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 用「四要」應對孩子的「不要不要」 - Heho親子. 幼兒叛逆期爸媽該怎麼教?. 用「四要」應對孩子的「不要不要」. 日期:2021 年 11 月 4 日 作者: Heho編輯部. 孩子 2~3 歲時,進入俗稱的「第一個成長叛逆期」,常將「不要、不要」掛在嘴邊,令許多爸媽頭大不已 ...
2023年4月13日 · 橋頭國小高年級班導師汪桂蘭有一個念國一的女兒,她認為大人眼中的「頂嘴」,其實是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表達方式太過於直接,心不夠柔軟、沒有體貼別人的感受,他們所需要的是多加練習表達的方式。
2019年9月22日 · 如上述的鄭小姐,小時候容易「發呆,常做白日夢、忘東忘西」,但因為不吵不鬧很容易被忽略,家人可能認為她還小「少一根筋、長大就會好。 」但是長大後卻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工作表現。
2022年10月11日 · 1、全神貫注傾聽 :放下手邊的事情跟手機,專心聽孩子說。 2、簡單話語回應 :例如,孩子說「他們都不喜歡我」時,就回「嗯」,別說「那你可以找別人玩啊」之類的,也別急著弄懂來龍去脈,先讓孩子繼續說。 3、說出孩子感受 :孩子說完後,試著同理,例如可以說「你是不是有點傷心呢」。 4、先用想像方式實現 :孩子如果說「真希望他們跟我玩」,不必急著給實際解方,而是先回覆「如果能夠跟他們玩,應該很不錯」 當孩子說完之後,父母可以分享一些自己過往的人際挫敗經驗,或現正遭逢的社交困擾,讓孩子覺得更被同理。 通常人在被傾聽、被理解後,情緒就會穩定一點了。 二、和孩子集思廣益,討論各種解方,但大人別貿然介入
2022年3月3日 · 兒女都是語障兒! 雙寶媽及早發現 把握 3 歲前的早療黃金期 Posted on 2022 年 3 月 3 日 by 賴 以玲 育有一兒一女的余小姐,在經過兒子語言發展和大小動作發展遲緩問題以及女兒的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後,幸運地及時讓孩子接受早療課程,如今一雙兒女都能回歸正常、到校學習。 積極面對、及時療育永遠是面對兒童成長發育問題最重要也最正確的心態。 家住中部、育有一對兒女的余小姐,是位全職媽媽,由於自己帶孩子,也因此有更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問起余小姐是怎麼發現孩子有語言和動作發展緩慢的問題?
2022年1月10日 · 如何為孩子規劃早期療育?.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多,如能陪伴在家練習,效果更顯著!. Posted on 2022 年 1 月 10 日 by 李怡麥. 6 歲前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父母若能充分配合早療課程的規劃參與其中,同時在家也能並積極陪伴,做到早療過程中不可少 ...
2019年6月20日 · 42歲婦卵巢衰退拚試管 AI輔助挑胚胎一次就成功懷孕. 日期:2019 年 6 月 20 日 作者: 林以璿. 42歲的吳太太,過去因為卵巢功能不佳,多次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失敗了3次後,才在106年得到了一個女兒。. 今年夫婦倆再次就診,想為女兒生下弟妹,但因卵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