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7日 ·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去年歷經了人生巨變——太太罹癌去世身為婦產科醫師同時是癌友家人深刻感受到在醫師的理性和家屬的感性間的拉扯以及最終 提筆簽名的痛苦。 帶著太太送給他的最後禮物,現在的他更能對病人的痛「感同身受」。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人稱「樂樂醫師」,母親當年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樂」和「明」兩個字都具有正向含義,而王樂明也確人如其名,開朗直爽、臉上總帶著笑容,工作順遂、家庭美滿,是標準的人生勝利組。 直到去(2022)年,王樂明太太確診卵巢癌第四期,發病僅 2 個多月就驟逝。 看過無數婦癌病人的王樂明不解「身為婦產科醫師,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即使太太離開快滿 1 年,提及摯愛,他的眼淚忍不住在眼眶打轉,對太太的思念更是溢於言表。

    • 肺腺癌:馬如龍、文英、孫越、鳳飛飛、羅曼菲
    • 肝癌:蔡頭、吳孟達、金庸、安鈞璨、薛岳
    • 胰臟癌:唐慧琳、傅達仁、劉駿耀、侯布雄
    • 腦出血:黃鴻升、陳昇瑋
    • 糖尿病:龍劭華

    空氣品質越來越差,肺癌高風險族群不再限於抽菸人士及基因遺傳,舉凡容易接觸油煙、粉塵的廚師、家庭主婦或是老師,罹患肺癌的風險都大大升高。因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建議可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篩檢早期肺癌,有助偵測小於 1 公分的肺結節。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因此提醒除了 B、C 肝帶原民眾每半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年滿 40 歲以上民眾,不管有沒有 BC 肝帶原,每年都應該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為早期幾無症狀,所以難以察覺。胰臟位於身體中央、胃後方的後腹腔位置,一般腹部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應以零輻射磁振造影 (MRI)檢查,才能一窺胰臟全貌,應保持定期健康檢查習慣。

    腦出血可能是撞到頭引起,也可能是腦部本身病變造成,除了要注意不要碰撞,也要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等數值,並留意自己是否有潛藏的心腦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有三高,或是健檢報告有跟心血管相關的紅字,建議可以進一步做腦部的核磁共振檢查。

    台灣糖尿病人口高達 220 萬人,糖尿病同時會引起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足部病變等,除了顧好血糖更要控制三高,預防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文 / 賴以玲、圖 / 蘇鈺婷 延伸閱讀 癌症時鐘再度撥快 11 秒!大腸癌發生率連續蟬聯十大癌症榜首 14 年 權威期刊列舉 3 大癌症因子!WHO:近半數癌症可預防 天冷急診患者增多!台大加速「心肌梗塞」檢驗流程,一小時內就能判斷

  2. 2020年11月19日 · 國內不孕症權威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信孚前天11/17晚6點因癌症病逝醫界紛紛哀悼感嘆是醫界的一大損失信孚在多能 幹細胞 、生殖醫學以及不孕症婦產科領域是「專家中的專家,2007年領先各國、成功從人類胚胎幹細胞中培育出將可經誘導而分化成卵子的卵泡組織,是全球首度自幹細胞培養出生殖細胞。 陳信孚參與的研究屢屢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當他成功培育出胚胎幹細胞株時,致力於分化成卵子,細心呵護培養皿中的胚胎幹細胞,連他自己都說「比養孩子更用心」,總是在自己專業的領域非常投入、充滿熱情。 台大醫學院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沛隆也在臉書上哀悼,陳信孚所長是一位專業、正直、真心、關心、認真而且優雅的紳士,也因此把基蛋所孕育出一些他的味道。

  3. 「Heho Cancer」希望提供實用、豐富的資訊給友家屬,包括治療資訊及所需資源,期待能陪伴友一起面對癌症,並在康復過程中,透過營養、運動以及心理支持,調整自己回到健康的生活狀態!

  4. 2023年5月12日 · 台北榮總醫院院長陳威明指出過去由已逝台北榮總副院長吳香達提出6分鐘一生口號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推出升級版的三合一保一世篩檢多新增抽血腫瘤標記 CA-125 來篩檢卵巢癌、超音波來篩檢子宮內膜癌。 王鵬惠表示,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子宮大小的內膜厚度,也可以偵測卵巢是否異常,而 CA-125 腫瘤標記可以檢查腹腔內的感染與發炎狀況,特別是在晚期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治療追蹤更為重要。 目前國健署提供滿 30 歲女性 1 年做 1 次子宮頸抹片的檢查,如果要進行「三合一保一世」篩檢,只要醫師懷疑有症狀,也可以由健保給付,進行超音波檢查和抽血 CA-125 檢查,未來也努力期望將三合一納入國健署篩檢。 圖、文/謝承恩.

  5. 2020年1月9日 · 免疫療法或許是解方. 「癌症已經是慢性病了,但小細胞肺癌過去20年只有化療可以用,化療很有效,但只要復發就沒用了。 」崇裕說,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近6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1年,存活中位數只有4.9個月,根本還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就過世了。 不過研究也發現,由於小細胞肺癌腫瘤突變負荷量高,容易被免疫細胞辨識,合併使用免疫療法之後,過半數的患者能存活超過1年,而約1/3的患者存活可以超過1年半。 「特別是高齡的患者,超過65歲以上的人,使用化療合併免疫療法可以增加5成存活期,降低4成死亡風險。 」崇裕說,現在台灣已經有相關的技術,千萬不要放棄跟醫師討論使用其他療法的可能,甚至也可以有接受臨床實驗的機會,努力為自己活下去。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最小才15歲!

  6. 2019年11月1日 · 明晃說,因為會有症狀的人實在太少,即使有症狀,也多半是腹痛、腹瀉等很普遍的症狀,所以會發現的人,多半都是在健康檢查的時候才發現的。 「這些症狀要持續4週以上、一直反覆發作,不管怎麼治療都沒有效果,醫師才會懷疑可能是癌症,但在這之前要發現很難。 所以明晃建議,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包含胃腸鏡、腹部超音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才可以及早揪出這些可怕的因子。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 這裡 就知道。 延伸閱讀. 第一次健康檢查該做什麼? 一張表告訴你這些項目必做. 高死亡率胰臟殺死眾多名人,5種高危族群這樣篩檢才正確.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