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2. 本篇介紹【袪濕藥】: 五、袪濕藥. 能袪除濕邪,治療水濕症。 可概分為兩大類: 1.芳香化濕藥: 例如:藿香,蒼朮,白豆蔻等.。 2.利水滲濕藥: 其中茯苓,豬苓,澤瀉,車錢子,滑石,薏苡仁,茵陳蒿,木通,白扁豆,土茯苓,化石草等,以淡滲為主;可治小便不利,泄瀉,水腫等症。 而萆薢以通淋為主,長於分清化濁;用治小便混濁,婦女白帶等症。 常見【袪濕藥 】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4.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3. 食補與藥補. 依自己的體質(氣虛型、陽虛型、血虛型、陰虛型),選擇適當的補氣藥、溫陽藥、補血藥、滋陰藥,或者是適合自己的寒性、涼性、溫熱性、清淡甘平性食物,來強壯身體,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質的一種食補或藥補的方法。 體質分四型. (一) 氣虛型 :為臟腑機能減退所表現的症狀,如頭暈目眩,疲倦乏力,氣短懶言,易出汗,怕冷,易感冒,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或便溏,舌質淡,脈虛無力。 1.補氣藥: (1)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 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2)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作用,補氣作用低於人參,但價格便宜,食療用之可取代人參。

  4. (7)備註: 本方主治因久病衰弱或氣血虛所致之視力障礙、白內障等,屢 有良效。尤其對於白內障,應視體質及病情選用本方或八味地黃丸,適宜連服。 方中當歸、芍藥、川芎、地黃即四物湯,能增血明目﹔菊 花平肝養目,去翳膜﹔蔓荊子入肝經,涼血,治目赤﹔黃連、 梔子清解實熱﹔人參、甘草 ...

  5. 1.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 症狀:. 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症狀為主,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有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 感染流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西醫學稱為流行性感冒 ...

  6. 《二十一大類科學中藥解析》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袪風劑】:凡有散風與消風兩作用之方劑。含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蠲痺湯、牽正散、三生飲、地黃飲子。 【袪風劑】: 凡有散風與消風兩作用之方劑。含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蠲痺湯、牽正散、三生飲 ...

  7.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本證是邪在少陽,因血虛肝燥,而引起上述諸般症狀,故以疏 肝理脾,和營解鬱,為本方使用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