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國現代高僧

      • 太虛(1890-1947),中國現代高僧。 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 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 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同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 抗戰勝利後,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任。 1947年病逝於上海玉佛寺。
      baike.baidu.hk/item/釋太虛/448997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編. 釋太虛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 呂淦森 、 沛林 , 法名 唯心 , 法字 太虛 ,別號 昧庵 ,以字行,出生於 浙江 海寧縣 長安鎮, 籍貫 浙江 崇德縣 (今 桐鄉市 ),著名 佛教 臨濟宗 禪師 、哲學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 ...

  3. 釋太虛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屬牛,出生在清代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於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近代著名高僧。

  4. 釋太虚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吕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 海寧縣長安镇籍贯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市),著名佛教僧人思想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志在整理僧伽制度

    • 太虚
    • 唯心
    • 呂沛林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释太虚釋太虛 - Wikiwand

    中國僧人,人生佛教創始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釋太虛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 呂淦森 、 沛林 , 法名 唯心 , 法字 太虛 ,別號 昧庵 ,以字行,出生於 浙江 海寧縣 長安鎮, 籍貫 浙江 崇德縣 (今 桐鄉市 ),著名 佛教 臨濟宗 禪師 ...

  6. 1947年病逝於上海玉佛寺。 中文名. 釋太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信 仰. 佛教. 目錄. 1 生平事蹟. 2 主要著述. 3 重要影響. 釋太虛 生平事蹟. 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 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 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同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 1909年隨寄禪參加江蘇省僧教育會,又於南京金陵刻經處祇洹精舍從楊文會學佛經。 1911年在廣州組織僧教育會,住持白雲山雙溪寺。 時值黃花岡之役,因作詩憑弔,不容於清廷,遂離粵返滬。 1912年與同學仁山等創設中國佛教協進會,後中國佛教協進會併入中華佛教總會,被推為會刊《佛教月報》總編輯。

  7. 釋太虛所謂能知現實的認識機制即佛教因明學。 狹義上,因明學只研究作為思維結構、理性辨別方式的比量,比量智即指人類理性思維的能力。 但建立比量的根據是現量,現量心所知的現量境(物如、無分別相)是比量智所知的比量境(分別相)的基礎,(因明學以現量為立具的說法,似可與西哲所論語言的感性本質或真理的感性活動基礎相較,但西哲所謂感性單指五種感官與事物直接面對時的心靈狀態,此中可能包含與五種官能同時俱起的第六意識、即佛教所講的五俱意識,而佛教所謂的現量心指根本識和前六識,且隨禪定境界而有位差別。 )而認識最終要依至教量為依准,所以廣義的佛教因明學應包含指謂心靈境界的現量、總攝教理行果的至教量和比量。

  8. 釋太虛是民國佛教史上最具魄力的佛教改革家也是一位對時代最具敏銳觀察力的佛教思想家他生於清光緒15年1890年),光緒30年16歲時出家1947年3月17日圓寂。. 從1912迄1947年他圓寂期間為他主要活動的年代幾乎與1912至1949年的民國時期相當。. 本書以 ...

  1. 相關搜尋

    釋虛雲釋印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