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zhuanlan.zhihu.com

      圖片: zhuanlan.zhihu.com

      • 鄧小平 (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 ),原名 先聖 :19 , 學名 希賢 :8 ,1927年正式改名為 小平 ,四川 廣安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家、理論家及外交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 中國共產黨 於1978年至1989年間的實際 最高領導人 。
      www.wikiwand.com/zh-hant/邓小平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鄧小平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 先聖 [10] :19 , 學名 希賢 [11] :8 ,1927年正式改名為 小平 ,四川 廣安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家、理論家及外交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 中國共產黨 於1978年至1989年間的實際 最高領導人 。. 中國共產黨 第二代 ...

  3. 序言. 生平. 评价. 邓小平理论. 著作. 荣誉与后世纪念. 家庭. 爱好.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邓小平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 先圣 [10] :19 , 学名 希贤 [11] :8 ,1927年正式改名为 小平 ,四川 广安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家、理论家及外交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中国共产党 于1978年至1989年间的实际 最高领导人 。 中国共产党 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 的 核心 [12]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誉为“ 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 [13] 。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于中国 四川省 广安州 协兴乡 牌坊村 [註 1] , 祖籍 江西 吉水 [14] 。 其政治生涯经历了“三落三起” [15] [16] 。

    • 首任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人物貢獻
    • 人物作品
    • 婚姻家庭
    • 人物言論
    • 人物評價
    • 人物紀念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中文名:鄧小平

    •別名:鄧先聖(原名);鄧希賢(學名)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原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

    •出生日期:1904年8月22日

    早年經歷

    1904年8月22日,生於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取名鄧先聖。 1909年,進私塾讀書,學名鄧希賢。 1910年,入協興鄉初級國小學習。 1915年,入廣安縣高等國小學習。 1918年,入廣安縣立中學學習。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學生民眾反帝愛國運動。 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 1920年10月,抵達法國,不久入諾曼第區巴耶男子中學學習。 1921年4月,到克魯梭市施奈德鋼鐵總廠當軋鋼工。月底,辭去工作赴巴黎。7月下旬,中國共產黨成立。10月,進香布朗工廠做工,兩個星期後被解僱。 1922年2月,進哈金森橡膠廠做工。1922年夏,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 1923年夏,參加旅歐共青團支部工作,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參加旅歐共青團機關刊物《赤光》的編輯工作。7月,當選為旅歐共青團執行委員會書記局委員,同時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春,任中共旅歐支部里昂地區特派員。6月至9月,參與組織旅法華人多次舉行的聲援國內五卅反帝運動的大規模示威和集會。11月,進雷諾汽車廠做鉗工。 1926年1月17日,鄧小平第一次踏上了俄羅斯的領土,在中國共產黨莫斯科支部代表們的帶領下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報到。在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呆了僅僅12天,鄧小平就轉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被分到了七班。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春,離蘇回國,受中共派遣,到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所屬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工作,任政治處處長、學校中共組織的書記。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改名鄧小平,8月7日在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年底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 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28年年初,和張錫瑗結婚。 1929年夏,作為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化名鄧斌,同張雲逸等於12月和次年2月,先後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紅八軍政治委員和前敵委員會書記。 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據地,先後擔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 1933年5月,遭“左”傾路線打擊,被撤銷職務,受黨內“最後嚴重警告”處分,到樂安縣南村當巡視員。不久,調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8月,主編紅軍總政治部主辦的《紅星》報。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35年1月,參加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6月,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6年5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後任主任。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與師長劉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區開闢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9月至11月,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全會確定,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重申黨的獨立自主地放手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方針。在會上作關於地方工作的報告。 1939年7月3日,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9月,同卓琳結婚,後一起回到太行山。 1940年8月至12月,參與指揮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帶有戰略性的對日軍的進攻戰役。 1941年4月15日,發表《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一文,闡述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基本理論和政策。 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 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與太行分局合併,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主持八路軍總部的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領導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全面工作。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8月,日本宣布投降。此時,與劉伯承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已擴大為太行、太岳、冀魯豫、冀南等四個地區。

    撥亂反正

    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再度恢復工作後從端正思想路線入手進行撥亂反正,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強調解放思想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要打破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製造迷信的僵化狀態,把人們的思想從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下解放出來。 他第一次提出了“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的觀點,提出了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先富起來,以帶動其他地區、其他企業、其他人,使全國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的觀點。 在鄧小平的主導下,十一屆三中全會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確定了全黨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政治路線,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應著手認真地改革,認真解決黨政不分、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實行分級分工分人負責等。

    改革開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他認為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要從這個實際出發來制訂規劃。根據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他指出,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全黨要一心一意地搞現代化建設。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他設計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下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目標。並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不斷開拓新局面。他大力支持和推動農村改革,推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他關於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論述,為中國共產黨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的改革目標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倡議興辦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城市,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推動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他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一國兩制

    他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日本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的關係,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係。他為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講話文集

    《鄧小平文選》 《鄧小平文選》為鄧小平著作、講話選集,由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已出版3卷。 《鄧小平論教育》 《鄧小平論教育》第一版和第二版是1990年和1995年編輯出版的,分別收錄了鄧小平同志自1951年至1989年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談話與題詞38篇和53篇。《鄧小平論教育》的出版,對於了解和掌握鄧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官方立傳

    2009年12月,《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一書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全書以大量文獻檔案資料為依據,全面地反映了一代偉人鄧小平的生平經歷和思想歷程。 2014年8月19日,經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寫的《鄧小平傳(1904-1974)》,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國發行。這是官方首次為鄧小平立傳。 三卷本的《文集》編入文稿406篇,80餘萬字,其中的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開發表。鄧小平“文革”期間的部分文稿,首次對外披露。

