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8日 · 雖然豬肝的鈉含量、蛋白質、膽固醇及普林偏高,醫生通常建議每週食用一次為上限,但對於政治犯而言,獄中少有曬太陽與運動的機會,更遑論均衡的飲食;若有一碗豬肝湯可以滋補身體,一定會覺得很感動。

  2. 2021年8月29日 · 他解釋,葡萄水果不耐放,沒採收放在那邊一定會爛掉,且果實含水量高,要做低溫保存品質很難固定,都是主打新鮮配送;加上種植多半是一區一區的小農,不像大型農場可以做統一分級包裝,採收仰賴人工難以機械化,「群聚感染這種消息一出來 ...

    • 菲律賓前車之鑑預警政治風險,台灣業界卻總是「狼來了」
    • 過度依賴中國的這些年,台灣栽培體系「用進廢退」
    • 臨時轉單的三大難關:品種、儲運、疫情
    • 如何化危機成轉機?開發新品種、整體外交戰、國際巿場推廣

    早在10年前,菲律賓就為台灣演示了傾中的後果。當時中國鳳梨有9成來自菲律賓,但是2012年,菲律賓和中國爆發南海黃岩島主權糾紛,中國突然宣布,菲律賓的香蕉驗出了介殼蟲,須暫停進口,且所有菲律賓水果不再抽驗,而是100%每批嚴格檢驗,挑剔的對象也包括鳳梨。 雖然中國不斷對外強調,此舉是檢疫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但包括菲律賓香蕉栽培與出口協會、美國經濟學者等許多人都認為和南海主權有關。嚴格的檢疫流程,無疑是對不易保存的熱帶水果揮了一記重拳,許多菲律賓鳳梨、香蕉在等待期間爛在港口。後來因2016年菲律賓選出的新總統杜特蒂持親中立場,當年即造訪中國,中國才開始大力恢復採購,目前中國進口鳳梨約7成來自菲律賓。 當時,台灣也在這樣的氛圍下得利,順勢再擴展中國市場,2012年外銷中國數量3,524公噸,連年...

    菲律賓之鑑、2015年與2020年的這三個警訊,其實農民不是沒注意到,只是中國市場太好進入,讓他們不願思考失去的風險,過一天是一天。儘管6年前陳映延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就表示對依賴中國感到憂心,此次陳映延再次受訪,無奈表示,中國之前曾有小動作,農民當然會思考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有風險,但如果沒發生事情,還是會繼續按照既有模式,他直言,「(外銷)包裝廠和果農當然想都會想,但還沒發生,中國要跟你買你不賣嗎?」 2005年中國讓利給台灣,雖然是帶有政治訂單意涵,但許多貿易商和果農都表示,這幾年台灣鳳梨的確用品質打動中國人的心。 陳映延列舉出台灣外銷中國幾大優勢: 「小三通後,早上採鳳梨,下午裝箱,晚上貨櫃到碼頭、上船,隔天就到中國,3天內可以到他們市場,」陳映延說,由於距離短,新鮮度好,台灣可以...

    鳳梨的甜頭嚐完了,如今台灣不得不面對翻湧而來的酸楚。農委會接獲中國告知禁止進口時,當天即宣布投入10億元穩定鳳梨價格,包括補助外銷運費、開拓市場經費等,目標是將3萬噸原先外銷中國的量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鄰近的日本、華人多的加拿大,和去年新開放進口的澳洲,然而光品種就是一大難題。 台灣種植量高達85%的金鑽鳳梨,雖然吃起來甜度高、多汁,但放到國際市場,相對代表有儲運不易、保鮮期短的致命缺點。根據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研究,金鑽鳳梨保鮮期約兩週,運到日本的船程,加上檢疫、通關,至少得耗時一週,這表示廠商只剩一週可以賣,更不用說到船期兩週的澳洲、加拿大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人士表示,台灣鳳梨運到中國,概念等同南部鳳梨運到北部,沒有太多後端技術問題,但外銷到其他國家,從栽培就要注意,例如金鑽鳳梨容易受...

    去年由於COVID-19疫情,業者危機意識提高,開始增加對日本外銷量,其中一項祕密武器是農試所嘉義分所新研發的品種「台農23號」,因帶有芒果香氣,又被稱為「芒果鳳梨」。 陳映延也是種植「芒果鳳梨」外銷日本的農民之一,他表示,日本人愛香氣夠的水果,去年第一次賣,兩個貨櫃共14噸賣到不夠,正在試水溫,若外銷量穩定增加,考慮增種芒果鳳梨,取代部分金鑽鳳梨。 「這是未來外銷旗艦品種,」陳甘澍自信地說,台農23相較金鑽鳳梨更耐儲運,糖酸高,風味好,雨季時表現好,較不易出現「肉聲果」,適合6~9月栽培,甚至可到10月,恰好可以彌補3~5月後金鑽鳳梨空缺,也較適合加拿大和澳洲等船期長的國家。 但要打國際盃,台灣的基礎實力仍有待加強,其中一個就是關稅。 早在2016年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5縣市首長齊聚,...

  3. 2015年12月17日 · 台灣鳳梨能不能成為下一個紐西蘭奇異果?. 國際市場是嚴酷的修羅場,沒有僥倖。. 從源頭的田間管理,到農產品的檢疫,以及末端的品牌行銷,一環扣一環,只要稍有螺絲鬆掉,損失無從計數,如今的好光景將只是曇花一現。. 「阿伯,今天怎麼只來 ...

  4. 2020年1月22日 · 高海拔山區廚餘分解慢,且會引來動物覓食, 雪山三六九山莊附近的酒紅朱雀,就因吃廚餘吃到膽固醇和尿酸過高 。 即便是果皮、果實等植物,也不能隨手丟棄,因為這些東西本就不屬於當地所有,外來的植物可能破壞當地生態。 最簡單的法則就是將所有廚餘、骨頭、殘渣都帶下山。 上山前就需思考廚餘的處理,減少重口味食物,預先去掉食材外皮和根部,拿捏適當的分量,煮完的鍋可煮湯、茶去除味道,用衛生紙擦拭,降低污水對環境的影響。 守則三:遭遇動物時,不要正面衝突. 遭遇動物時先不要打擾牠們,在森林中看到熊可慢慢後退、手舉高壯大自己聲勢,或者發出聲響,警告動物這裡有人存在。 尤其不要試圖觸摸幼獸,可能會惹來母熊攻擊。

  5. 50年來,台灣人每年食米量從150公斤為45公斤,米食的需求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對比日本人60公斤、韓國人80公斤的年食米量,雖然大家的英文程度仍舊不怎麼樣,但多數台灣人在飲食口味這方面卻比什麼都更加「脫亞入歐」,也難怪我深深懷念的地瓜稀飯從此消失於街邊巷尾。

  6. 2020年1月22日 · 登山客廚餘改變山林:台灣黑熊頻闖山屋,酒紅朱雀膽固醇飆高. 登山協作為登山客準備晚餐。. (攝影/謝佩穎). 2018年7月, 花蓮南安一隻4個月大的台灣黑熊和媽媽走失 ,林務局決定接手照顧野放,毛絨絨的小熊在鏡頭前搖頭晃腦,萌樣爆表,霎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