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6日 · 45歲還有正職工作的Peng花不少時間在協助有受害經驗的網友曾經有天半夜11點他接到醫院急診室撥來的電話一位受害者在手腕上割了2刀醫師從手機對話紀錄找到Peng以為他是女子的男朋友或丈夫便通知他到院。 「我說怎麼會這樣,趕快衝過去,她就一直哭,我說聊的時候不是好好的,她說突然又覺得很難過,真的沒辦法面對,想要結束自己。 她唯一能講的就是我而已,怕家人擔心不敢講,又要面對債務,她覺得很蠢,怎麼會相信這個人,為什麼會愛這個人! 這個人到底是誰? 「因為他們需要幫助,不然誰能幫他們。 我們比較懂、比較正能量的人可以幫他,如果你不幫他,他到時候又被騙第二次。 這些錢等於是他的全部了,有些人是房貸車貸,有些人是地下錢莊,如果不給他意見,等於是讓他去死。 」他說。

  2. 連續數天超過百人確診,雙北篩檢需求瞬間量,衝擊下,確診者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無法分流篩檢、而得和一般低風險者混雜在一起等待;另一方面,醫院內陸續出現確診者,院方人力調配、分艙分流處置,都考驗著醫護們的信心⋯⋯

    • 帝國如何崛起?
    • 醫療與行政的槓桿
    • 醫療起飛與亂象都起於長庚
    • 長庚的危機、醫療的轉機?

    「沒有好醫生,就沒有好醫院。」 這是1976年,前台塑集團總裁王永慶創辦長庚醫院時,設定的核心策略。他先找來當時積極為馬偕醫院規畫重建、擴院,但計畫遭董事會數度否決而失望的馬偕前行政副院長張錦文;再找來支持張的規畫、但也與馬偕董事會鬧翻的院長羅慧夫。一個台灣首位放洋的醫管專才、一個美國來台服務的一流整外醫師,不僅接收了原本可能是「馬偕醫院新院址」的林口院區規畫,還從院長、副院長、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及內外科醫師一併展開挖角。 特別是當年在羅慧夫調教下,訓練出與台大齊名的馬偕外科系,幾乎整批被帶走,包括後來首位外科醫師院士的魏福全、替藝人Selina治療的燒燙傷權威楊瑞永、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正儀、整形外科林秋華(同為整外醫師林靜芸的叔叔)等,讓馬偕外科險遭「滅科」。 長庚醫院的發跡,可以說源...

    王永慶「經營之神」名號,跨足醫療產業亦未失本色。在台北長庚成立2年後、林口長庚揭幕之際,因種種設計、採購理念與張錦文不合,王永慶讓張錦文、羅慧夫雙雙下台,但張錦文改任長庚顧問、羅慧夫更被尊為長庚「永久的名譽院長」,後來羅慧夫專心發展顱顏外科,把長庚此一領域帶上世界頂級。 儘管張錦文自傳《望醫心切》中提及,當年交接典禮上,羅慧夫曾難過的痛哭,但內部巨變未檯面化,王永慶更已先找好心臟外科名醫張昭雄接手羅慧夫,又相中台塑子公司、台化原木廠廠長莊逸洲的管理長才,補上張錦文的角色。 一名長庚集團資深員工分析,長庚能在41年間穩定又快速成長,創造出至今年營收逾500億、並提供業界中醫師最高等級的待遇,是因為「董事長」(王永慶)一直在「醫療」和「行政」上區分兩塊平行的權力結構,讓醫療與行政能互相制衡,「像...