    婚姻

    第一任妻子 張錫媛是鄧小平的第一位妻子。張錫媛出生在北京附近的良鄉,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張錫媛與從法國轉道蘇聯並在中山大學學習的鄧希賢(也就是後來的鄧小平)相識了。1928年,24的鄧小平與22歲的張錫媛在上海結合了,是浪漫的同志式的結合。婚禮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家四川餐館舉行,有中央機關的30餘人參加。1930年1月,張錫媛在生下孩子後得了產褥熱,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在丈夫鄧小平懷中去世。 第二任妻子 阿金的名字叫金維映,原名金愛卿,浙江岱山人。1931年7月,中國革命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影響下陷於低潮。不久鄧小平被批准到江西中央蘇區去。他們在蘇區結成了一對革命夫妻。在中央蘇區“左”傾路線鬥爭時期,執行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等人受到撤職和黨內處分。在遭受批判後,他和阿金同志正式地分手。 第三任妻子 卓琳本姓浦,雲南宣威人。1937年,投奔延安參加革命,並結識了鄧小平。鄧小平是在鄧發的帶領下通過“找對象”的形式,找到學習優秀、品貌雙全、熱情向上的卓琳的。1939年9月,在毛澤東的窯洞前,鄧小平和卓琳舉行婚禮。他們生育有兩男三女。

    家庭

    長女鄧林,1941年出生,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一級美術師,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副理事長、常任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長子鄧朴方,1944年4月生,196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會長。 次女鄧楠,1945年出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曾任中國科技部副部長,一直致力和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工作。鄧楠一直擔任著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的理事長。 三女鄧榕,筆名蕭榕,小名毛毛,1950年出生,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曾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三等秘書。著有《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和《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 最小的兒子鄧質方,1952年出生,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赴美國留學,獲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量子物理學博士學位。學成後在榮毅仁力邀下,進入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直屬的中信興業公司,任副總工程師。

    關於改革

    1、“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儘管是有風險的事。” 2、“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3、“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5、“改革,應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 6、“思想更解放些改革步子更快些。”

    關於發展

    1、“發展才是硬道理!”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4、“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 5、“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6、“要創造一種環境,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7、“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8、“綠化祖國,造福萬代。”

    關於黨和國家

    1、“什麼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 2、“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 3、“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4、“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深入民眾傾聽他們的呼聲;要敢說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則換人情;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 5、“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6、“實現四化,永不稱霸。” 7、“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8、“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9、“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

    毛澤東:鄧小平德才兼備,軍政皆優,是一位能夠“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非凡帥才。

    胡錦濤:“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充分展現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

    江澤民:“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美國《時代》:鄧小平改變了世界,功績史無前例。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變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鄧小平,鄧小平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國前總統雅克·席哈克評價鄧小平:“對中國和全世界而言,他都是20世紀的一位重要政治偉人”。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由序廳、三個陳列展廳、電影廳、珍藏廳等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檔案文獻資料200餘件,圖片408幅,復原場景4個,運用多媒體展示系統以及最具震撼力的電影,共同組成鮮活的立體空間,生動、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鄧小平偉大輝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再現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歷史場面,體現了主題鮮明、特點突出、內容豐富、設計新穎的總體思路。

    百年紀念

    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紀念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深切緬懷他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勳,追思和學習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的崇高風範,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紀念大會由吳邦國主持。

    201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

    為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2014年8月8日起,央視一套8點檔將播出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該劇導演吳子牛和主演馬少驊都是在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次年考上了大學,他們對鄧小平給時代帶來的轉折感受尤其深切。

  4. 2015年6月18日 · 邓小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生平. 开关生平子章节. 1.1 早年经历. 1.1.1 家族背景. 1.1.2 少年时期. 1.1.3 勤工儉學. 1.1.4 從事革命. 1.2 職業革命者. 1.2.1 渐露锋芒. 1.2.2 第一次下台. 1.2.3 抗日战争. 1.2.4 第二次国共内战.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3.1 建国初期. 1.3.2 反右運動. 1.3.3 藏區騷亂. 1.3.4 大躍進. 1.3.5 第二次下台. 1.3.6 “三副一长” 1.3.7 第三次下台. 文革结束后. 拨乱反正与再次上台. 改革开放. 对外关系. 1.4.3.1 中英香港回歸谈判. 改革中的问题. 1989年六四事件. 退休. 晚年.

  5. 鄧小平 - 中文百科. 關於其他同名條目請見「 鄧小平 (消歧義) 」。 鄧小平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 鄧先聖 , 學名 鄧希賢 ,1927年正式改名為鄧小平,四川 廣安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革命家及外交家,是 中國共產黨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於1978年至1989年間的實際 最高領導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將鄧定位為黨和國家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鄧1904年出生於中國 四川省 廣安州 協興鄉 牌坊村 [註 1] , 祖籍 江西 吉水 [12] 。 鄧的政治生涯經歷了「三落三起」。

  6. 鄧小平1904∼1997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四川廣安人。 1904年8月22日生。 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 5歲入學,高小畢業后考入廣安縣中學。 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 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6年初到蘇聯學習。 1927年春回國,被派往西安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從事政治工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鄧小平,8月7日在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 年底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 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邓小平鄧小平 - Wikiwand

    中國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人物。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鄧小平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 先聖 [10] :19 , 學名 希賢 [11] :8 ,1927年正式改名為 小平 ,四川 廣安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家、理論家及外交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 中國共產黨 於1978年至1989年間的實際 最高領導人 。 中國共產黨 第二代 中央領導集體 的 核心 [12]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譽為「 改革開放 的總設計師」 [13] 。 Quick Facts 鄧小平,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 Close. Quick Facts 正體字, 簡化字 ... Clos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