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野百合学运,又称1990年3月学运、三月学运,是指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间于中华民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运动,由国立台湾大学学生周克任、何宗宪、杨弘任签署发起宣言,最初号召共9位学生(含3位发起人)至中正纪念堂展开静坐行动,开启野百合运动序曲,人数最多时曾经有将近6,000名来自台湾各地的大学生,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今自由广场)上静坐,他们提出“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
      www.wikiwand.com/zh-hans/野百合學運
  1. 1990年3月18日. 3月18日,廣場的靜坐運動已快速發展成全國性的學運份子串連活動,參與靜坐示威的大學生已達數千人。 當天下午,甫成立的民進黨發起造勢大會,動員數萬群眾在廣場大門旁邊進行演說,主軸在於聲討國大。

  2. 3月22日. 学运组织架构. 影响. 相关条目. 注释. 相关的史料与研究书目.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野百合学运. 简体. 工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野百合学运 ,又称 1990年3月学运 、 三月学运 ,是指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间于 中华民国 所发生的一系列 学生运动 ,由 国立台湾大学 学生 周克任 、 何宗宪 、 杨弘任 签署发起宣言 [1] ,最初号召共9位学生(含3位发起人)至中正纪念堂展开静坐行动,开启野百合运动序曲,人数最多时曾经有将近6,000名来自台湾各地的 大学生 ,集结在 中正纪念堂 广场(今自由广场)上 静坐 ,他们提出“解散 国民大会 ”、“废除 临时条款 ”、“召开 国是会议 ”、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 [2] 。

  3. 2016年3月18日 · 2016-03-18 11:42. 1990年3月校際會議通過野百合為三月學運的精神象徵。 「野百合象徵學生對台灣本土的認同野百合野草莓太陽花學運串起不同世代的學生運動。 二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引發了「反服貿運動」,抗議政府黑箱作業,佔領國會行動,太陽花學運造就了一位學運戰神黃國昌立委、林飛帆與陳為廷。 二十六前的「野百合學運」,是針對山中萬年老賊的憤怒,「野百合世代」造就了桃園市長鄭文燦、台中市長林佳龍、鄭麗君立委、黃偉哲立委、鍾佳濱立委、前高雄市副市長陳啟昱、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范雲等人,都是學運世代重要成員。 當年這些學生從校園走到廣場,突破威權政府的校園控制,走向民間社會,因而串起1990年3月的「野百合」大集合。

  4. 2014年3月22日 · BBC中文網記者. 2014年3月22日. AFP and CNA. 時隔24年,台灣兩次大型運動是否相似? 台灣這次的佔領立法院反服貿協議行動和24年前的野百合學運雖有相似之處但是本質大為不同24年前的野百合學運起因是隨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國民大會代表們通過了延長任期的條款野百合的背景....

  5. 2020年3月16日 · 這批國大及立委代表,是二戰後中華民國第一批全國級的中央民意代表。 隨著中央政府失去大陸統治權,台灣省成為中華民國「最後的國土」,這批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因「尚未反攻大陸」遲遲無法改選,成為歷史性的「萬年國代」。 1990年三月,這批普遍出生於1970年前後的大學生,再也無法忍受這種「以一省承擔一國」的畸形體制,走上街頭,要求改革。 端傳媒製作的野百合歷史年表將自89年天安門學運始至90年六月止帶讀者回到廣場學運騷動的那一年。 重看當時的青年,如何在「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之下,激越地走進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 1989.4.15. 北京/胡耀邦逝世.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民眾於天安門附近集合悼念,並提出政治改革訴求。 1989.4.26. 北京/四二六社論.

  6. 2020年3月23日 · 1990年3月18日台灣學生參與野百合學運。. (資料照,Bubbha@Wikipedia/CC BY-SA 3.0). 今年是野百合學運30周年,而當年的學生代表、總指揮中,有許多 ...

  7. 2020年3月16日 · 發生於1990年3月16日至22日的 野百合學運 ,成功地終結了中國國民黨用來鞏固其威權獨裁統治,所設計出荒謬的自1948年起永遠不需改選的國會議員終身任期制(包括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考試委員、監察委員)。 這場運動也成功地推動後續的國會全面改選,並迫使執政的國民黨廢除其威權統治法源的「臨時條款」與宣佈結束「動員戡亂時期」。 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也巧妙利用學運所帶起的民意力量,對抗國民黨內的法統派守舊勢力,並逐步推動體制內的轉型,帶動民主改革,使其在後來於1996當選第一任的台灣民選總統。 因此,野百合學運在九零年代對台灣政治制度的改革與民主化的進程上,的確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