    台灣現今醫療便利的開端,可以說從長庚開始;但過度創造需求與追求利潤的亂象,也可以說從「醫療長庚化」開始。 1970年代,台灣以公立醫院為主導,因為都領固定薪,醫師待遇不佳、醫院績效不彰,病人不送紅包住不了醫院、開不了刀,醫師則只有回家私自開診「賺外快」。 長庚創立時下了明確禁令,嚴禁醫師收紅包,更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讓病人不會因沒錢無法上醫院,實踐王永慶「平民醫院」的想法。這也是此次長庚風暴中,無論急診或骨科的免職案先前都冠以「收賄」或「收錢」之罪名,那確實是長庚最忌諱的「院規」。 但為了杜絕醫師不要拿紅包,長庚將低底薪、高抽成「駐診拆帳制」(Private Patient Fee,PPF)發揚光大,鼓勵醫師看愈多、賺愈大。 PPF最早也是羅慧夫、張錦文率先在馬偕實踐,但馬偕醫院仍有給醫...

    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儘管與急診專科沒有「業績」、只領「固定薪」,加上重度級急救中心醫院評鑑規定,急診專科醫師需達50%、而其又為醫學中心必要標準,急診專科醫師人力不足,各醫院為了評鑑需要,讓急診科醫師很搶手等因素有關;加上大型災難發生時,如八仙塵爆等,各院急診常主動跨院轉診支援,培養出不同於其他科別的團隊作戰意識,因此在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請辭後,包括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都立即表態歡迎他們轉戰,全台超過50個醫院急診室都隔空力挺、支持。而醫院為了縮減成本、甚至內部管理階層互鬥,即隨意解聘急診主任,激起第一線醫師集體請辭抗議,某方面也反映長年在「財團醫院」裡遭壓制的醫療專業的反撲。 高達30名急診醫師將從長庚集體出走,人才失血會為長庚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前衛生署長(現改制為衛生福...

  3. 2018年11月6日 · 2018.11.6 最後更新. 家人急重症住院治療看護和照服員自己找費用自己付一旦不幸發生照護意外沒有單位可究責或仲裁家屬只能自己去打官司私了」,病家無助但沒有雇主的看護和照服員獨自承擔所有風險又何辜?. 這正是台灣現今醫院 ...

  4. 2015年12月15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醫療分級制度有待落實. 急診醫療「急救中」,誰癱瘓了急診室? 台灣並不是所有醫院的急診室都爆滿。 即使是台大醫院,仍會出現在急診室等病床超過一個禮拜的離譜狀況,但某些區域小型醫院的急診室卻根本沒有人。 打開衛福部2014年公布的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48小時案件比率檔案四季比率平均下來前10名超過全國平均值醫院當中有6間是大型醫學中心第1名的台大醫院的院所指標值更是遠遠超過全國平均值6倍之多。 今年11月台北市衛生局也才剛公布,1~10月台北市醫學中心急診量最高前3名為馬偕、台大與三總,就診人次分別為10萬8,764人、9萬2,778人、三總8萬5,750人。 而這三間醫院全都是擔負重度急救責任的醫學中心。

  5. 2023年4月24日 · 在社群平台上用「診所 癌症細胞治療」、「NK細胞」等關鍵字搜尋,就會跳出許多生技公司、診所的廣告推銷。. 《報導者》走訪醫療院所和產業現場,他們異口同聲表示,未經政府核可而私下進行的癌症細胞治療,滿街都是;更有生技公司透露:「檯面上執行 ...

  6. 當班的兒科急診醫師吳漢屏身為美國心臟協會(AHA)兒童高級救命術(PALS)導師,也捏出一身冷汗,因當天差點沒有搶救的武器,在最後關頭才找出醫院最後一根庫存骨內針,「如黑暗中重見的光明,」他事後說。 奮戰一個多小時,心又跳了、血壓上升了,兒急團隊這棒挺住,把女嬰再交到兒童重症加護團隊,接力救治。 急重症救治是一道一道闖關,每一關都可能沒有「第二次機會」,每次挫敗都代表一個生命流逝,充滿太多考驗,但最令醫療人員氣結的是敗在「武器」不足。 「沒有一個病人是可以因為沒有血管路徑而死亡的! 」吳漢屏說。 但連林口長庚這個兒童急診專科醫師最多、最具營運規模的醫院,都缺乏骨內針,別的醫院狀況可想而知。

  1. 相關搜尋

    金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