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5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陳依庭說明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喜歡大魚大肉或三餐不定食飲食不節導致胃酸分泌失調是常見的胃食道逆流成因這也是大眾普遍認為的原因但陳依庭指出,「性格也與腸胃道健康有關從中醫角度看如有些人個性急躁崇尚完美因此喜歡邊工作邊吃飯壓力也大以上種種都容易導致肝氣鬱結連帶造成脾胃問題。 也就是中醫所謂肝氣犯胃,影響胃氣升降失調,並形成胃食道逆流。 看懂胃食道逆流症狀,胸口灼熱是警訊. 白話的說,就是由於食道與胃部交接處阻止胃酸逆流的機制失常,因此胃酸上衝至食道,傷害食道黏膜;接著胃中的內容物,也隨之逆流至食道。 陳依庭指出,如果每次吃完飯,或喝咖啡、吃蛋糕後,感覺到胸口一陣灼熱或嘈雜感,就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

  2. 2020年2月27日 · 一般人認知中的 胃食道逆流 ,僅僅是胃酸逆流、火燒心的感覺,但是醫生指出,有許多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在第一時間會被當成其他疾病。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黃天佑表示,正常狀況下,食物通過食道到胃部,而胃部的東西逆流上去便會造成食道的侵蝕,也就是所謂的「胃食道逆流」。 「但是,根據最新研究,會逆流上來的不單只有胃酸,像是消化酵素和膽汁也有可能! 甚至是空氣、水,都有機會『逆流』上來。 」他指出,有些人的食道比較不敏感,也許並不會有「火燒心」的感覺,但其實都屬於胃食道逆流。 圖說:胃食道逆流不只是會「火燒心」。 以下就列出除了「火燒心」以外,最常見的7種胃食道逆流症狀。 脹氣、打嗝: 這被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可能只有氣體先被嗝出來,最後演變成胃酸或食物都可能嗝出來。

  3. 2021年12月20日 · 在《轉譯醫學年鑑》於 2017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間質幹細胞對免疫系統調節有很密切的影響,其中原因便是透過間質幹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對周邊細胞進行調控。 諸如樹突細胞、淋巴 T 細胞,這些細胞皆會藉由吸收和分泌外泌體調整行為。 研究進一步說明,外泌體是透過內含的 miRNA 促進細胞的免疫功能。 目前學研界也普遍認同 miRNA 有助於細胞調節免疫反應相關功能。 最引人好奇的-外泌體讓人重返青春. 既然外泌體攜帶著許多抗發炎因子、再生修復訊息,又十分利於細胞吸收,應用在肌膚醫學的治療方案也如雨後春筍地萌生,尤以幹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最引人好奇。 過去常聽聞富含百萬幹細胞成份的保養品,實則需三思是否真的有技術能將活生生的幹細胞存放在瓶瓶罐罐裡,更遑論維持其活性。

  4. 2018年7月24日 · 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效果. 但是CAR-T也不是認識所有的癌細胞,醫學家找到多種癌細胞可以被辨認的抗原,其中以在B細胞上找到的CD19抗原效果最好,在醫學報導中看到CAR-T19,意思就是指這個CAR-T可以辨認的抗原是CD19,結合起來就簡稱為CAR-T19。 目前全球有多家藥廠在從事CAR-T的臨床實驗, 去年美國FDA先後核准了兩CAR-T細胞療法,核准適用的癌症為B細胞淋巴性相關癌症,包括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B-CL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B-NHL) 等。 這些癌症的B細胞上都帶有CD19抗原,未來或許所有帶有CD19抗原的癌症都有機會可能會因此而獲得治癒的機會。 美國FDA已核准2種CAR-T免疫療法.

  5. 2021年8月19日 · 眼科醫師詳解兒童弱視檢測、治療方法 - Heho親子. 寶貝總是看不清楚? 眼科醫師詳解兒童弱視檢測治療方法. 日期:2021 年 8 月 19 日 作者: 黃慧玫. 家中幼兒看電視總是越走越近、還習慣歪著頭看? 小心,可能是「弱視」讓他看不清楚! 專家提醒,以孩子視力發展為目標,把握治療黃金期。 4 歲的陳小弟弟因為看電視總是頭歪一邊還越走越近爸媽懷疑他看不清楚所以帶他赴醫檢查。 經視力檢查結果,右眼最佳視力為 0.5,左眼為 0.4;進一步散瞳後檢測,陳小弟有雙眼超過 400 度遠視及 200 度以上的散光,顯示他有弱視問題,需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發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弱視的定義及檢測方法.

  6. 2021年9月9日 · 致死率最高的婦癌是它! 醫:晚期卵巢癌治療不能停! - Heho Cancer. 致死率最高的婦癌是它晚期卵巢癌治療不能停! Posted on 2021 年 9 月 9 日 by 陳 美蓉. 前些日子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卵巢癌的患者擔心進出醫院會提升染疫風險而止步。 不過婦癌專家提醒,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常有轉移擴散的現象,且晚期卵巢癌的復發率高,患者更應該把握時機,盡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魏凌鴻教授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卵巢癌標準化發生率約每 10 萬人中有 8 名患者,每年新診斷的卵巢癌患者達 1300 名,且逐年增加。 至於患者的好發年齡,相比於歐美國家的 65 歲,台灣患者約落在 55 歲左右,有年輕化的趨勢。

  7. 30-39歲. 40-49歲. 資料來源: 國健署 110-109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 Source Sans Pro. A Flourish chart. 醫生變病人! 與過去的自己和解,重新定義「成功」 “自此不再執著於「成功」,體悟到「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 更加踏實而溫柔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鄭伃書. 39 歲的鄭伃書是乳房外科醫師、同時本身也是位乳癌患者。 2019 年 6 月被診斷罹患三陰性乳癌後,「人生劇本」頓時重寫。 現在的她練習不再對未來恐慌,每天認真專注當下的生活,以自身經歷分享,陪伴癌友及家屬,一起挺過治療難關。 她直言,身為專攻乳癌治療的乳房外科醫師,對於「最熟悉的敵人」竟然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