,屬於早婚者。比較發現,這群早婚者已生育子女及婚後 7 個月內生育的比例,明顯高於在 28 歲及 31 歲才結婚的人。 這個狀況反映了臺灣仍存在「婚育包裹」(孩子必須出生在婚姻中,對未婚生子的接受度低)的現象,也就是說,早婚者更可能是因為奉子成婚。此外,早婚者的經濟狀況尚不穩定,也反映在與父母同住的高比例現象上。 第二階段的調查,所有樣本已進入年輕成人階段,而且從 2011-2017 年分...

    2014 年的調查,時值樣本平均 28 歲,較接近臺灣平均成家的年紀(男性初婚年齡為 32 歲、女性 30 歲),調查也顯示當中有近 20% 的年輕人走入婚姻了。 進行分析後可知,臺灣社會貌似越來越開放,但結構性(居住地、家庭收入)、關係性(家庭關係)、規範性因素(家庭價值、性別角色)仍然大大影響年輕世代的婚姻和生育,其中還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以男性而言,青少年時期的家庭收入較高、與家人關係好、目前有工作者,較可能走入婚姻。但女性卻相反,青少年時期家庭收入高、目前有工作者,結婚的比例比較低。換言之, 時間拉長到 2017 年,這群受訪者來到人生三字頭,平均 31 歲。研究小組持續追蹤,進一步觀察早期家庭經驗是否帶來「長期」的影響。 其中,家庭結構改變的另一個原因出現了:父母之一過世的比例約 ...

    綜觀龐大而長時間的追蹤調查,伊慶春強調:「一般新聞可能偏重個人背景或短期效應,但做為社會學家,我們更關心結構因素和長期影響。」 她總結 20 年來團隊的各項研究,從家庭結構、家庭關係、文化規範來描繪青少年的成長軌跡。 一、以「家庭結構」的面向來看:子女在兒童期經歷父母離婚,成年後較有意願約會、較可能婚前懷孕,但非早婚。如果到青少年期才經歷父母離婚者,則可能使其不想結婚;但對女兒的影響反而可能是早婚且較早生育。 二、在「家庭關係」的面向,親子衝突較高者,子女有早婚的現象;父母間經常衝突,則子女較可能不想結婚,也不會早婚。這也暗示,上代衝突高的家庭關係可能影響到下一代進入親密關係的欲望;反之,若家庭關係較為融洽,家庭凝聚力較高,則會促使男性早婚與早育。意即,這些男性較能順勢接受傳統中成家的責任,...

  3. 2011年4月13日 · 七月中,來到台北市大安區一棟四層樓舊公寓的頂樓,一座布置得小巧精緻的空中花園,在喧囂的市區內顯得格外幽靜。 儘管午後豔陽高照,但對坐在白色藤架下搖椅的一對中年夫婦來說,高溫仍阻擋不了他倆享受這午後談心的時刻。 只見頭靠在先生肩上的妻子,一邊拉著先生的手,一邊叨叨絮絮聊著瑣事。 只要有空,朱振球都會和太太上來這個屬於他倆的私密空間,儘管大多時間,朱振球只是聽,但從他臉上不時露出的淺淺微笑,可以感受他的幸福當下。 結婚二十三年,今年四十七歲的朱振球,自從三年前自職業軍人退役後,至今一直閒賦家中。 因為是上校退役,領有終生俸的他,在經濟上的壓力並不大,倒是他的太太,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因為是政論節目的常客,名女人的光環,讓朱振球多少得承受外界的好奇關注。

  4. 2022年8月15日 · 20:1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 書摘精選. 陳名珉. 圓神出版. 發布時間:2022-08-15. 瀏覽數:4166. 我是在沒有準備下收到老媽再婚的消息雖然心裡早就有數但事實發生的時候心情還是複雜的。 訊息透過Line發過來,只有四個字:我結婚了。 乾脆俐落,典型我媽的個人特色—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只講結論。 幾分鐘後,她又傳來下一段訊息:寄冬天衣服給我。 另外附上了一串英文地址,位置是澳洲珀斯(Perth)附近的一座小鎮。 我對珀斯的認知非常淺薄,Wiki上說它是澳洲西岸的城市,地中海型氣候。 Google搜尋出來的城市風景,花木扶疏,整潔美麗。 但按照我媽先前的描述,她住的小鎮地處沙漠之間,距離市區還要開上幾個小時的車程。

  5. 2020年6月9日 · 天下部落格. 發布時間:2020-06-09. 瀏覽數:18211. 在《夫婦的世界》中,俊英身為醫生媽媽與導演爸爸兒子,原本是個乖巧、懂事、活潑的孩子。 但在爸爸的生日會中親眼目睹爸爸出軌、感覺到父母正漸漸走向離婚,一直到父母真的離婚甚至反目成仇,俊英開始冷漠不語、慣性偷竊、口出惡言、打架鬧事、外宿不歸……。 在俊英的身上我們已經看不見起初的幸福笑臉。 讓我們不禁想問「原本開朗貼心的孩子去了哪裡? 」、「俊英到底怎麼了? 變質的婚姻,變壞的孩子? 究竟父母離婚如何影響孩子? 學者指出,離婚不應被視為一個「單一事件」,而是一個家人共同經歷的「家庭過程(family process)」。 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從婚姻解組之前的爭吵、衝突就已經開始了,且會持續至離婚事實發生及離婚之後!

  6. 2023年7月11日 · 當離婚率不斷攀升之際2021年台灣男性再婚率是千分之15.6女性更低到僅有千分之9.7雙雙創下歷史新低不論男女在過去40年間都幾近腰斬。 曾因憂鬱症和種種原因,度過消沉10年,高愛倫說,「我現在要把過去的空白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