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分埔位於臺灣 臺北市 信義區東部,大嶺頭丘陵北方。 在清領時期,此處是原住民 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 泉州府 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 ...

  2. 鐵( SPTE;ブリキ ),又名镀锡铁,是两面鍍有的铁皮,即冷轧低碳薄钢板,可防鏽、耐腐蚀、无毒。 主要用于製作金属包装,包括 罐頭 食品、饮料、化工、医药、卫生、涂料、油漆、喷雾剂、化妆品瓶盖等。

  3. 松山療養所病棟 松山療養所患者用玄關 松山療養所,亦稱為松山養生園,為臺灣日治時期位於台北市 南港區的結核病療養所,其原本為1914年設立的錫口養生院,是台灣第一個專門治療結核病的醫療院所。松山療養所在戰後持續相同的功能,為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的前身之一。

  4. 歷史 [编辑] 饒河街與松山車站一帶舊稱錫口,因基隆河水深、此區又臨河濱,得舟楫之便,逐而成為基隆、宜蘭貨物運至臺北之轉運站,當時商賈雲集、舟船輻輳,極一時之盛。 日治時期改名松山,後又因港岸河水淤樍,停泊船隻漸少,再加上八德路拓寬後,饒河街成為次要道路,商業活動大減。

  5. 歷史 饒河街與松山車站一帶舊稱錫口,因基隆河水深、此區又臨河濱,得舟楫之便,逐而成為基隆、宜蘭貨物運至臺北之轉運站,當時商賈雲集、舟船輻輳,極一時之盛。 日治時期改名松山,後又因港岸河水淤樍,停泊船隻漸少,再加上八德路拓寬後,饒河街成為次要道路,商業活動大減。

  6. 簡介 清代臺灣車票(臺北到錫口) 臺灣鐵路興築於清朝 光緒年間,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為當時中國第一條以載客為目的的鐵路。 1887年(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臺北車站亦座落於大稻埕。

  7. 板,是新北市 三芝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西部,範圍大致與板里相近。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板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板庄」,隸屬於芝蘭三堡。該庄輪廓大致為東南—西北方向的狹長形,北與小基隆舊庄為鄰,東南方三面為土地公埔庄包圍,西南邊為草埔尾庄、後厝庄,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