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7日 · 去年2021年初台灣產物保險推出500元賠10萬的首張防疫保單創下400萬張業績但台產並沒有靠此張熱銷保單獲利因此選擇在一年後退出防疫保單市場不過台產經驗沒有讓其他產險公司卻步相繼有12家公司從去年至今推出防疫保單──主要分成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疫苗接種險與兩種混合險──分別是富邦國泰泰安旺旺友聯明台新光華南南山中國信託兆豐和泰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保單合計超過600萬張,而在4月初台灣Omicron疫情爆發時,再次引爆新一波搶保潮,增加100多萬張還在核保當中,合計700多萬張防疫保單。

  2. 這陣子 「500元防疫保險單狂賣若是拿來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辦法兩者做比較更可以清楚看到COVID-19病人住院隔離治療是拿不到政府補償的。 保單當中,可以申請理賠的情形包括「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隔離治療、居家檢疫、集中檢疫」5種情形;反觀政府補償辦法,可以申請補償的卻只有「居家隔離、集中隔離、居家檢疫、集中檢疫」4種情形。 兩者的差異,就是在確診病人「隔離治療」的情況,政府是不補償的,民眾要買保單自求多福。

  3. 2022年5月18日 · 台灣Omicron疫情爆發後前線作戰的基層人員社區採檢站醫護疲於奔命苦苦追趕每天已超過8萬人的新增確診數再加上世界奇景防疫保單之亂民眾為申請保險理賠湧入醫院做PCR拿診斷證明險些成為壓垮醫療量能的稻草金管會緊急研擬解決方案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為了疏散大量確診者可能癱瘓現有的醫療量能,輕症「居家照護」制度緊急在14日於新北市率先上路,至今全台縣市(除了南投縣、金門縣)已全面啟動居家照護。 不過,大規模居家隔離者仍舊消耗龐大的基層防疫人力。 從核對隔離者身分、發居家隔離單、啟動電子圍籬⋯⋯,受災區最嚴重的新北市,每天同時有500位人力做居家隔離。 如何讓資源順利轉進居家照護、輕重症分流,將是台灣防疫調整的重要挑戰。 《報導者》透過採訪居家照護者、前線關懷中心,從確診第一現場看見當事人處境與目前政策執行的落差。 一個月前,台灣確診數維持在每日幾十例COVID-19本土案例,4月1日開始破百後,確診數便屢創新高。

  6.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台灣流行病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 台灣流行病學會內部自己也有進行高峰推估,結果認為高峰約落在單日5萬人左右。 但他強調,這些都是採用國外模型計算,台灣有太多狀況與國外不同,不見得完全精準。 許光宏說,台灣民眾外出仍會戴口罩,對於清潔消毒也比較重視,政策上雖然傾向共存,但仍溫和地做一些阻擋,因此目前感染者的樣態多屬同住親友、共餐的小團體;但國外民眾戴口罩比例較低,政策上也幾乎採取放任手段,因此台灣的確診數成長相較緩慢一些, 粗估會在5月底至6月上旬到達高峰期,維持一段高原期後,到7、8月會度過此波疫情。 疾管署長周志浩則在16日的記者會指出, 疫情推估模型顯示5月中下旬將達到高峰,到6月可能會緩和 ,但他也提醒屆時仍不宜放鬆,因爲確診數字下滑並不代表社區流行結束。

  7. 2020年4月10日 · 社區感染威脅增防疫政策翻轉. 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 (攝影/楊子磊) Q:搭乘大眾運輸,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2月7日衛福部網站便發布訊息,在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必戴口罩,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情形,只要遵守口罩使用三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就能有很好的保護網。 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高鐵),不用擔心不戴口罩會被感染。 不過到了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未戴者不聽勸最高可罰1萬5,000元。

  8. 防疫政策快速翻牌確診工具隔離條件與適用對象不斷生變法律疫情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未能同步除了防疫險保單之亂專家擔心法規若未修正解套民眾和防疫人員的防疫補償金問題也會引發與政府的紛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