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6日 · 書傳媒 2019-03-06. 圖片來源: unsplash. 《VO》導讀: 人生總會遇到必須道別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借鏡唐詩裡的「道別哲學」,發現原來「面對別離」能有這麼多種方式。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詩詞專家學者 程千帆、 俞平伯等. 活在現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與重要的朋友各據天涯海角兩邊,卻沒有辦法聯繫,也完全不知道對方音訊,這會有多難熬。 對於唐朝詩人來說,沒有 Line 與視訊更尤其痛苦。 好不容易遇到聊得來、可以一起狂放喝酒的知音,歡樂的時光卻總是太短,就連浩然也忍不住惋惜又難過地喊「天涯一望斷人腸」! 也正是因為沒辦法保持聯繫,更難以知道未來會不會有再相見的機會。 在道別時候,詩人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吟詠詩句,來抒發自己的鬱悶與悲傷,同時也對友人的遠行表達祝福。

    • 不斷自我探索,自學領域從「美術」轉向「程式」
    • 從 Python 開始,認識程式的美學
    • 自學生走入職場:一切和我學的差好多
    • 工作後,他體認到「主動」的重要性
    • 結合金融、程式、美學,他在線上課程開啟自己的一片天
    • 自學走出自己的路,何孟軒:我不想做個規範性的社會人
    • 更多關於自學的文章

    母親認為:「全世界的動物都是媽媽帶著孩子,只有父母會把孩子丟出去給別人管」,母親希望可以由她親自帶著我一直到我成年,期間母親並沒有辭去工作,而是一邊帶著我一邊做好她份內的事情。 在台灣,才華和成功是相互垂直的概念。今天自己有天份,為什麼會不被社會所重視?如果選擇自學,時間就是你獲取到的最大資源。 在我自學時間內,迷失在時間的無底洞、走不出同溫層、沒有勇氣踏出去看世界,是我剛自學所遇到的最大問題。而我一心想要把我喜愛的美術專業提升,卻還是會思考到未來的路終究要回到體制內,殘破不堪的現實會讓我懷疑自我定位,以下哲學問題一直徘徊在我的腦海裡: 1. 自己不適合自學? 2. 母親給予我探索的空間,但我真正要什麼? 3. 我希望我可以變成什麼? 4. 我可以做什麼? 自學期間,自學訪視委員唐老師來訪視...

    自學生是非常特別的,我們值得去做這些探索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不走在體制內的風險。 程式讓我有了學習方向,我自己也覺得探索是好事,但可以把探索轉換為嘗試,嘗試學習程式的時候是非常艱困的,當時我並不知道要如何在網路上打關鍵字找程式資源,因為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 在母親找到的一位程式家教老師的教導下,我慢慢理解程式的應用,而老師教我第一個語言就是 Python,老師和我說:把程式想成一個又一個的功能,就好像美術一樣,有畫板、水彩筆、顏料等,等你需要的時後再去使用,而不是完全去記住所有東西,就這樣…老師慢慢帶著我學習 Python。 這樣的 Python 教學維持了一年後,正巧遇上 Apple 推出了 Swift(開發 iOS 系統更簡單的程式語言),老師認為,Swift 與 Python 在...

    學習是一回事,要怎麼 Follow Up 所有你在學習的東西又是另一個學問,學習的東西可以運用到哪裡?我決定進入職場鍛鍊自己。 起因於家教老師與家人的鼓勵,我開始投遞履歷,想從職場的實務經驗裡學習,而初試啼聲也順利進入一間新創公司,開啟為期四個月的職場體驗。 在公司裡,我擔任 iOS 工程師,負責整合遊戲的軟體到 iOS 的系統中,讓公司原有的 AR 產品在手機上也能玩;另外,我也必須不時配合公司的需求,製作出各項體驗產品的 Prototype。 公司所要求的和我所學習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基本上我學的都是基礎中的基礎,公司要求客製化,每個專業都是公司存活成長下去命脈,在這之中,我了解到的責任和與人溝通的經驗,都是我無法在家裡自學學習到的。

    在公司學習後,我發現到我需要精進自己的程式能力,於是我回到最初學習的 Python,我發現到我當時學習程式的費用是不可思議的貴,我很希望不要有更多人走跟我同樣的道路。 因此我想結合自身技術幫助其他想學程式的孩子,在課程的整體規劃和評估後,我認為線上課程平台在授課時間、地點上具備彈性,也能在開課前確認市場需求,是個最理想的開課管道,便主動致信 Hahow 表明開課意願,順利有了之後的合作。 開設課程讓我發現到,之前在公司所學習到的責任和態度是在職場上不可或卻的基本元素之一,解決每一位學員的程式問題也都是一個責任,這讓我在開課的期間大量解決學員所遇到的程式問題,也更精進自己的程式能力。 在這段期間,我遇到人生中第二位貴人——輔大的韓教授,他看到了我在 Hahow 開的課程,並邀請我到輔大演講、協...

