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21日 · SaMoTa. 我的家、我們的家──《慕尼黑 (Munich)》文本分析. 《慕尼黑》這部電影反對恐怖主義,也反對西方國家發起的反恐戰爭,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四分鐘的巨製以「家」的意象反覆辯證來控訴戰爭的不合理,《慕尼黑》的野心很大,它想交代的事情太多了 ...

  2. 2012年4月24日 · 「溫柔」既然是翁山蘇姬的本來面目,為什麼還需要造神運動?電影有一段是士兵欲開槍朝翁山蘇姬和她的支持者掃射,但她卻不顧指揮者的勸告向他們走去,後來指揮者似乎「震於她的威勢」,像喪家犬一般走人了,在我看來未免太突兀,因為這和翁山蘇姬的本質大相徑庭,既然她選擇離開心愛的 ...

  3. 2012年9月30日 · 難道必須在有意義的狀況下,那個物件才有被我們認識的需求?我覺得那個物件存在在世間的地位也太卑微了罷。 丁亮老師在文字學說過個故事:著名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來到個原始的聚落,來調查這個聚落裡原始的語言,他問這裡原住民有關一些花卉、動物的名字,他們都一一告訴李維史陀,但 ...

  4. 2012年12月26日 · 在讀書、背詩的時候心情是無法平靜的,藉由嘗試把自己置入在詩寫作當下的語境,就像是把感官銳化的過程,以往被視為是風吹草動的日常生活小事,都可能引發心中某些不對勁,不想把這歸類為多愁善感,因為不是

  5. 2016年5月9日 · 成功嶺上#190. close. 「報告長官,規定就是所有車輛都要在大門受檢,規定沒有寫看車牌給差別對待。. 「你跟我講什麼規定啦?. 」駕駛說:「你知道車裡頭坐的是誰嗎?. 「報告不知道。. 駕駛面露錯愕,他強忍不耐地說:「那我告訴你吧!. 裡頭坐的是你們 ...

  6. 2012年5月26日 · 我最近在看《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書裡教導如何讓一個無法創作的人或是在創作上受挫的人重新回到創作的路上,這裡的創作不僅是寫作,而是泛指各種藝術的創造活動。恢復創作能力本身就像是一個療程,看了半本書,我的體會是:恢復創作能力等同於自己不再有任何事隱瞞著自己。

  7. 2011年6月24日 · 在尼克森一頭栽入造橋工作之後,美國人理性、文明印象的繼承者來到軍醫葛瑞根身上,他不像尼克森一樣是騎士精神狂熱者,他冷靜地和尼克森剖析利害,雖然尼克森並不理會,到了最後,尼克森希望葛瑞根能參加大橋的開幕儀式,但葛瑞根卻因為自己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