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9日 · 台灣海運公司長榮陽明在疫情中大賺掀起投資航海王的熱潮。 然而,一則重磅國際大事,卻可能在幾年開始「侵蝕」海運巨頭的利潤,而且,這還是由海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帶頭的行動! 延伸閱讀: 淨利飆 880%! 從「大排長榮」到領先同業,長榮近 5 年的運能布局奏效了? 5 月中,在聯合國監督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桌上,各國終於對一個爭論十多年的議題達成共識——他們將對海運碳排放收「碳費」,從燃料排放,到船上消耗產生的碳排,都將進行定價及收費。 海上船隻的碳排量占全球碳排量的 3% ,如果把海運業看成一個國家,它就是全球第 6 大排放國。 過去,因為船型多元,以及綠色燃料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海運業在減碳上遲遲沒有進展。

  2. 2022年5月4日 · 回顧 2021 年,長榮海運(以下簡稱長榮)稅後淨利達新台幣 2390 億元,年增 880% ,每股盈餘(EPS) 45.57 元。 根據Alphaliner資料,長榮的運力 150 萬 4564 Teu(Teu20 呎標準貨櫃),在全球排名第 7,拿下 5.9% 市占,也是台灣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中的首位。

    • 國家的整體業績!Gdp 怎麼看?誰賣、誰買、賺到的錢分給誰
    • 投資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這季的投資,會變成下季的出口
    • 為什麼經濟年年成長,上班族卻無感?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指出,無論分析國家經濟實力或是預測未來景氣,國內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幾乎是全球一致的重要指標。GDP 這個詞大約是在 1930 年後,美國經歷經濟大蕭條後才出現的。當時羅斯福接任美國總統,想要採取積極的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所以請「國民所得之父」顧志耐(Simon Kuznets)組成專案小組,發展出 GDP(定義為:一國內人民在特定期間,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用一個指標就讓大家都知道經濟情勢,擁有具參考價值的經濟數據,才能對症下藥。 你可以把 GDP 的代表意義想像成國家的「業績」,經濟規模與成長幅度都很重要。GDP 主要分成 3 個觀察面向:生產面、支出面、所得面,簡單來說,就是誰賣、誰買、賺到...

    一般來說,民間消費是最大宗的支出,也就是每年經濟成長率好或不好,民間消費是關鍵影響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要發放振興券來刺激消費。再來是廠商擴增產能、綠能設施布建與運輸業者提升運力的資本形成(投資),《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指出,比起消費和貿易,投資常對景氣有更明顯的領先效果,因為這一季的投資,會變成下一季的出口。 朱澤民也表示,這幾年台灣廠商的投資讓本土產能增加許多,海外訂單在國內生產的比重提高,從 2018 年的 47.6%,提升到今年 Q1 的 50.2%,「國內生產比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國內產值可以增加 67 億美元。」 根據主計處預測 2022 年有 3.91% 的經濟成長率,朱澤民表示,受惠於新科技應用,加上供應鏈缺料狀況及產品漲價等問題,目前國際市場對台灣的產品有需求,內需占了 2.3...

    最後則是「所得面」:企業做了這些生意,賺到的利潤怎麼分配?根據 2019 台灣 GDP 的所得面資料,受雇人員報酬占整體 GDP 的 46%;再來是營業盈餘,由老闆與股東拿走約 32%,剩下的還有 16% 折舊、6% 稅負支出。 表面看來員工占比較大,看似拿了比較多,但勞工總人數多、老闆與股東總人數少,雖然只有 32%,但分攤下來老闆與股東得到的利潤還是比較多。而根據《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書裡拉出 1981 到 2019 年台灣 GDP 分配趨勢,發現早期是員工多、稅收多,但現在則是機器折舊多、老闆與股東拿更多,從這個結構來看,就能說明為什麼經濟看似年年有成長,但很多上班族卻無感,薪資也沒有跟著調整的原因。 至於民眾最在意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因為主計處預估,廠商的成本壓力將逐漸反應至產品售價,...

  3. 2023年11月8日 · 舉例來說,台灣 2021 年 1 月的 CPI 是 103.08,2022 年 1 月的 CPI 是 106.01,那這一年的通貨膨脹率就是(106.01 – 103.08)/ 103.08,等於 2.8%。. 通貨膨脹率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百分比變化作為計算,反映與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 台灣 ...

  4. 2022年7月8日 · 台灣是好市多海外最後合資版圖——好市多買回股權歷程. 資料來源:陳葦庭. 美國總部眼中小金雞,疫期年營收連兩年破千億. 未來回到由美國總公司完全主導的台灣好市多,亮眼業績仍將持續。 「亞洲獲利前 5 名的分店,台灣就占了 3 個,會員續卡率高達 95% ,高於亞洲其他市場平均的 90%。 」 張嗣漢隨口念出的一連串關鍵數字,都是台灣好市多的成績單,平均單店年營收居亞洲之冠,其中,穩坐亞太區店王的台中店和第二名的內湖店,年營收早就都是突破 1 百億元的百億店。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台灣好市多仍繳出亮眼成績,業績成長破兩成,疫情最嚴重的 2020 年、2021 年營收分別突破 1000 億、近 1200 億元,年獲利逾 50 億元,可說是美國總部眼中的小金雞。

  5. 2021年12月9日 · 回顧歷年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例如 2018 年的漲價潮,就是因為油價、原物料上漲,導致成本上升,若從代表業者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來看,從 2021 年 3 月起開始暴漲,到 10 月甚至飆到 14.7%,是繼第二次石油危機後、40 年來最大漲幅。

  6. 2021年11月10日 · 目前來說,關於碳費已經有哪些實際做法? 對於企業經營者又有哪些影響? 碳稅+碳權交易,要求企業「使用者付費」 碳稅:政府決定課稅額. 現階段最常見的排碳定價,包括:徵收碳稅和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TS)。 其他延伸的討論還有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俗稱碳關稅)。 碳稅的核心概念為「使用者付費」,由政府向產生碳排放量的企業課稅,稅額由政府決定。 延伸閱讀: ESG 是什麼? 投資關鍵字 CSR、ESG、SDGs 一次讀懂. 碳交易:有市場機制,可買賣排碳額度. 碳交易進一步導入市場機制,政府先根據國際公約承諾的減排目標,設定碳排放權的上限,再依規定分配給企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