    我發現到我對金融和程式的興趣,不但可以結合這兩者,也可以和美學方面的知識做結合。 透過程式繪製圖表,美國 Udemy 平台發現我在 Python 上面的專業和經驗,邀請我到 Udemy 平台上開設課程。於是我回想起我在 Hahow 上開課的經驗,我一邊可以助人學習,自己也可以有所成長,再加上我想要更精進自己的程式和股市的能力,因此我決定在 Udemy 上開設我的第一堂股市課程。 剛開始可以說是非常不順利,Python 在股市上面的應用是仰賴股市下載、分析或繪製的套件,因此告訴學員如何下載套件以及確保他們能夠執行順利,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難。 想要透過程式分析股市的客群偏向 30 ~ 40 甚至有 50 歲以上的長輩(這讓我相當訝異),有位長輩告訴我,他們想要的不是教學影片,而是可以立即分析的程式...

    從自學到教學,我發現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不斷自我突破、可以有所改進的,而我拿出勇氣走到現在,包含母親的支持與鼓勵、唐老師和韓教授給我的建議,讓我證明我有能力可以做到這一切。 我想對同是學生的朋友或想要讓孩子們自學的家長們說,家庭是自學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都想要讓孩子學習到最好的,但同時也要看那是不是孩子想要的,陪伴和鼓勵絕對勝過謾罵與監督。 而孩子自己也要能體會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著你,你必須要在成長的時候意識到這一點,在得來不易的環境下,探索那些有可能喜歡的事物,並勇敢去嘗試;當你找到那個你能夠盡情發揮的領域,就是你可以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也是你對自己最好的證明。 (本文經原作者 何孟軒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自學也可以不一樣,我今年 19 ...

  2. 2019年9月24日 · 研究採用「社會認知理論」,從美國總統科學獎得主、人格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核心觀點出發,強調人不是被動受到家庭與外在環境影響,而是雙向、多向地產生互動關係。 家庭也是在不同家人間交互關係中,影響我們、也被我們影響。 由此,劉蓉果以「效能信念」作解釋。 效能信念是個體行動的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判斷與信心。 換句話說, 「家庭效能信念」就是我們對自己能否勝任家庭角色的信心判斷。 研究區分三種家庭效能感,討論家人間互動關係的品質:侍奉父母的待親效能,對待子女的教養效能,與夫妻相處的婚姻效能。 這也是典型「三明治族」家庭日常的三大關係── 孝親、育兒、婚姻。 孝親、教養、婚姻互動是三明治族的日常,影響著家庭的幸福滿意度。 圖說設計丨劉芝吟、林洵安。

  3. 2019年6月18日 · 經營愛情. 【愛上的人在海的另一端】感情專家:想長久經營「距離戀愛」,有 3 件事要記下來. 張傑 2019-06-18. Photo by Fezbot2000 on Unsplash. 隨著出國念書、打工渡假的機會越來越多,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在外國長期居住的關係,於是有了異國戀的經歷。 但在學生簽或是打工簽證效期結束,不得不回到台灣時,多數的異國戀情侶都會選擇試試看堅持一下跨國的距離戀愛,然後在這段分開相愛的期間,思考是否要進一步,透過像是結婚、移民或是工作簽證的方式,讓兩人再度重聚在同一個城市生活。 但有很多的情侶是在無法克服距離戀愛期間的困難而決定分手的。

  4. 2019年11月1日 ·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的確,透過《陽光普照》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鍾導內心更柔軟的那一塊, 但別忘了人類終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生物,一如有「陽光」的地方,「陰影」必然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陽光普照》的故事是從一個台灣社會上常見的家庭說起,父權色彩濃重又寡言的 爸爸阿文(陳以文 飾) 是位駕訓班教練,除了每天提醒自己的學員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也沒忘記將這句駕訓班準則傳授給優秀的 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 。

  5. 2020年9月23日 · 所謂「人際知覺」是一個人在社交情境中,如何去判斷他人的行為,進而認定這個人的狀態或關係的狀態,常見的有: 1.先入為主. 他們對人的知覺並非出於理性客觀,而是將主觀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而認為對方就是這樣類型的人。 例如:看見對方板著臉,就認為對方一定很難相處;或者看見對方找零錢的方式,就認為對方一定很吝嗇等。 2.投射作用. 在人際交往中, 人們會把自己的特徵,歸屬到其他人身上,假設他人與自己是相同的,並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他人。 例如:對自己很自戀的人,見到他人對自己微笑,就以為他人對自己有好感;對自己很自卑的人,見到他人別過目光,就認為對方也不喜歡自己,而對方可能只是較內向或不知所措罷了。 3.情緒效應.

  6. 2019年9月24日 ·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由流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