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8日 · 從罔腰案稱跨性別者懷孕到前陣子中國女星鄭爽拋棄代孕子女案之所以引起輿論撻伐也成為一個契機讓更多人深思生殖技術的進步到底是鞏固了生育養三位一體的母職想像還是有機會達成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新里程碑

  2. 2017年3月29日 · 朴槿惠當選總統後孫石熙離開主持13年的廣播節目跳槽到中央日報集團旗下的JTBC電視台擔任社長級晚間新聞主播他領軍的新聞團隊發現崔順實使用過裝有青瓦台機密文件的平板電腦親信干政被接露於世導致朴槿惠也落得被彈劾下台的命運。 時隔13年後,孫石熙回憶道: 那個專訪,單看逐字稿的話,會讓人覺得相當嚴重。...

    • ▌「大概是跟嬌生槓上了!」路透社的證據揭露
    • ▌Fda硬不起來與北美大下架?
    • ▌杯水車薪的和解金,下一步呢?

    2018年資深醫藥記者Lisa Girion在全球投下震撼彈。12月14日早晨,她在《路透社》獨家發表了名為〈石棉潛伏爽身粉,嬌生公司早知道〉的專題報導揭露嬌生公司的惡形惡狀。這份報導內容大量引述機密資料,洋洋灑灑地揭露嬌生自1970年起,如何知悉、隱匿產品風險,以及該公司如何遊說尼克森政府打消積極管制滑石產品的種種秘辛。 報導首先指出,嬌生最早就透過1957年和1958年的諮詢實驗室報告,得知滑石粉裡含有纖維狀與「針狀」透閃石的汙染物,也就是石棉纖維的一種。之後至少從1971年起,嬌生都試圖隱匿一項事實: 但這段期間,嬌生公司用盡一切手段對內外部人員施壓,包括公司各級主管、礦場經理、科學家、醫師和律師,要求所有接觸相關資訊的人員對外不得揭露任何資訊。 同時,嬌生公司也開始利用各種方法遊說F...

    《路透社》的揭露進一步引發國會議員與更多公民團體的關注。2018年9月,FDA應國會議員的要求,一改「自主管理」的模式,改委託外部研究機構AMA Analytical Service對全美市售滑石基底化妝品進行抽樣檢測。然而就在2019年9月,FDA即將公布第一波檢測報告前夕,嬌生忽然大動作全面回收共3萬多瓶在北美市場流通的爽身粉,強調該公司將負責任地「再行自主檢驗」。神奇的是,這一次檢驗報告,嬌生公司產品的檢驗結果並未被特別揭露為「具特別重大風險」;而嬌生的自主檢驗,當然也一如往常地「無石棉檢出」。 訴訟戰場仍然繼續。2020年2月,紐澤西州法院再判決嬌生公司敗訴,嬌生必須支付高達7.5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給4名因使用爽身粉而罹患罕見癌症的原告。這一次,嬌生公司再也無法躲避媒體與公眾的關切...

    2020年10月,嬌生公司提出將與1萬多件訴訟中的1,000件訴訟,以10億美元進行和解的主張。但明眼人都知道,嬌生公司在過去的訴訟中,已累計達70億美元的賠償金,10億美金根本九牛一毛毫無誠意。更何況嬌生公司所提出的和解條件中仍緊咬自己沒有錯,和解只是為了加速事件解決。 更令人憂心的是,嬌生在2020年5月20日所發佈的聲明中,僅包括在美國與加拿大兩國市場永久停售爽身粉商品,而且該公司的發言指出,這項停售計畫只是因應全球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而作的商業調整。目前包括英國等歐洲與亞非地區,引發爭議的相關產品仍然在市場上流通販售。至於台灣,目前各大賣場仍可看見嬌生嬰兒爽身粉的身影。嬌生台灣分公司表示,台灣跟美加產線不一樣,美加是因為是市場需求評估後決定,目前台灣並沒有要...

  3. 2021年1月11日 · N號房事件一周年,她們的人生將何去何從? 整個社會,又是否準備好重新檢視網路性犯罪、和助紂為虐的強暴文化? 事情看似在此告一段落。 只不過,去年11月,當時參與報導的《韓民族》記者吳妍書,公開了一篇採訪手記〈見證N號房倖存者之後,痛苦的一年〉。 她重新採訪幾位倖存者,發現她們難以回歸社會的近況,並回顧了自己的採訪心路歷程。 左為記者金宛、右為吳妍書。 圖/截自《韓民族日報》影片....

  4. 2016年12月16日 · 南韓教育部經過調查,已確認佑蘿入學過程,確實存在問題,但出席聽證會的梨大校務人士,沒一個人敢承認,究竟是誰下主導棋,讓佑蘿違反規定入學。 碰上崔順實,相關涉案人士都詭異地「三緘其口」,「親信干政」案的真相能否水落石出?

  5. 2017年3月31日 · 3月30日凌晨四點遭羈押的朴槿惠。 是誰讓這樣的人迷失與徬徨,又是誰把這樣的人推上政治舞台? 圖/法新社. 因放任「密友」 崔順實 干政,被控收賄、洩密與濫權等罪嫌,遭彈劾下台的南韓前總統 朴槿惠 ,3月31日凌晨4點,被法院裁定收押,隨後送往首爾看守所收監,成為繼 盧泰愚 與 全斗煥 後,大韓民國第3位遭拘捕的卸任元首。 我對國民感到羞愧…我會誠實接受調查的。...

  6. 2019年7月9日 · 2019/07/09 讓路給小鴨. 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之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現今跨種族的國際收養已經不是特別稀奇的事,但是在這些收出養「溫馨故事」的背後,究竟存在著哪些被大眾所期待與投射的元素? 收養家庭與被收養的孩子,他們的真實生活經歷又是如何? 即便跨種族收養在現今社會已被接受,但卻也出現「被過度美化」的問題,其中對於家庭、社會的挑戰,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爭議更不容忽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